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以时间为顺序,超全概括,精心制作,谢谢支持。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学的形成和发展
春秋战国
百家争鸣
一、原因
经济:井田制崩溃,封建小农经济兴起
政治:分封制瓦解,诸侯国崛起(诸侯争霸,郡县制出现)
阶级:士阶层的活跃,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教育:私学兴起,文化下移
二、诸子百家思想的比较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辩证法思想:事物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
庄子
辩证法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欲念、差别观念,获取精神自由
法家
李斯
商鞅
韩非子
以法治国,法术势
今胜于昔,改革变法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儒家
春秋: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孔子
思想核心:仁(精华)、礼(带有保守性)
政治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教育成就: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战国:孟子、荀子发展改造
孟子
政治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观:性本善
先义后利
荀子
政治主张:王霸兼用;君舟民水
伦理观:性恶论
天人关系:“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三、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奠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道法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西汉
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渊源: 融儒学、阴阳学、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
2.背景:
经过汉初休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
汉武帝想要加强中央集权
董仲舒糅合道法等思想,提出新儒学
3.内容: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纲五常
4.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思想专制,遏制了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5.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
二、汉武帝大力提倡
思想方面:全面接受儒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政治方面:重用儒生,儒学成为选拔人才提拔官员的标准
教育方面:
(1)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规定教科书
(2)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以儒为教
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魏晋—隋唐(受到冲击)
佛道儒“三教合一”
佛学复兴运动
两宋(宋明理学)
一、背景
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唐宋调和之风兴盛
为了重兴儒学,唐宋学者不断思考和探索
二、程朱理学
1.含义
继承孔孟学说,以孔孟学说为根本,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理论,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
2.代表人物及主张
“二程”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先有理后有物,理在物中
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之理
朱熹(集大成者)
理是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存天理,灭人欲(核心)
格物致知(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非求科学之真)
正君心
3.影响
南宋成为官方哲学,据统治地位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教科书
传到明朝,形成朱子学派
三、陆王心学
1.含义
指以陆九渊和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
强调做学问的目的在于做人,即明白做人的道理并努力实现行
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伦理道德)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陆九渊(南宋)
理在心中
致良知
反省内心
王阳明(明朝)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知行合一
3.地位
明朝中后期,广泛传播
程朱理学与宋明理学的异同
四、评价
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
具有和谐意识、忧患意识
注重气节道德,强调力行,促进文明的进步
尊卑等级、重男轻女、因循守旧、轻视自然科学等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和个体自由
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
明清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专制统治腐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
经济: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但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其发展
思想:
(1)一方面,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2)另一方面,要求个性解放,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出现
二、代表
“离经叛道”的李贽
明末,号卓吾,福建泉州
《焚书》《藏书》
主张
(1)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要有自己独立思想
(2)批判“存天理,灭人欲”、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3)提倡男女平等、婚姻自由
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明末清初,梨洲先生,浙江余姚
《民夷待访录》
(1)抨击君主专制,主张以天下之法限制君权
(2)主张工商皆本
顾炎武
明末清初,亭林先生,江苏昆山
《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1)经世致用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
明末清初,船山先生,湖南衡阳
《通读鉴论》
主张
(1)唯物主义
(2)辩证法思想
三、影响
有利于解放思想,冲击了君主专制和封建伦理道德,给后世以启迪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
经世致用的观念,为后世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魏晋—隋出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