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申论概括题
归纳公务员申论概括题题型,做题方法,解题技巧,思路。概括题是明确要求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现象)进行概括。
编辑于2021-02-20 13:12:39概括题
概括问题类题目
含义
明确要求对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或者现象)进行概括归纳
新趋势
概括问题与提出对策相结合
概括问题等于概括原因
问题-----表现
原因-----产生问题的内在因素
作答技巧
1.确定范围
2.两遍阅读,找到问题
通读材料。发现关键词关键句
确定相关内容
3.提炼复述,构思布局
依据材料顺序和自然段内容逐一提炼
通观前后,合归并类,形成关于问题的界定句和解释内容
注意事项
1、有的给定是案例或单一事件,这时只要圈住关于负面陈述的句子即可
2、有的给定是对话,这时需要从对话中去判断隐藏的问题
3、有的给出的调研数据,需要从给出的数据中推断问题
4、有的给定的是有关人士的评判,需要结论发现问题
5、有的给定正面资料,要求逆向思维发现问题;有的在背景性材料中直接点明问题。
表述方式
撰写成主谓形式,主语界定方面(分层)。谓语强调问题。
外在结构
把问题归纳为几个方面,每一各方面应先是关于问题界定的观点句,观点句最好采用主谓式结构或偏正词组,不宜过长,体现对问题概括的准确;解释句就是对归纳的观点进行适当的说明,说明的部分多用短句、词语,不必过分追求句式的完整,说明清楚意思即可。写多少条和多少字,取决于给定资料的内容
概括问题与对策结合的试题,问题适宜单独一段,而且采用分条形式,但是应该更简洁和具体,对策占主要篇幅
概括特点类题目
含义
特点就是社会问题或现象所具有的特殊性。特征与特点的区别不大,都是对问题或现象的独有的表现
新趋势
概括特点与其他要求相结合1.特点与不同之处结合2.特点与内涵结合3.特点与可行性(实现途径)相结合
特点表述的多种方式
1.对事物进行性质界定的信息可能是特点;2.进行纵向或横向对比的结果可能是特点;3.专家的评论可能是特点;4.解决问题涉及到的手段、方式可能是特点;5.采取的特殊做法可能是特点。
特点体现在给定资料中往往是关键词或短语。特别是文中出现数字,学会转化。数字学会用界定事物的动词、形容词代替,比较性数字给出性质界定。
外在结构
在表达结构上,采用一段式即可。开头的导入语,直接使用题目的要求,然后过渡到主体。主体的内容根据材料的内容分成条目,每一条的观点句应简短准确,解释点到为止,不宜过多过长
与其他要求结合的概括特点题,要求字数一般在300字以上。如果要求作答其他内容,则特点和其他内容各写一段,每段一般需要分点写
概括观点类题目
含义
针对社会问题或现象进行评价,发表看法和提出不同的意见,形成不同观点就产生了概括观点类的题型。
题型
一种是对某一问题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或看法,这两种观点是对立,并且存在争议的焦点
一种是对某一问题形成了几种不同的看法,这种题型主要是指对问题的认识或分析角度不同,都有各自的理由,只是出发点不一样,这种题型一般不存在对立的焦点
解答技巧
确定引发争议的焦点
把握引发的争议内容,可能是相反的两种观点(把每一个人的观点总结在归入同类观点中),可能是几种不同的观点(对所有观点进行概括)
掌握正确句式表达
对观点句进行转化
有些观点给出的可能是比喻、反问等形式,需要转变成肯定的判断句;有些观点表达时隐藏着争议,需要还原两种认识;有的内容看似客观描述,实际上却有着褒贬不一的倾向,需要果断的判断出属于哪一种观点
外在结构
250字以内
开头引用给定题目,然后分条概括,有这几种争议分几条。
300字以上
一般先概括焦点,单独成段。然后根据存在的争议分成几段。两种不同争议的,主体分两段,每一段再根据内容细分要点。几种不同观点则根据观点有几条分几段。
词句解释类题目
含义
段落中出现的具有一定内涵的名词或句子给以解释,从而考查考生的对局部内容的凝练概括能力和简洁的表达能力
只解释给定的概念,而且针对的是某一部分材料,可以理解为概括类型的试题
给出的词句解释,针对范围广,而且需要主观的认识,可以归结为综合理解题
判断标准
题目分值、给定字数、材料长短
分值较小、字数在250字以下、材料简单的往往是简单的
反之就是复杂的
做题技巧
简单词句解释
内涵+外延
出现在材料段首或者段尾
内涵:用一句话解释句子的意思
环保错位
外延:将段落意思分层概括
材料中反复出现的概念
内涵:解释文中表面意思
外延:概念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人防技防
复杂词句解释
归入综合类题型
结合题目要求和材料属性综合判断
有要求如何作答
如:文化是有生命力的
要求提示“逻辑性”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每部分内部再分点
题目要求不清晰
看材料属性是否包含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都包含都写,仅包含某部分就重点写某部分,判断不好就都写上
解答技巧
1.确定词句所在的段落位置
只出现一次,多为此前内容的总结或此后内容的界定,这时应从词句所在的段落进行归纳和总结
出现多次,每一次出现都会有新的内涵的界定,应从词句出现的数次语句中提炼其具体的内涵或表现
2.确定词句所特有的属性和范围
属性即词句的内涵,它表现为词句本身是什么意思,表现为具有什么独特的含义;范围即概念的外延,表现为哪些具体的形式。
