导图社区 森田疗法指导:神经症克服法
愿大家都能做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有觉察地感受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神经症:人本身内在所具有的矛盾或纠葛作为不适症状在身心上的反映,因而在适应外界状况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违背事实的主观生活态度恰恰是产生神经症的温床。
编辑于2021-02-01 22:57:59森田疗法指导——神经症克服法
前言
塑造人格;生活态度更为积极;处理问题能力改观;享受生活愉悦的从容感
神经症:人本身内在所具有的矛盾或纠葛作为不适症状在身心上的反映,因而在适应外界状况方面变得非常困难。违背事实的主观生活态度恰恰是产生神经症的温床。
第一章:恢复健康者的体验谈
渐渐好转,顿悟。愿意向他人披露曾经罹患的痛苦和康复经历,告知同样命运的人,这种同病相怜、守望相助的意愿表示慢慢从自我为中心的小我升华到为他人谋幸福的大我
四月苦恼一月消(遗精恐惧、疲劳亢进、头沉头痛、社交恐惧)
应带着焦虑去干刺绣,想消除焦虑后再干是徒劳的
一边厌烦一边应带着厌烦照样干,工作并非为了兴趣才干的
“注意到”是因为内心充满了对体验的感受,不单是一种注意,而是一种感悟
苟待症状而痊愈(失眠、心动过速、疼痛、尿频、感觉异常)
常常忘记了没什么感觉的时候,却只把有感觉的时候当成了问题,所以就一直感觉到了症状。实际上什么感觉也没有的时候是很多的
马上行动,是进步的表现
感到痛苦的话,不管多么痛苦,都要迎接它
任何时候都要做点什么事情,身体会不知不觉好起来
从活力衰退的黑暗中重生(能力减退、自卑感、过度忧虑、记忆不良、便秘、足部发冷)
行动是缓解神经症的最好手段
任其所有的障碍原封不动地存在,集中精力投身工作之中时,就会自然而然地实现
不是让外界来适应自己的感觉,而是在顺应外界的变化中自然地流动。积极的行动和自由会随机而生
社会风浪可能更险恶,面对困难是必然的
蜕变(头脑昏沉、头痛、耳鸣、呼吸急促、渎神恐惧、记忆不良恐惧、不洁恐惧、读书困难、罪恶恐惧、反刍癖、便秘、背部疼痛等浑身不适)
不管多么痛苦也必须做应该做的事
从人间地狱中解脱(焦虑神经症、心脏神经症)
睡得着睡不着顺其自然,即使睡不着第二天也照样正常活动
有受苦的精神准备且照样干该干的事
大家都认为自己最痛苦,注意不要发牢骚
向对视恐惧、红脸恐惧道别
听天由命、无所畏惧而自愈的红脸恐惧和自卑症
强迫观念是企图否定正常人的情感。提心吊胆也好、害怕也好,带着这样的情绪送还工具就好,这才是正常的态度
苦恼的劣等感可能恰恰表现了他拥有强烈向上欲望的性格
震颤恐惧和社交恐惧
交通工具恐惧
接受了痛苦,用一种横下一条心的决心
正式把人人都有的自然现象当做只有自己才有的特别情况来认为,由此产生了恐怖感
症状全由精神不安引起,从而造成自主神经的异常,精神安定了自主神经也正常了
体重由38.5公斤骤升到56公斤(肠胃神经症)
领悟人生的阳光大道(社交恐惧、肠胃神经症、写字手发抖)
难与外界融洽的自身(身体不安、头晕、丧失现实感)
疑问还是接连不断出现,但我任其出现并照样坚持工作
第二章:神经症为何物?
