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电图
前两节内容,希望以后的自己可以总结的越来越好。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心电图
一、基本知识
1定义 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2心电导联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
Ⅰ导联:反应两上肢的电位之差
Ⅱ导联:反映左下肢和右上肢的电位之差
Ⅲ导联:反映左下肢与左上肢的电位之差
加压肢体导联
胸导联(单极导联)
胸导联探查电极位置及连接方式
V1:胸骨右缘第4,5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4,5肋间隙
V3:V2与V4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6肋间隙交点
V5:V4水平与腋前线交点
V6:V4水平与腋中线交点
其他导联
监护导联:多在重症监护病房、心脏监护病房使用
附加导联
后壁导联位置:V7-V9导联
右胸导联:V3R~V6R导联
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P波:反映心房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PR段:反映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和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反映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
QRS波群:反映心室除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J点:用于ST段偏移的测量
ST段:反映心室缓慢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T波:反映心室快速复极过程的电位变化
Q-T间期:反映心室开始除极至心室复极完毕全过程时间
U波:反映心室后继电位
二、正常心电图
Ⅰ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正向波的高度:参考水平线的上缘垂直地测量至该波的顶点
负向波的深度:参考水平线的下缘垂直地测量至该波的底端
Ⅱ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P波和QRS波:从最早的波的起点测量至最晚的波的终点
PR间期:从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
QT间期:从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Ⅲ心率的测量
公式:心率=60/RR或PP间期
计算法(心律规则)
查表法
平均法(心律不规则)
快速法
Ⅳ心电轴的测量
1.概念:心电轴一般指的是平均QRS电轴,是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代表整个心室在除极过程这一种总时间内的平均向量的方向与大小
2.测量方法:目测法,作图法,查表法
3.临床意义
正常心电轴:方向指向左下,范围在-30゜至+90゜之间
电轴右偏:范围在+90゜~+180゜,常见于右心室肥厚,右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传导阻滞和肺心病等。
电轴左偏:范围在-30゜~-90゜,常见于左心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分支传导阻滞,高血压等
不确定电轴(电轴极度右偏):-90゜~-180゜
Ⅴ钟向转位 沿其长轴转动
顺钟向转位:过渡区波形出现V3或V4导联,当过渡区波形从V3或V4导联转向左心室方向出现在V5V6导联。常见于右心室肥大
逆钟向转位:当过渡区波形从V3或V4导联转向右心室方向,出现在V1V2导联。常见于左心室肥大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呈圆钝形,有时可有轻度切迹,但峰间距<0.04s,额面P向量环在+40゜~+60゜之间,一般小于0.12秒。肢体导联的P波振幅小于0.25mV,心前区导联的正负小于0.2mV。
P R间期:成人为0.12~0.2秒,老人及心动过缓者略延长,但不超过0.22秒。幼儿或心动过速者,可相应缩短。
QRS波群
时间:正常为0.06~0.10秒最宽不超过0.11秒
形态:①肢体导联:一般Ⅰ,Ⅱ,aVF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 ②心前区导联:自V1至V5导联应有R波逐渐增高与S波逐渐变浅的移行规律,V5的R波一般高于V6的R波。
R峰时间(反映心室激动自心内膜到达心外膜所经过的时间): V1,V2导联的时间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的不超过0.05秒。
振幅
肢体导联:R波在Ⅰ导联不超过1.5mV,aVL不超过1.2mV,avF不超过2.0mV,avR不超过0.5mV,RⅠ+RⅢ≤2.5mV
心前区导联: V1导联的R波一般不超过1.0mV,Rv1+Rv5≤1.2mV, V5,V6导联的R波不超过2.5mV,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6个肢体导联的QRS波群其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一般不得应低于0.5mv,6个心前区导联的QRS波群正向波与负向波绝对值相加不低于0.8mv,否则称为低电压。
Q波:除Ⅲ、aVR导联外,时间不超过0.03秒, Q波的振幅均应小于同导联R波的1/4
ST段: ST段压低均不应超过0.05mv,在肢导联和V4~V6导联不超过0.1mV, V1~V2导联不超过0.3mV, V3导联不超过0.5mV
T波:形态圆钝,双支不对称,升支斜度缓慢而降支斜度较陡, 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T波在心前区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
QT间期: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反之则越长。当心率为60~100次/分时,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0.32~0.44秒。男性QTc间期≥0.45秒,女性QTc≥0.46秒。
U波:形态前半部斜度较陡,后半部斜度较缓,与T波形态相反。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低钾血症,u波倒置可见于高血压和冠心病
小儿心电图的特点:1.心率较快 2.P波时间稍短而电压较高 3.心前区导联电压振幅较高 4.婴幼儿常呈右心室占优势的QRS图形特征 5. T波变异性较大
老年人心电图特点:
P波振幅减低,主要与心房内传导阻滞有关
PR间期轻度延长,与房室传导延缓有关
QRS波群时限延长与心脏和胸壁距离,胸壁的厚度,肺气肿,脊柱后凸引起的心脏位置改变等有关
QT间期延长, QT间期常随年龄增大而延长,但不超过正常上限值
T波振幅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