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红外分光光度法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红外光谱的概念,测定原理,适用范围以及部分有机化合物的红外结构数据。
编辑于2021-03-27 23:03:09红外分光光度法
概述
概念:研究物质在红外光区分子吸收光谱的分析方法。
红外光区划分远红外光区:近红外光区、中红外光区。(0.76-1000μm)
吸收光谱:T-σ曲线,波数相等,前疏后密
基本原理
产生条件
红外辐射的能量必须与分子振动能级差相等,EL=△v·hv
Ev=(V+1/2)·hv,νL=△Vhν
u=m1m2/(m1+m2)
σ=ν/c=1302√k╱μ
红外辐射必须与物质间相互耦合作用,产生偶级距的变化。△μ≠0
对称性分子和非对称性分子具有红外活性
振动形式
伸缩振动v
对称伸缩振动S
不对称伸缩振动As
弯曲振动
面内弯曲β
面内摇摆ρ
剪式
面外弯曲γ
面外摇摆w
卷曲ζ
卷曲振动δ
δs,δas
振动自由度F
振动自由度=分子总自由度-平动自由度-转动自由度=3N-3-转动自由度
分子类型及振动自由度
线性分子:f=3N-5
非线性分子:f=3N-6
吸收峰数目小于振动自由度的原因
简并:振动形式不同,但v相同
红外非活性振动,振动过程中分子偶极矩不发生变化。△μ=0
峰太弱
仪器分辨率太弱
对红外光谱图的描述及影响因素
峰数
与振动自由度有关
峰位
σ、λ、ν;σ=1302√k╱μ
内部因素
诱导效应:正相关。吸收峰向高波数移动
共轭效应:负相关,吸收峰向地波数移动
氢键
分子内氢键:e→平均↑→ν↓
分子外氢键:受浓度影响,随浓度的稀释,峰位发生变化
杂化影响
空间效应
位阻↑→共轭↓→K↑→ν↑,向高波数移动
互变异构
费米共振
振动耦合
外部因素
溶剂效应
物态效应
峰强
σ、λ、ν、ε
偶极矩变化
跃迁几率:基频峰跃迁几率大,泛频峰几率小
峰形
宽峰,尖锋,肩峰,双峰
基频峰和泛频峰
基频峰:v0→v1,特点,峰强s规律性
泛频峰:峰强s特征性
倍频峰
合频峰
差频峰
特征峰和相关峰
特征峰:凡可用于鉴别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
相关峰:有一个官能团产生的一组相互依存的特征峰
总结
Chapter 13: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he principle of the mid-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vibration energy and modes of molecules. The generation of IR spectrum, intensity and frequency of a absorption band,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bands and correlative bands; typical IR spectrum for alkanes, aromatic compounds, phenols, ethers, carbonyl compounds and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elucidation of IR spectra.
第13章 红外分光光度法: 红外吸收光谱的原理,分子的振动能量和模态、红外光谱的产生,吸收峰的强度和频率,特征峰和相关峰,烷烃,芳香烃类化合物,醇,酚,醚类化合物,羰基化合物以及含氮化合物的典型红外光谱,说明红外光谱。
有机物典型光谱
烷 烃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H3-(as) 2960 νCH3-(s) 2870 δCH3-(as) 1450 δCH3-(s) 1380 νCH2-(as) 2920 νCH2-(s) 2850 ρCH2-(n>4) 720 νC-C(as) 1250 νC-C(s) 1000
烯烃和炔烃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H 3080(>3000) νC-C 1640(1675-1500) γ=C-H(端基烯烃) 1000-650(990-910) γ=C-H(反) 970 γ=C-H(顺) 690 νC≡C >3000(约3300) γ≡C-H(端基炔烃,不在端基无吸收峰) 1000-650(630) γC≡C 2400-2100
芳 香 烃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ΦC-H >3000(3100-3000) νC-C 1600-1500 γφH 1000-650(910-650) γφH(单取代) 730、690(双峰) γφH(领双取代) 740 γφH(间双取代) 770、690(双峰) γφH(对双取代) 800
醇、酚、醚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O-H >3000 νC-O 1100左右 γΦc-H 3300
羰基化合物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H(醛基) 2800-2720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O(酮) 1700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O(COOH) 1700(宽而强) νO-H(COOH) 3300(宽而强) βO-H(COOH) 1420(二聚体) γO-H(COOH) 960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O(酰胺) 1680 νN-H(伯) 3350-3180(双) νC=O(伯胺) >3000(双峰) νN-H(仲) 3270 νC=O(仲胺) >3300 ΒN-H 1640-1550 νC=O(叔胺) >3000(无吸收峰) ν-C-N 1430-1020 νN-H 3500-3100 νC=O 1680-1630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O(酯) 1740 νC-O(酯) 1150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O(酸酐) 双峰 νC-O(酸酐) 1050
含氮化合物
振动形式 波数范围 cm-1 νC≡N 2240-2260 ν-NO2(as) 1600-1500 ν-NO2(s) 1390-1300 ν-N-N- 3500-3100 δ-N-N- 1640-1550 β-N-N- 1430-1020 γ-N-N- 900-650
结论
溶剂极性增大,极性基团伸缩频率↓,因此红外光谱通常需要在非极性溶液中测量
通常,物质由固态向气态变化,其波数将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