森田疗法的适应证
神经症:由于心理作用引起的精神上,肉体上,或者两者都包含的功能上的障碍并固定化的一种状态
森田神经症,“性格,气质”,“疑病气质”
神经质症特征
本人对克服症状,回归正常生活具有强烈欲望
对自己的症状具有反省和批判能力。常仔细检点自己的身心状态,并且倾向于自我防卫,用不安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甚至把谁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感受为病态
发病起因具有正常心理学能充分理解的性质,期间看不到难以理解的心理飞跃。神经质症的症状是正常人在某个场合都会经历的事却被他们拘泥住而成为症状
内在适应不安(疑病性基调),遭遇某个动因体验而诱发,通过精神交互作用,自我暗示,精神拮抗(抵抗),思想矛盾或者防御单纯化等一系列的心理作用而发展固定成为心因性的疾病
症状带有许多主观虚构性
虽然具有非社会倾向,但没有积极的反社会性表现
身上不显示出本质性的智能障碍和情感迟钝
患者具有极其良好的素质,很多方面其人格都在于正常范围内,只是由于症状作祟,人格扭曲地趋向内向,其行动能力受到限制而已
何谓健康的心灵
评判标准
连续从事建设性的工作
客观地看待事物,能做出符合客观事实的判断
对他人具有爱心,能以他人的幸福为喜悦,以他人的不幸为悲伤
自制力和反省心
对自己的行为负有责任(贯穿着诚实)
有精神上的弹性,性格上具有灵活通融性
懂得幽默,富有生活情趣
人总是在与他人的联系中生活着,自己给他人以影响,他人也经常施影响予自己
健康的精神时常流露出向上发展的欲望,发展的路途上自然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和困难,所以当然伴有痛苦和烦恼
神经质症者的性格
内向型居多:对外界事物采取积极行动的倾向不如内心自我反省的倾向
能正视自己的弱点、缺点,是人格修养的第一步,如无这个条件,真正的宗教道德就失去了意义。过度、过分偏向于自我保护,则可能会形成神经症的温床
就是因为有强烈的上进欲望,所以才对妨碍上进的障碍特别在意
神经质症者不缺乏反省心、上进心、智慧、意识性和感受性,而是由于其方向上趋向偏颇,造成了性格整体的失调
性格会变化
精神方面的东西和比较固定的肉体不同,它富有显著的可变性和流动性
人会根据年龄、境遇,或当时的状态、教育、修养等,有时某种倾向强烈地反映在表面上,有时又会侧重于另一种倾向。这表明了个人人格是富于流动性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一个人的人格中间包含的遗传倾向越多、越丰富,这个人一生中性格变化的可能性越大
我们无法排除遗传给我们的性格因子,但可以改变其相互的关系,做到助长某个方面而抑制另个方面
神经质者因为小心谨慎给自身活动力带来了妨碍,就是由于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偏颇于自我防卫,只关注操心自身的细微之处而引起
神经症者有哪些症状
普通神经质症(所谓神经衰弱等)
强迫观念症(包括恐惧症)
焦虑神经症(发作性神经症)
神经症症状的主观虚构性
对自己症状有关的事上,发觉不了自己判断的失误,所以患者主诉的症状内容,常常和事实情况有很明显的差异
第三章:神经症症状的发生和固着的机制
适应不安源于疑病基调
疑病基调就是担心自己的身心会不会生病这样一种不安情绪
忧虑自己的身心状态是否在保全自身生存方面处于不利的状态中,自己现在拥有的状态不能适应环境时有这样一种不安的心绪,称为“适应不安”
已经成人的年轻人,把自己性格上的弱点或缺点归咎于幼年时父母的教育失误,将责任转嫁给父母,这样做对提高自身素质没有丝毫用处
过分的自我防卫
所谓“精神交互作用”(即对焦虑不安的关注恶化症状间互动的恶性循环)
