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霍乱时期的爱情
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一点也不夸张。整合了一些书评和分析,加上搜集的作者资料书本资料。再融合书本节选了一些标题和金句,希望能对大家有用。
《活法》思维导图笔记,补充了人物背景和稻盛哲学的价值观体系。
自己的知识框架示意图,仅供大家参考。
稻盛和夫活法的目录大纲节选,便于大家整理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霍乱时期的爱情
关于本书
概要
《霍乱时期的爱情》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完成的第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爱情史诗,穷尽了所有爱情的可能性:忠贞的、隐秘的、粗暴的、羞怯的、柏拉图式的、放荡的、转瞬即逝的、生死相依的……再现了时光的无情流逝,被誉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疑问
“究竟哪一种状态是爱情,是床上的颠鸾倒凤,还是星期日下午的平静。”
小结论
“二十岁的火热躁动是某种高贵美丽的东西,但绝不是爱情。”
关于作者
加西亚•马尔克斯 Gabriel García Márquez,
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
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
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
1967年《百年孤独》问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标题节选
1.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
2.每一段爱情都有缺陷
3.爱情是个泡影么?
4.爱的复杂面貌:力比多、爱欲以及柏拉图式的爱
5.婚姻真的是爱情的坟墓么?
金句
原始
凡赤身裸体干的事都是爱。
冲动
当一个女人决定和一个男人睡觉时,就没有她跃不过去的围墙,没有她推不倒的堡垒,也没有她抛不下的道德顾虑,事实上没有能管得住她的上帝。
忠诚
诚实的生活方式其实是按照自己身体的意愿行事,饿的时候才吃饭,爱的时候不必撒谎。
道德
在这个轻浮的世俗天堂,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对陌生事物的恐惧。她用一种更为简单的方式为它下了定义:“社交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恐惧,夫妻生活的关键在于学会控制厌恶。
超越
他们像一对经历了生活磨炼的老夫老妻,在宁静中超越了激情的陷阱,超越了幻想的无情嘲弄和醒悟的海市蜃楼:超越了爱情。
与《百年孤独》区别?
《百年孤独》让“魔幻现实主义”红遍全球,但《霍乱时期的爱情》却基本走回到了一条现实主义的老路上,书中几乎没有什么魔幻的细节。因此当初一些读者和媒体都对此向作者提出了疑问。但是,在谴责殖民主义、工业化进程等等给拉美带来的灾难这一点上,《霍乱》延续了《百年孤独》的力度。在小说的末尾,马尔克斯描写了一个特别讽刺的画面:阿里萨和费尔米纳共浴爱河,可是他们在船头却看到了一片衰败的景象:大片的森林因滥砍滥伐而遭到毁坏,野生动物销声匿迹,渔民胡乱炸鱼,死鱼都浮在水面上,恶臭难闻的河水流向大海。马尔克斯一直在把自己家乡的种种丑恶和悲凉揭露给世人看,他认为,将拉美的现代化进程其实也是一场霍乱,它从一个国家传染到另一个国家,毁灭了一片又一片的生态环境。
“作者”写书的动机?
《霍乱》出版时的马尔克斯已经58岁了。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机能退化,在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马尔克斯陷入了迷茫期,常常觉得自己快要死掉了。于是,他一边回顾近一百多年里经历着频繁内战、资本掠夺、环境破坏、瘟疫肆虐的哥伦比亚,一边思索着爱情和婚姻在岁月流逝中的意义,然后,他着手利用自己父母的真实往事,创作出阿里萨和他的初恋情人费尔米纳的生死之爱。借助小说的形式,他呼唤爱的力量来抵御死的威胁,他也曾写道:“世界上没有比爱情更艰难的事情了。”“我对死亡感到的唯一的痛苦就是没有为爱而死。”
“霍乱”有何内涵呢?
霍乱首先是传染病,故事发生的那座南美城市一直在闹霍乱,男二号乌尔比诺医生从欧洲学成归来,就主持平定霍乱,但一直到他八十多岁去世,霍乱依然肆虐;其次,霍乱又指一种狂暴、强烈、极端的情绪,具体到书中,就是指主人公阿里萨的爱情狂热。因为没能和费尔米纳在一起,阿里萨发愿一定要熬到情敌乌尔比诺去世为止,他用他的一生都来磨练写情书的技巧,以及跟各种女性发生关系。乌尔比诺很看不起他的这种爱情霍乱,可是,乌尔比诺本人却没能在婚姻生活中燃烧激情,使得费尔米纳深感婚姻的不完美。作者马尔克斯用霍乱这个中心概念,既揭露了这座城市肮脏破败的现实,批判了资本殖民导致的种种恶果,又寄希望于用爱情来超越瘟疫、战争、时空、生死。
陌楠书架——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