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人类研究与科学
《社会研究方法》艾尔巴比的第一章知识点,后续持续更新,一个月内更新完全部章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一章 人类研究与科学
社会研究中的一些辩证关系
个案式和通则式解释模式
个案式解释
方式:试图穷尽某个特定情形或是事件的所有原因(倾向于定性)
作用:意图在于能够完全地解释某个案例
通则式解释
方式:试图寻找一般性地影响某些情形或者事件的原因(倾向于定量,不绝对)
作用:只是用少数解释的因素,只能解释部分
也会有”例外“发生
结论:都是对于社会研究强有力的工具,社会科学家可以综合使用
归纳与演绎理论
归纳理论:是从个别出发达到一般性,从一系列特定的观察中,发现一种模式
演绎理论:从一般到个别,从逻辑或理论上预期的模式到观察检验预期模式是否确实存在
定性与定量资料
区别:实质性的区别在于数据化或非数据化
定量化
优:观察更加明确;容易将资料集合、对比或得出结论;数字表示优于词语表示
缺:附带了数字本身的不足(意义丰富性的潜在损失)(例如年龄的不同意义)
概念可以量化:例如测量”世故“可以用”结婚、被流放、被解雇“等加以定量
定性化
缺:附带了纯粹的口头描述的不足
结论:两种方法都很实用、很合理。完全理解一个议题通常需要结合使用两种技术
抽象研究和应用研究
动机1. 理解--纯粹研究:着迷于人类社会生活的本质,并去解释它,透过喧嚣的表象去发现其中的意义
动机2. 应用--应用研究:受到研究主旨激发,想将有关社会的知识付诸行动,应用到实践
结论:两种倾向对于社会研究来说都是有效的、重要的
社会研究的伦理
自愿参与
基本伦理准则:参与者必须出于自愿
例如:研究者假装参与宗教仪式,实则进行研究--并不完全出于自愿
对研究对象无害
社会研究最首要的伦理准则
切记:必须衡量研究活动的重要性以及相对的危害性
例子:研究者访问人们的宗教观时,会启发他们对自己的信仰怀疑
解决:尊重隐私;承诺保密;匿名收集,防止信息泄露;不可避免时采取欺骗方式
社会科学的基础
科学的两大支柱:逻辑和观察(逻辑实证),理解必须符合观察
科学研究的三大层面
1.理论:处理科学的逻辑层面
2.资料收集:处理的是观察层面
3.资料分析:比较逻辑预期和实际观察,寻找尽可能的模式
理论而非哲学或信仰
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是什么”而非“应该如何”
社会科学必须探究事情真相和了解其原因
社会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事件本身和事件的成因
在评判标准为人们共识是(几乎不可能),社科才能告诉我们事件应该如何
社会科学必须有一套判别标准
需要有大家都认同的测量标准并通过测量获得结论
得到的结论只适用于这种测量方法的范围(非一般性推论)
只要涉及价值判断,很难获得一致的测量标准
社会规律
社会科学理论的终极目的,在于寻求社会生活的规律性
规律性的产生
正式社会规范造就了高度的规律性(右侧通行)
部分社会规范无形中产生规律性(瘦比胖美)
三种论点
微不足道
指的是不言自明的事物
达尔文:愚人实验
测试大家都已经知道的事
许多被证明是错误的
默顿:参照群体
一个人评判自己生活的好坏,并不是客观的条件,而是和周围人相比较(参照群体)
例外
任何社会规律都有例外
社会规律代表的是概率模式,通则性的模式并不需要百分之百反映所有的观察个案
人为干扰
会被某些人有意识地颠覆
社会科学家可以观察社会规范的效应,观察并解释其变化
总体而非个体
社会规律反应的就是许多个人聚合的或集体的行为和状况
社会科学理论处理的是集体的而非个体的行为
目的在于解释为什么即使个体行为随着时间改变,集体行为的模式却会如此有规律
试图了解人类运作的体系,即个人行为原因的解释系统
变量语言
社会研究包含了变量及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
变量是许多属性的逻辑组合(性别(变量)--男女(属性))
理论是用来描述(可以逻辑地预期的)变量间的关系
因果关系模型
自变量--给定的,是原因或决定因变量的因素
因变量--由其他变量引起的
寻求真实
一般的人类研究
“因果”和“概率”
依据人类本能
用概率推理来预测经过目前的状况所致的未来环境
但这并不绝对
科学会使它们更为精巧、确实
区分预测和了解
不了解的状况下也能做预测
预测未来的能力是我们满足
人类:常在知识和了解后做出预测
可以通过观察和推理达到目标
总结
对世界的了解:部分为个人研究和经验
大部分为他人告知的约定俗成的知识
可帮助、可阻碍
传统
文化部分是由根深蒂固的知识所构成的(传统)
利:省去亲自研究时间、继承已有的信息和知识体系,是发展更多知识的起点
弊:阻碍人类的研究(已知的事务上寻求新的观点和不同制式)
权威
新知识的接受程度和发现者的地位有关
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当作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同时也可能误导我们
研究中的错误及解决方法
不确切的观察
一般研究错误:观察随意而漫不经心
科学观察:自觉的活动,更谨慎的观察
手段:简单或是复杂的测量手段可增加精确度
过度概化
错误:有限观察的基础上,作了过度的概括
解决:运用足够的样本观察来避免过度概化
手段:重复:重复某个研究,以检验或者证实或者质疑早前的研究发现
选择性观察
错误:是过度概化的诱因,只注意某种形态的事物或现象,忽视其他
解决:1.研究设计前设定观察事项(确定观察数量)2.找出“异常案例”即不符合一般模式的情形
非逻辑推理
错误:用不合逻辑的方式解决观察事物与日常结论的抵触(“通则中”)的例外
科学家运用逻辑体系来避免一般的日常研究的普遍缺陷
什么是真正的真实?
前现代观点
人类历史大部分时间:真实观(眼见为实)
演进中:发现彼此存在观点差异,并认为与自己观点相对的人是愚蠢的
现代观点
将差异看成是正当的,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人的主观看法不可避免
后现代观点
“真实”来自于自我观点的想象。根本没有客观事实(外在世界)可供观察,只有主观的各种观点(内在之中)
个人的角度、视角或从不同的观点,看起来就不同
“旁观者”也是根据内在心智来进行观察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