我们人的感觉,只要把注意力 集中到那里,感觉就会敏锐起来。对某件事沉湎其中时,其他多少痛苦也会感受不到
情绪为中心和自我暗示作用
神经症患者往往把与自己的症状有关的事会超过实际程度地去重视并主观地夸大
在不安的心境下,对威胁自己的内外刺激会变得敏感起来,这主要是由于自己给自己添加的暗示作用所致
完美主义要求
认为“应该是这样”的天真的理想主义者,往往苦恼于“并非是这样”的违背自己心愿的事实。所谓“思想矛盾”,就是“这样的客观事实”和“应该如此”的主观武断或希望这样的主观愿望之间的分歧
病状的契机来自把理所当然的现象视为异常,且被司空见惯的琐事所束缚
我们的身心不可能永远保持一成不变的状态,因受到内、外界方面诸多的影响而不断地流动变化
不安的心境常常会导致对外界的刺激或自己身心的反应作出对自己非常不利的判断来,不能客观地看问题,往往带着情绪的有色眼镜
症状发生的动机,都是些没什么重大的、很平常的事,但神经质症患者把这些算不上事的事,当作对自己来说似乎特别重大的事来看待,又接着用各种人为的手段,将其强化为症状
徒有其表的防卫单纯化
人只要活着,“不安”是摆脱不开的,而且这个不安对于我们的生存有重要作用。但一般的、普通的正常人,不安的对象不常固定于一个,它随时间和场合的不同而变化。然而神经症者的不安情绪带有强烈的、只指向某个特定对象的倾向。
心灵和肉体
身心症:肉体症状的原因或诱因中精神因素起了相当重要的的作用
第四章:神经症的治疗
从自我实现中得到解放
心情的愉快或不愉快是作为人性而必然具有的,好恶之心并非能够完全消失
对应该害羞的事感到害羞,对应该恐惧的事觉得恐惧
能顺应外界的刺激,能立刻融入遭遇到命运中去的生活态度,对一个人的生存是何等的重要
首先了解症状的本来面目
神经症是精神因素造成的,而肉体上没有什么器质性的毛病
从差别观的桎梏中解脱
人类是很任性的动物,牙痛的时候觉得没有比牙痛更痛苦的了,一旦肚子痛了,又感到这是最不可忍受的痛苦了
许多患者不懂得自己感到难受的事他人也同样会难受的这一事实,内心里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心
能够看清人性本质的人,明白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他人身上或多或少也会存在这一事实
自己存在的事情他人也存在,就衍生了平等观,无疑可以减少把自己特殊化而招致的劣等感
贯彻始终的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
要求患者老实地承认症状所带来的痛苦、不安,对其不作抵抗、否定,也不作蒙混掩饰或回避,而采取全面接受的态度
患者一边全盘接受伴随的症状,一边以原本就具有的生的欲望去进行建设性的行动,这和单纯的“放弃”不同。对“症状”采取顺其自然的同时,对“进取发展的欲望”也采取“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是原封不动地接受自然会引起的恐惧心理,尽管提心吊胆,战战兢兢,依然趁着“原本的上进发展的欲望”去纵身一跳
即使有症状,内心有纠葛也要态度不变地去干应该干的事,进行行动体验,获得只要去干就肯定能成功的体验
注意的转换和情绪的变化(注意的固着,情感的性质,暂时的慰藉等)
让心理活动自然流动会调和心理的平衡
总的说来,我们的心情不管你多么希望开朗,也只不过是个愿望而已,不可能随你的愿望而变化
我们的情绪是受到外界的刺激而变化的,同时也说明心情由于我们的行动而变化这一重要的事实
不进行任何建设性的行动,光想着要心情开朗,犹如不施肥、不除草就盼望大丰收一样是徒劳的
某种机缘引起的感情或情绪,如果任其放置不处理,它会随着自然的波浪运动而逐渐衰退这一事实,是无可争辩的情感法则,并且由于它而拯救了我们人类
不快的情绪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薄
