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辈子一件事:健身的康复
经过健身与健康专家教练认证。健身让我们通过运动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健身让我们拥有硬朗的外形,健身让我们的气质出众、耐人回味……健身不仅仅是一个时髦的爱好,还是一项助力我们成长的过程,健身时偶尔会受伤,受伤后的康复手段极其重要。
编辑于2021-04-05 22:40:39康复
疼痛的分类
化学性疼痛(急性疼痛)
急性损伤处理流程
休息(rest) 冰敷(lce) 加压包扎(compression) 抬高(elevation)
防止二次损伤
红 肿 热 痛
机械性疼痛
疼痛的原因(水合作用)
组织液堆积 出现了粘连 影响活动度 出现了代偿(缺水会变干变硬)
国际疾病分类(lcd)
慢性骨骼肌肉疼痛
鞭甩动作
刹车 惯性 头前甩
颞骨乳突
耳朵后面突起的
颈疼伴放射痛改善思路
(神经过紧 肌肉过紧引起的 颈疼伴射疼改善)
1.肌肉放松:胸小肌 斜角肌 锁骨下肌
主题
胸锁乳突肌后方向锁骨窝的方向放松
伏案工作 开车 练习tyw
双手举不起来 不要葛优躺+俯卧胸椎按压
斜方肌 肩胛提肌 耸肩 抬手臂(增加胸阔) 张嘴 仰头 前中斜肌 看有没有麻木 不适 没有30s 有15s
课程大纲
一、疼痛分类
急性疼痛分类 慢性疼痛分类
二、损伤机制以及临床主诉
疼痛损伤原理
三、疼痛解决方案
1.疼痛评估 2.放松笨略 3.关节灵活性策略 4.肌力训练
疼痛分类
1.慢热原发性疼痛(纤维肌肉综合征) 2.慢性癌性疼痛 3.慢性术后疼和创伤后疼痛 4.神经病理性疼痛 5.慢性头部和口面疼痛(体态) 6.慢性内脏疼痛 7.慢性骨骼肌肉疼痛
处理流程 1.会员主诉 2.疼痛评估 3.设立基准值 4.改善方案 5.再评估
1.持续性炎症导致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迟发性酸疼) 2.骨关节结构导致改变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膝 腰疼~骨骼磨损严重) 3.由于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慢性肌肉骨骼疼痛(痉挛性疼痛~抽搐 抽筋 麻木 4.慢性非特异性骨骼疼痛(包括慢性软组织疼痛)——牙疼
颈部
斜方肌
上:上提和上回旋肩胛骨 中:回缩肩胛骨 下:上回旋和下压肩胛骨
功能:稳定颈椎 头部
手法方式 找到上斜方 食指包住大拇指 将上斜方向下后方抵压住 同时头做屈伸侧倾 手换个位置到 抵偏向肩峰的位置 同时肩膀做旋转
拉伸方式:对侧屈 同侧转(看天花板)低头
起止点 起:颈椎棘突 所有项韧带 胸椎中段棘突 止:枕骨下缘(枕外隆突)锁骨外侧三分之一 肩峰 肩胛冈
肩胛提肌
拉伸等级 1级 仰卧 2级 坐姿(手坐屁股下) 加一个旋转
肩胛提肌与斜角肌拉伸对颈疼伴活动度不足的客户有帮助 此外还有自我动态关节松动/拉伸可改善颈部僵硬
拉伸方式 对侧屈 对侧旋 下巴找对侧锁骨
功能 上提和向下旋转肩胛骨 伸展、侧屈颈部,使颈椎转向同侧 (稳定颈椎、头部) 在上肢一些不对称的搬、提、取的活动中,肩胛提肌会被过度使用和处于高度张力状态
胸锁乳突肌
功能 ——改善头疼 头晕 双侧收缩:1.后仰头部和颈部上段; 2.颈部下段的屈曲 单侧收缩1.颈部和头部的同侧屈对侧旋。
起止点 起:胸骨柄 锁骨内侧 止颞骨乳突下四指
拉伸方式 对侧屈 同侧转 仰头
手法方式 食指包住大拇指 一边抬头一边向后外方向推 最后有淋巴 唾沫腺(会流哈喇子) 小的时候和斜方肌连在一起
斜角肌
前斜角
起~c3-c6(4条)横突前结节 止~第一肋上表面前方
中斜角
起~c2-c7(6条)横突后结节 止~第一肋上表面前方
后斜角
起~c5-c7(3条)横突后结节 止~第二肋外侧
对侧屈(左右转一转)
功能 对侧屈
1阶~仰卧姿(头侧屈) 2阶~坐姿对侧手拉桌子 3阶~坐姿 松动带放对侧肩 两头坐屁股下 不旋
