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12课思维导图,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制度保障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背景
一,历史特点: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交流频繁,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
二,现实情况:我国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都有不一样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
概况
内容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性质/地位
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原则
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确立过程/法律依据 (由制度化到法律化)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载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
民族自治区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
意义/优越性
1,从制度和政策层面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合法权利(平等自由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民族平等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民族团结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基础
各族共同进步
发展
进入新时代,中共中央强调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团结进步呈现新气象
政策支持
共同繁荣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措施
政治上:因地制宜,进行一系列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废除了剥削和压迫,各族人民翻身做主人迈进了社会主义社会
经济上
1,国家采取许多优惠政策,派遣大量人员,还通过技术、物资、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
2,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挥自身优势,发展经济
意义:民族地区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少数民族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文化上
1,按照自愿原则,帮助少数民族创制文字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保护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
3,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出版工作
意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上
西部大开发
兴边富民行动
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有利于实现民族大团结,社会稳定
认识
一,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分裂思想渗透
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稳定
三,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