神经症患者急躁地希望消除不安,人为地设想出各种手段或逃避方法,反而把不安和痛苦转化成了神经症症状,强迫性行为的形成也是同样情况
把不安和痛苦作为应有的东西正面地去接受它,不是用宽慰的方法去搪塞不安和痛苦,才是治疗强迫行为的途径
内向和外向及全体和部分
面对着目的去解决的态度是外向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是很好地顺应外界的做法
注意力不倾注于原本的目的上,瞎忙活于眼前的事,可以说是一种内向化的固执。拘泥于局部而破坏了整体的调和
各种思虑琢磨上越是细心入微,反而会越远离本来的目标
“第一印象”、''初衷"等的作用,就是整体性的东西,我们的日常生活依赖这些作用来维持整体生活的平衡
内心和外貌(整顿外貌,牢骚,辩解,借口等)
修正外形的话,内心也自然而然地相应得变得美好起来
为了生活变得美好,首先从改变自身外部形态做起,比起改变心态,先改变外形来得容易,且富有成效
外形如何会影响我们的心情和精神内涵
待干劲充足了再干,实际上是不现实的
懒惰心完全消失是不可能的,胆怯、谨慎也是人类的共同本性
整顿外形可以从服装穿得整洁、利落做起,或者勤快地收拾房间,也包含着日常按时就寝、起床、用餐,以及平日的礼仪规范的遵守
尽管有懒散的内心,只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就会渐渐地培养出活动的节奏而内心会慢慢充满活力,活动的范围也会变得更扩大
和“发牢骚”相似的有找“借口”、寻“理由”啦,这些广义上来说,也同样属于“扰乱了手脚”
寻找借口,是一种不承认自己错误的态度,这样的话就不可能进步
感到遗憾的同时,对失败敢承担责任的人,自然会养成对相似失败能产生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准备
有的人把自己的际遇不佳、失意、不称心统统归咎于社会制度的缺陷,常常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于是越发地使自己处于失意落魄的境地
有相当一部分上了年纪的孩子中,他们把自己的意志薄弱、懒惰、任性束之高阁,却把自身的性格缺陷,或神经症的症状统统推诿于父母的不良教育上,一味地责备父母
把自身的症状归责于自身以外的因素,抱有这种想法的时候,症状就无法好转
把症状作为幌子来逃避现实,症状会越来越固定,这样做反而会强化了症状
仅仅充分认识到了无意识地制造借口的人的弱点,也会提高神经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于工作
我们人类原本就是为了生存活动而繁衍的,所有的器官、都间接或直接是为了生存活动时发挥作用而存在的
体验到了带着症状也能持续工作,症状地威胁就会减少
依靠工作使得患者变得外向,认识越会趋于现实。患者平时偏颇于自我防卫,老是像测量器似地检测自己的身心状态,缺乏对外界事物的能动性
不是为了兴趣而去从事的工作,能对打破患者的情绪本位主义起作用
由于集体的工作或娱乐,促进了社会化
工作也好,学习也好不有趣也必须去干
即使最小的事情,因为全力以赴去干,也能品尝出其工作的无穷奥妙,从而使内心外向化,对治疗起到作用
抛弃错误的对策
越长期休养活力越变迟钝,越是空闲越把症状当成了问题,逃避生活不能自拔,症状就难以好转
安定剂会使工作意欲消退,身体变得懒惰,精神恍惚
羞耻心是人类都具备的天性,但企图无视这个事实,你即使反复念叨“我没有一点害羞心”,害羞这个事实也难以否定,害羞的心理仍然无法和不希望害羞的愿望一致
神经症的说服工作
只有在辨明了神经质本质的基础上,方可解释症状的由来
关于如何从症状中解放,也必须根据实际,具体地来讨论
患者本身的素质就一点不坏,因此列举说明他们的优秀本质是很必要的
重要的是营造一个能使患者愿意自发活动的氛围,在工作中进行具体的指导也是必要的
