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散文阅读
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北宋太平兴国时期。下图总结了中考散文阅读思维导图,解题思路/答题模板,赶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散文阅读
知识清单
定义
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是一种自由的、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特点
形散而神不散
形式上
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内容上
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分类
叙事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散文
哲理散文
考点
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把握文章内容
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子主题
解题技巧
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写了什么人或什么景;
进一步分析文章,写人叙事的散文要归纳写了与人物有关的什么事情或哪几件事;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分析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要点
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
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概括文章主题
考题形式: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体会某一段落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找中心句或与主题相关的关键词
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理清文章脉络
考题形式
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注意文章标题
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
文章线索
以人物为线索
以事情为线索
以物品为线索
以地点为线索
以时间为线索
以感情为线索
作用:是全文的脉络, 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理解句子的含义以及作用
关键词、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
品味语言
字词含义
“XX”一词中本义指……;在本文中具体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词语妙用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
点出体现了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018.舟山)p284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要抓住中心词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和双关意义
表达方式
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
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
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议论的作用
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抒情的作用
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
表现手法
象征
借助XXX来表现XX思想或感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主旨含而不露。
衬托
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先抑后扬
引发好奇,感情铺垫。
托物言志
作者借XX寄托了自己XX的思想感情,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借景抒情
通过XX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XX的情感。
虚实结合
动静相衬
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渲染烘托
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有意着重描写;衬托却是通过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
联想想象
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修辞手法
比喻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对象 + 特征/特点 ,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之情。
拟人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____以人的情感或动作/把或使____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或描绘了_____________
排比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 对象 + 特征/特点)(表达了谁_________之情
句式整齐,音律和谐,气势如虹
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把 XX和 XX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对象+特性,(有时还表达/抒发了谁_________之情)
夸张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突出_________(特点/特征),
强调语气,烘托气氛,引起读者的联想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强烈共鸣
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设问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强调_______(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下文)。
反问
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加强语气,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
反复
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表达了_____之情。
结构上
总结XXX的上文
承接XXX的下文
推动下文XXX的发展/为下文XXX做铺垫
内容和主题上
点明XXX的主旨,深化XXX的主题
渲染XXX的气氛/烘托XXX的人物形象
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便于直抒胸臆,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第二人称
便于作者与文中人物或读者直接交流感情,显得亲切感人。
第三人称
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写起来比较从容,但不利于表达作者个人感受。
发展性考题
对描写对象
对人物情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