给定资料中词句出现多次的,往往需要解释内涵,只出现一次的,重在总结前后的表现
3.根据内涵和外延的界定确定词句的定义项和定义联项,并变成陈述性的句子。
要围绕词句出现的前后和上下文的语境去总结归纳,总结所指的内涵和外延具体内容,在结构上表现为“内涵+外延”,简单解释内涵即其内在的涵义,而是重在外延的陈述,应重在体现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4.如果要求解释两个概念,还要注意这两个概念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
是比较相近的两个概念,而且给定资料中体现了二者的关系,在答题中应体现出来
外在结构
250字以下 答案写在一段里,分点表述 序号用一、二、三、,如“”根据材料,有如下启示:一、应积极……; 二、应注重……。每点之间最好空一格到两格
300字以上 答案分段表述,如果每段内部还需要分点,用一、二、三,但每点之间不必空格
250-300字之间 既可以选择分段,也可选择分点,看写作内容的多少判定
概括特定材料的主要内容
含义
是一种与指定材料内容意思一直的特殊性概括,体现了申论给定资料的多样性要求概括必须相符合的特性
作答技巧
1、认真理解题意的含义和要求。 2、对指定材料认真阅读两遍,在主题确定的情况下,掌握主题表现的几种形式,根据材料提供的内容不同进行分类,避免前后重复和交叉。 3、根据要求,提炼出要点和需要解释的内容,这种题型的解释更为重要。 4、规划布局,形成符合要求的作答形式。这种题型多是单一主题的归纳,所以从作答形式看,主要采用分条作答,根据字数要求和材料内容判断出写成一段式还是多段式。
外在结构
250字以下 答案写在一段里,分点表述 序号用一、二、三、,如“”根据材料,有如下启示:一、应积极……; 二、应注重……。每点之间最好空一格到两格
300字以上 答案分段表述,如果每段内部还需要分点,用一、二、三,但每点之间不必空格
250-300字之间 既可以选择分段,也可选择分点,看写作内容的多少判定
概括特定材料的客观信息
含义
对给出或指定的材料进行所包含信息的归纳和概括,也称为客观概括题。
客观概括题与特定内容的概括区别在于,题目中只说明了需要概括的给定资料的部分,没有提示概括部分的内容有何主题。客观概括是指根据给定资料的内容所提供的信息,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加工整理,概括全面出来,强调了对给定资料内容的固有信息的提炼。
客观类概括题要求的是对给定全部或部分资料内容的真实全面的总结与提炼,应认真阅读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该部分的主要意思然后把所有内容或指定部分的内容再进行归纳总结,在这一步的归纳中同类合并,异类区别。尽量根据材料性质的不同划分层次,撰写成符合要求答案形式。
作答技巧
1.尽量确保全面。就是指定的材料内容有什么就归纳什么,不要遗漏,不要过度引申和发挥。
2、尽量符合材料属性。就是在阅读中应了解材料的属性或性质,根据其本身固有的规律或内容概括,不能带有过多主观判断。需要宏观通盘考虑,需要紧扣指定材料的属性进行概括
3、尽量梳理出材料之间的关系。给定材料的内容由于组合形式的复杂性和事物的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认真阅读之后,应在尽量把握全面信息的前提下,梳理出符合材料实际逻辑关系。
4、尽量表达规范。按照规定的字数概括,尽量分成几个方面或分条表达。表达顺序符合逻辑关系,语言使用尽量符合主谓结构的句式以体现对客观的表述。
表达结构
一、按照材料内容的侧重
1、并列式。所概括的材料没有内在逻辑关系且相互独立,概括需要把每一段内容按照材料顺序概括。
2、侧重式。材料有多方面表现,且不同方面侧重不同。或是突出某一个或某几个内容,而所侧重的内容又包含几个内在的层次。在作答结构上要分清主次,有所侧重
二、按照材料逻辑
概括的材料内容非常符合单一事件的叙述逻辑,例如是什么(现象)、为什么(原因)、怎么做(措施)的逻辑形式,而且会在题目中有“逻辑清晰”等要求。
标题的归纳与拟写
含义
就是给出几部分资料,要求对每一部分的内容归纳出简洁的标题,包括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和整个部分的大标题。有的要求写成宣传口号等。
拟写技巧
1、阅读第一遍,了解材料的主要内容,尽量能用一句话进行概括,并关注材料前后呈现的逻辑关系。
2、阅读第二遍,关注材料当中的关键词,关注材料所呈现的不同体裁,关注材料当中的时态(过去式、未来式),关注材料中有关人员的观点,从该部分材料的侧重点中提炼出概念或核心的要求。
3、一般先概括小标题,然后在概括总标题,先虚写再修改,一定控制在规定的字数内。
4、平时多观察新闻报道的标题,琢磨其新颖性与准确性的表现。标题的形式通常是“干什么”、“怎么样”和“要怎样做”。 标题,琢磨其新颖性与准确性的表现。标题的形式通常是“干什么”、“怎么样”和“要怎样做”。
概括题的设计目的
处理公务,上传下达
阅读记忆能力
提炼加工能力
条分缕析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
概括题的主要类型
题目要求
有主题
无主题
作答内容
单一概括型
复合概括型
概括对象
人物事迹
事物内容
概括内容多少
概括题的含义
根据材料反应内容,按照一定逻辑关系对此进行言之有序言之有理的简要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