住院治疗
住院后,知道和自己相同的病人很多,可以克服认为只有自己患了特殊的症状的差别观;并且看到同病治愈的情况,会对自己是一种勉励;通过共同的劳动,游戏等生活,能够弥补他们身上的社会性缺乏,对康复起着很好的作用。
卧床的意义
可以思考所有事情,也可以说能考虑的尽可能考虑。如在意症状的话不妨尽情在意。越痛苦就让它彻底地去痛苦
卧床中出现的寂寞无聊,想早点结束卧床,或者觉得躺着睡觉很傻等,以及出现怀疑本疗法的效果,想出院等很多思想情绪。不管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出现,还是让你这样躺着持续地去体会
卧床期间患者的心理表现的一般状态
起初有一种接受治疗的安逸感,但渐渐地被各种各样的怀疑所取代,烦闷反而增多了
但是不与其对抗,任其发展下去,根据自然法则又逐渐地沉静下来
无聊寂寞感的产生,起床后渴望活动的欲望就越发强烈
抑制活动所带来的寂寞感更为痛苦,患者通过这个体验,领悟到了无所事事是悖逆于自己天性的,只有活动才符合自己的本性。神经症患者的大部分,都具有按照规定完成卧床的意志力
关于依据日记进行指导
结束了第一期的卧床期之后,每天需要写日记,治疗师每天或者隔天对其进行检查,并写上适当的忠告。通过所写日记大致可以了解患者的生活态度,所关心的事情,以及病情变化等情况。而且给患者本人提供了口头上难以表达,却可以用笔反省自己的机会,同时对于给众多人治疗的场合,节省了各个个别面谈的繁琐
如果在住院中能培养成珍惜时间的生活态度来,可以说这大半已经痊愈。痊愈的人经过治疗,即使对细微的好转变化也能感受得到,并因此而喜悦
治疗效果及其他
住院的情况:痊愈率60%-70%,好转率20%-30%,未痊愈率大概10%-15%
从痊愈和好转的病例来看,住院一般需要四十天左右
本来就是生活上的良性因素,只因为被束缚住了,使负面的东西占了主导地位,一旦束缚解消了,原本的良性的方面就显露在了表面。
第五章:各种不同类型的症状
普通神经症
神经性失眠症
睡眠期间同化作用要强于异化作用。成长期的幼儿在同化作用下,必定在不断地长身体,因而睡眠时间应该比成人长。而成人不再长身体,仅仅是补充平时的消耗。
为甚么会有失眠症呢
睡眠可以暂时地逃避和忘却种种不安和痛苦,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就会贪图睡眠,这也是会陷入失眠恐惧症的原因
因一项突然事件的发生,或因一项事件的成功而引起了兴奋,或因心中担心某个事件,或因饮用过量的茶水和咖啡,或因白天睡眠过度,或因睡眠场所的变更。
熟睡的过程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失眠的人只会感觉到失眠的时间是很长的,即便是睡着了,失眠恐惧症的人也是感觉不到的。
一般 地讲,成年人一天有四五个小时的熟睡眠时间就可以了,之外还有浅睡眠和不眠的时间
伴随着失眠,有患者声称夜间梦多,做梦是浅睡眠的一种表现
神经症的人较长时间地贪恋卧床,浅睡眠的时间又长,梦多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睡眠确实是必需的时候,即使没有适当的睡眠环境,人类还是会睡着的
尽量做到夜间卧床时间限定在七八个小时内,之前就先给出不能长时间卧床的说明,缩短卧床时间一开始会有痛苦,因为想到睡眠不足,早上无论如何也不肯起来
总之,睡眠的事还是应该顺其自然,内心离开睡眠的欲望,顺从自然的要求,瞌睡就会水到渠成地到来
起床之后不要过多地顾及昨夜睡得怎样啦,身体又有哪里不舒服啦,尽可能地活动一下身体,不妨也可做些工作。这样失眠及失眠的恐惧感就不会再有了,适当地疲劳后睡眠感就会随之而来
头重头痛、眩晕耳鸣、感觉异常、脑子模糊及其他
