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
高中历史知识点的超全总结!我对高中历史必修二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下图包括了农业的起源 、 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的进步 、生产经营模式的演变 、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等方面,快收藏学起来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农业的起源
基本特征:1、从采集到种植 2、南稻北粟,地域差异明显,但相互交融 3、种植为主,家畜饲养为辅
耕作方式——农业技术的进步。
刀耕火种
时间:原始社会至商周
工具:石器、耒、耜等
精耕细作
含义:中国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它以对土地的高度利用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来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而形成的农业生产模式(即通过投入人力物力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时间:春秋战国以后
耕作方式:铁器牛耕
表现
生产工具的进步
铁农具的出现
铁犁牛耕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铁犁牛耕的发展
灌溉工具的进步
重要的灌溉工具:筒车,翻车。
水利设施的完善
春秋时期: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西汉:漕渠,白渠、坎儿井(边彊)
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河工程
农学理论的发展
生产经营模式的演变
千耦其耕
时间:商周时期
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经营模式:千耦其耘
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以来
耕作模式:铁犁牛耕
经营方式:(小农)家庭经营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产业结构)
2、建立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生产模式)
3、以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方式组织生产(经营方式)
关系
耕作方式即生产力
经营方式那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
古代中国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
(1)政治环境: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2)统治阶级: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兴修水利,改进生产工具和推广先进的生产技术。
(3)人民群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含义:作为经济形态的小农经济,指的是个体农民经济(自耕农经济),即建立生产资料私有制和自己劳动基础上,以户为单位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体经济。 作为经营形式的小农经济,指的是农业中的个体小生产,从这个角度理解,包括拥有自己土地的自耕农经营和租种地主土地的佃农经营两种形式。
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分散性) 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封闭性) 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脆弱性)
条件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评价
小农生活较稳定,生产积极性较高,推动了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经济的发展,是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的经济基础。 规模小,分工简单,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工商业发展,到近代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因素之一。
区分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
自然经济
与商品经济相对,指没有交换的经济形势,从原始开始就存在于人类社会。
春秋以来,建立在铁犁牛耕基础上和土地私有基础上的,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包括有自有土地的自耕农经济和没有土地的佃农经济。
自耕农经济
有自有土地的小农经济
影响因素
有利因素
1、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
2、农民自身的因素,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封建政府的扶持。
不利因素
1、规模小、脆弱性,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2、古代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水平,顽固的保持着自给自足的经济状态。
3、封建政府统治腐朽,剥削沉重及社会动荡。
铁犁牛耕的发展过程
春秋战国
大约春秋后期,牛耕出现,战国中后期,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
西汉中期,发明犁壁,牛耕得到推广,出现耦犁。(二牛一人。)
唐代
长江下游一带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传统步犁基本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