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大骨节病
公共卫生,预防医学,疾病控制,中级考试,361,大骨节病。
这是一篇关于病毒性肝炎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防,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艾滋病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与预防,实验室检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SARS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治疗与预防,实验室检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大骨节病
概念
大骨节病(KBD)绝大多数发生在儿童长管状骨干骺闭合前;基本病变是四肢骺软骨、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基本不影响智力,不遗传、不传染,对寿命无明显影响。呈现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
病区
多发生在山区、半山区,但发病以沟壑地带最严重,整个病区属于大陆性气候、暑期短、霜期长、昼夜温差大。从东北到川藏高原的狭长地带,呈灶状分布,累及14个省市自治区。
活跃病区
1-5岁儿童新发病例多,自觉症状明显,X线阳性率高于临床检出率;干骺端阳性率高于骨端阳性率。
相对静止病区
5-13岁儿童新发病例少;X线阳性率低于临床检出率;干骺端阳性率低于40%
静止病区
5-13岁儿童无新发病例;X线检查无干骺端病例或干骺端阳性率低于10%
病因
粮食中镰刀真菌产生的T-2毒素。(与饮水无关,吃大米的地区不得大骨节病)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病区接触史(食用足够数量病区产玉米、面粉),并有相应的症状、体征、手部X线征等,排除其他骨关节病
临床诊断
早起无关节增粗、变形,但患儿有手、踝、膝多关节休息后疼痛和/或有多发性的对称性手指末节下垂,或患儿手部X线检查有大骨节病X线改变
Ⅰ度病例
有早期体征或X线征,同时必须伴有多发、对称性的关节增粗和轻度功能障碍,肌肉轻度萎缩
Ⅱ度病例
具有Ⅰ度病例的体征或X线征,同时必须伴有短指、短趾畸形者,肌肉萎缩较重,身高发育明显落后。
Ⅲ度病例
具有Ⅱ度病例的体征或X线征,同时必须伴有身材矮小畸形者
X射线诊断
主要用右手部X线片,手部X线征阳性与实际病患的符合率在95%以上,手部X线主要表现在干骺端、骨端、骨骺和腕骨4个部位
体液生化改变
多种血清酶增高(细胞膜损伤)
红细胞膜改变:磷脂减少,脆性增加
尿液生化改变:尿肌酸,尿羟脯氨酸等高于正常人
现场摄片及 暗房技术
黑纸口袋装片代替增感盒,管球距手部距离应为65cm,电源220V,X线机高压60KV,曝光时达到30mAs
暗房操作:红灯下进行,显影药和定影药最好在配制24h后使用,最适温度为16-20℃,显影药为碱性的,定影药为微酸性,不能相混。定影时间不少于30分钟,清水冲洗不少于30分钟。
显影过度可致对比度下降,高压过高可导致细微结构模糊,显影不足可导致对比度不佳,定影不足可导致X线片久放发黄,温度过高可致脱膜、显影过快、片子发黑导致无法诊断。
治疗
成人大骨节病的治疗尚无好办法,主要是活血化瘀、止痛、按摩和理疗,严禁用激素类药物。
防治策略
策略
以切断传播因子传播途径为根本方法,预防为主,控制大骨节病
措施
(1) 改旱田为水田,主食大米
(2) 退耕还林或还牧,实施以粮带赈
(3) 换食非病区粮
(4) 改种经济作物或发展副业,从市场购粮,提倡快打快收快干燥,科学加工和储藏,把T-2降到300ng/Kg以下
病情监测
长期趋势
年龄别临床检出率
中期动态
干骺端阳性率
短期波动
生化指标
监测指标
监测人群为7-12岁学龄期儿童为监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