慢性的头重与钝痛是神经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在某种刺激下容易发生头痛的人,不一定是神经症的慢性头重头痛
癔症性质的头痛表现就很激烈,有持续发作的偏头痛,这时药物治疗就是必须的。神经质症状的头痛多数并不强烈,不是持续的,是慢性的,也不必给予药物治疗
神经症病人的眩晕有内向化的表现,失去了与外界的协调性。可以认为是由于心中不安、身体晃动、眼球远近的调节不顺而引起的一种症状。
耳鸣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一种表现,而神经症状就没有什么器质性病变,无论是谁只要注意倾听就能听到声音。
头脑感觉模模糊糊也是神经症病人的一种多见症状,此时无法注意外界的情况,脑子好像有发呆的感觉。一般地说来,我们的精神在与外界接触中总处于灵敏的状态,而当不与外界接触时,就会相对模糊。神经症病人总是过分地注意自己的状态,意识上产生朦胧的感觉是理所当然了
疲劳抗进,效率减退
与真疲劳有所不同的是一种叫“倦怠”的感觉
神经症的病人总把倦怠看成是疲劳,而且特别容易疲劳,总认为自己神经衰弱,身体什么地方有了什么毛病
人类的活动中存在着大小不同的波段,即节律,波段在上下不停地交互着
只有在心情处于自然的状态下,见到云就是云,见到花就是花,“三昧境”在一定时间就会到来
肠胃神经症
肠胃在精神的影响下,会导致其蠕动及消化液分泌量的变化
“食品过敏”
劣等感
性格内向的人会非常注意自己的身心状态,会强烈地关注自己的缺点和思想
正常的人多少会总会有些缺点,但会自己努力去克服这些缺点,不会这些问题看得如此重大
感叹自己劣等的人是因为强烈地追求完美,就会如求生欲强烈的人对于死亡也会抱有强烈的恐惧是一样的道理
劣等感并不一定就是有害无益的,世人中有因为劣等感的刺激而奋发努力者,就是因为劣等感起到了激励向上的作用
过分地夸大了自己身上存着的弱点,并把这个弱点看做是自己的全部而断定自己是一个无用之人,这就是神经症症状的内心症结
与性有关的症状
强迫观念(包括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红脸恐惧、对视恐惧、自我表现恐惧、面临众人恐惧、关系焦虑等
日本人之所以社交恐惧多的原因是,日本人非常重视人际关系,若在人际关系中被疏远就会产生恐惧的心情,这就是社交恐惧症多的原因
总是把自己作为中心,把一些事情与自己挂钩来,这就叫做“关系焦虑”,他并未看到事物的本身,看到的只是凭自己的想象
不要逃避与人接触,面对当前要完成的工作,不要去理会那些不自然的纠葛而应该把工作做下去
正常人无论是谁视线重合的时刻总会感到不舒服,神经症的人目光移开时会显示软弱又没有生气,看起来有点勉强,可以感觉到不同程度的不对劲,最后就发展成对视恐惧这种症状
临时的红脸与严重的顽固的脸红症状是不同的,社交恐惧的也是大致相同的情况
社交恐惧症的人总是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看成是对立的关系,因此老是把自己与对方进行比较,认为自己不如人、有自卑感,或者心中想着要与人平静地接触,但是又会不由自主地否定了这个想法,陷入了纠结之中
在与他人面对面时,与其显示自己善于讲话倒不如显示自己有善问善听的修养。如果能理解对方关心的事情,并真心地钦佩对方的讲话,这样会让对方带来好感,自己也会有更多的收获
疾病恐惧
有自我保护欲的人,如发现有威胁自己生命的情况总会感到不安的
没有精神病却担心自己是精神病的人,如果确实没有狭义的精神病的,也不会成为精神病
不完全恐惧、过失恐惧
谁都有完全欲,完全了心情就好了,不完全就会感觉不愉快。
“完全”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东西,要诠释准确是非常难的。
一度确认了的事情,由于心中维持着不安,前一次确认又被打破,新的担心又开始了
