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幼儿游戏与指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在其著作《儿童心理之研究》所言:“游戏是儿童的生命”《育儿游戏与指导本书从游戏基本认知出发,分别介绍了当前幼儿常见的游戏形式及指导方式,能让我们对幼儿游戏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是很有必要了解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幼儿游戏与指导》知识点梳理
项目一游戏概论
任务一游戏的特征和功能
游戏含义与特征
含义
一种轻松,休闲自在的娱乐活动
生物学视角把游戏看成一种生物现象,是生物本能的表现
独特解释 游戏=play+game+fun
福禄贝尔: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
《教育大辞典》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点一种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相像,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的社会活动
刘焱:游戏的本质是幼儿的主体性活动,这种活动现实直观的表现为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
特征
愉悦性
自主性
虚构性
规则性
非功利性
游戏的功能
在幼儿身体发展中的作用
能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
促进幼儿肢体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感知能力的提高
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
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
促进幼儿良好自我意识的发展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促进幼儿意志行为的发展
有助于欧幼儿亲社会的发展
游戏在幼儿情感发展中的作用
使幼儿拥有更多的情感体验
帮助幼儿转移和宣泄消极的情绪体验
发展幼儿的高级情感
游戏理论
早期游戏理论
剩余精力说
代表人物
德国思想家席勒
英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
主要观点
1、活动时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2、低等动物主要把精力和时间用于维持生存活动上,没有余力进行游戏:高等动物可以把维持生存活动之余的精力和时间用于从事游戏活动
3、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精力富余越多,游戏行为越多
松弛消遣说
德国学者拉察鲁斯和帕特里克
1、人类在脑力和体力劳动中都会感到疲劳,为了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产生了游戏
2、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对复杂的外部世界难以适应,很容易产生疲劳,这就需要游戏来使其轻松一下,以便恢复精力
3、游戏是童年期自发的,以本能为基础的活动,是幼儿自然的积极的生活状态
生活预备说(也称能力练习说)
德国学者格鲁斯
认为游戏具有生物适应的机能,是为今后严肃的生活做准备;游戏是对与生俱来的、但不完善和不成熟的本能行为的练习
将游戏分为练习性游戏和社会性游戏
练习性游戏
包括感知运动练习和由此演变出来的高级心理能力练习
作用在于促进幼儿自我控制的发展
社会性游戏
包括追逐、打闹类的游戏,以及模仿性游戏
它的作用在于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复演说
心理学家霍尔提出
观点
认为幼儿游戏是种族行为的复演
生长说
人物
美国阿普利登
认为游戏是幼小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模式,游戏是生长的结果,是肌体练习技能的一种手段
当代游戏理论
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
皮亚杰
游戏的实质是同化超过了顺应
游戏的发展受认知发展的驱动和制约,并与认知发展阶段相适应
精神分析派的游戏理论(又称发泄论或补偿论)
认为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都是一些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的冲动和欲望。
游戏的觉醒理论(内驭立理论或激活理论)
基本观点
1、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新异刺激除了对学习提供不可缺少的线索作用之外,还可能激活机体,从而改变机体的驱动力状态
2、机体具有维持体内平衡过程的自动调节机制
游戏的元交际理论
贝特森提出
元交际依赖于交际双方对于隐喻信息的辨识和理解
幼儿游戏的发展
幼儿游戏的发展阶段
1、感官运动时期游戏的发展
反射练习期(0-1个月)
无游戏无模仿,多为探索运动
初级循环反应期(2-4、5个月)
尝试抓他们面前的东西
二级循环反应期(4、5-9个月)
会重复某种动作
二级图式的协调期(9-12个月)
动作更加灵活
三级循环反应期(12-18个月)
动作组合
思维发生期(18-24个月)
出现象征性图式
2、表征活动时期游戏的发展
2-7岁时进入表征活动时期,开始运用表象和语言进行思维活动,创造了象征性游戏
2-4岁时象征游戏大量出现
象征性游戏三个发展水平
1、象征性的投射
2、象征性的认同
3、象征性联合
4-7岁时同化和顺应活动逐渐协调,表征活动的“自我中心”不断减弱,象征性游戏开始进入下降期
7-12岁时象征性游戏的结束期
这个阶段两个发展
游戏规则代替象征性游戏
转变为结构游戏
幼儿园游戏的发展
1、游戏内容的发展
小班
更多是反映一些日常生活的琐事
中班
开始有了主题,事先也会进行计划
大班
内容更加丰富,复杂。成为具有更多社会意义的主题游戏
2、游戏形式的发展
受周围事物(如玩具,材料)的影响多是独立游戏或平行游戏
彼此之间会有所关照和配合,也会注意到游戏的结果,开始发展为有组织的游戏类型
明确理解游戏规则和各角色人物
3、游戏持续时间的发展
个人游戏时间平均只有5-10分钟
能坚持25-40分钟
可以坚持1小时以上
4、游戏材料的发展
倾向于选择与实物在外形,功用上都十分相似的专用替代物
替代物与实物的相似性减少,通用性增大,一物可多用
有了脱离实物而完全凭借想象以语言或动作来替代实物的可能性
游戏的影响因素
物理环境因素
游戏场地
空间密度
影响育儿游戏的社会性品质
空间结构
通常分为开放式和区隔式
户外游戏场地类型
户外多玩运动型游戏,室内多玩想象性和结构性游戏
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种类
按年龄标准分类
根据玩具物理功能分类
根据幼儿肌肉运动模式分类
游戏材料数量及材料之间的搭配
数量少易造成年幼的幼儿有纠纷,年长的引发社会性装扮游戏
种类搭配上看,游戏材料有定向的作用
游戏材料的特征
具有象征性
特征不同将引发不同水平幼儿的游戏经验
游戏时间
充足时间是幼儿游戏保障
个体因素
年龄差异
性别差异
个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