如果对于部分工作总期望它应该是完全的,那么全体就可能不会达到完全,这就陷入了完全主义的泥淖
杂念恐惧、杂音恐惧、注意散乱、记忆不良等
我们身体的各个器官,总是处于活动之中的
真正的无念无想是在深入麻醉时,或者是在昏睡、熟睡时
每个人都有感情与心理活动,接受与排斥会形成截然不同的结果,接受不会带来任何妨碍,排斥会形成执拗的强迫观念
不排斥一定的杂音而任其自然,有时反而能成为刺激,提高工作效率,过于安静有时也不能入睡
其他种种的强迫观念,恐惧症
强迫观念在一定的时期里,任何人都可能有的一种心理或生理方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自己有不安定的心情,有某种疾病,或者自己保存了有害无利的东西,想排除心中的不安或者排除会引起心中不安的事情。但是无法获得成功,全过程还伴随着烦恼和痛苦
不洁恐惧
罪恶恐惧
人类会有各种各样的想象,会有可耻的、丑陋的、罪恶的观念浮现出来。这些可能都是不会实施的心理现象,任其浮现也无妨
我们不必为这些想法负有什么责任,只要对相应的行为负责
渎神恐惧
凶吉恐惧
尖锐恐惧
高处恐惧
强迫计算症
强迫考察症
遗忘恐惧症
体臭恐惧症
体臭是主观的虚构性的,其本人的身体并没有散发出特别恶臭,完全是该人的错误判断
强迫行为与强迫禁止
森田所谓的“强迫行为”指的是意志薄弱的一种行为,是一种较难治疗的行为
强迫行为是一种频繁出现的执拗行为,呈现出一种冲动的,并没有因果关系的行为
强迫禁止这一说法的意思是指,限制因有强迫观念而做出的日常生活中的正常行为
不安神经症
不安神经症(或称发作性神经症)在发作时有心悸亢进,呼吸困难,或者有不安情绪等形态,也有伴随着自律神经机能紊乱,最大多数的是心脏神经症,发作时有亢进的特征
偶然有一次心悸亢进只不过是一种普通的胜利现象,神经质的人会感觉有强烈的休克,会担心是不是会发生心脏麻痹而死亡,是不是有心脏缺陷以形成心脏病而死亡,由于这些联想引起了加倍的不安,在交互作用的影响下,心悸亢进就会更加剧烈
正确的治疗师不要把病人看作是重症病人。无论有什么症状,都不必像病人一样生活,治疗的重点是,生活范围要扩大,有时也可以一个人外出
抑郁症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也是因人而异,有的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诱因与动机。有的只是有些担心,或多日连续的忙咯或者本人所处的地位责任重大等原因。
从性格上讲,患者不一定是内向性的,好活动的人也很多。其中规规矩矩的,做任何事情都不会马马虎虎的,任何事只要一上手就会投入紧张工作的人居多。有较强责任心和较好信誉的人也很多。偶尔可见没有回转余地的死脑筋的人
在心情郁闷的同时,考虑问题也很悲观,无论什么事情都从坏处去想,对于过去的事情大多感到后悔,认为前途渺茫、一筹莫展
大多数患者晚上睡眠不好
抑郁症因为内心情绪沉重,因此情绪转换特别困难,家人劝说去旅行散散心或去看电影,当事人很少有乐于同行的,相反地由于种种悲伤的刺激,治疗的效果也不是很好
这个疾病有较强的自愈倾向,无论病情多重,时间一长总能好转
这种疾病一生中可以发生一两次,也有人会数次反复发生
对于神经症以精神疗法为主,若给以药物疗法,同时再加以精神疗法效果则更佳。
对患者要减少刺激,很重要的是,要对病人讲清该病是一定能治愈的,即使在自己家中也能治愈,入院治疗可以好得较快些
在防止该病再发生时要注意,不要再去做此类病人以前热心的工作,不能再处于紧张之中。
痊愈后要避免再连续紧张,治愈以后再陷入紧张的人容易再发该疾病
作为一个努力向上的人来说,不安苦恼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只有亲身体会之后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