夹肌
头夹肌
起:c3-t3棘突 止:颞骨底
紧张会引起颈椎小关节紊乱 失眠 脖子不舒服
颈夹肌
起:t3-t6棘突 止:c1-c3
手法方式 仰卧 左手松右边 右手托头 右手松左边 左手托头 (手掌呈c形往外转)
枕下肌群
手法方式 会员仰卧 双手呈c型 同时扣住头和颈椎中间的凹槽 脚跟踮起来 后仰 保持一会(四对八块)
颈阔肌
拉伸方式 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按住锁骨,做仰头 加左右转 功能——拉口角向下
起止点 起:三角肌和胸大肌筋膜 止:下颌骨下缘、腮腺咬肌筋膜 在颈部浅筋膜中 属于表情肌 咬肌 不连骨骼连筋膜(紧张会头疼……)
深层颈屈肌
由头长肌、颈长肌、头前直肌、头侧直肌组成
功能 头、颈屈曲(含颔收下巴),维持头颅稳定
锁骨下肌
手法方式 食指包住大拇指,从里往外,沿锁骨下方边缘往外滑(开肩)
颈疼伴活动度不足
临床表现
1.落枕,单侧疼痛 2.颈部活动受限或活动到末端疼痛 3.训练动作不熟悉或不流畅 4.与肩关节疼痛有关
问题评估
前屈评估
下巴触碰锁骨正常 45度 1.肌肉 上斜方肌 肩胛提肌 枕骨下肌群 胸锁乳突肌 头夹颈夹肌 2.关节突 3.呼吸 4.运动模式
耸肩——肩胛提肌、斜角肌 抬手臂——斜角肌
后仰评估
看天花板70度左右 1.肌肉 斜角肌前束 胸锁乳突肌 颈阔肌 2.关节突 3.运动模式 (收下巴,再做脊柱伸)
张嘴——颈阔肌 抬手臂——斜角肌
侧屈评估
45度 两侧对比 1.肌肉 斜方肌 斜角肌(胸锁乳突肌 肩胛提肌) 2.关节突
单侧
耸肩——对侧肩胛提肌、斜角肌 抬手臂——对侧斜角
旋转评估
正常80度左右 肌肉 斜方肌 胸锁乳突肌(斜角肌 肩胛提肌) 2.关节突 3.动作模式
耸肩同侧——上斜方肌 对侧——肩胛提肌 无改善(胸锁乳突肌)
颈部动态评估量化表
后仰70度
上抬手臂
有 无
前中斜角肌紧
张嘴
有 无
颈阔肌紧
无缓解
胸锁乳突肌紧
前弯疼45度
上抬肩胛骨
有 无
斜方肌,肩胛提肌
无缓解
枕下肌群,后斜角肌紧
侧屈45度
耸对侧肩
有 无
对侧斜方肌,肩胛提肌紧张
上抬对侧手臂
有 无
对侧斜角肌紧
无缓解
胸锁乳突肌紧
旋转80度
耸同侧肩
有 无
同侧斜方肌紧
耸对侧肩
有 无
对侧肩胛提肌紧
无缓解
有 无
同侧胸锁乳突肌紧
改善思路
颈疼痛伴活动度不足(落枕)改善总体思路 1.放松紧张肌肉(前仰 后倾 侧倾 旋转受限) 2.关节松动,灵活脊柱柔韧性 3.动作模式纠正
颈疼伴协调性障碍
颈疼伴运动协调性障碍-临床表现(颈部失稳)
1.与肩关节疼痛有关 2.突然的外伤/鞭甩动作有关 3.深层颈屈肌力量与耐力减退 4.肩关节活动度不足/胸椎段活动度不足有关
问题评估
深层颈屈肌耐力测试
测试在仰卧姿势下进行。患者下颔最大限度收下巴并静力维持,头部距离床面2.5cm。治疗师观察患者颈部皮肤,并将手置于患者枕骨下方。当皮肤褶皱分开或者患者枕骨接触到治疗师手时进行口头提示:收下颌,保持头部悬空。如果下颌下皮肤褶皱分开或者患者枕骨接触治疗师手部时间超过1s,测试终止
研究数据
无颈疼人群:平均39s(sd26)
颈疼人群:平均24s(sd12)
练习深层颈屈肌耐力测试,看是否能坚持60s
改善方案
1.训练深层颈屈曲 2.改善上交叉综合征
深层颈屈肌肌力增强-1级:仰卧激活 (不抬头 频繁收下巴)
2级:坐姿头枕墙 (腰背部靠墙 呼气沉肋的同时做收下巴 颈部屈曲 后脑勺 枕骨 不离开墙面 下巴找锁骨 同时做脊柱伸)
3级:仰卧维持 收下巴,静了收缩10s 放弹力带在脑后(触觉提示)
4级:仰卧颈屈离心控制 肩膀压紧,下巴收紧(离心下放)
单侧收缩向对侧旋(回旋) 单侧收缩向同侧旋(旋转)
上背肌力增强(1级):含颌,前臂在墙上滑动 (水平内收30°向上推,收下巴,做脊柱伸)
(2级):俯卧含颌
(3级):俯卧含颌,肩胛骨下降 (回缩+外旋)
(4级):俯卧含颌,y
颈疼伴头疼
临床表现
1.非持续性、单侧颈疼伴头疼 2.长期维持某一姿势产生或加重 3.颈部活动度受限 4.深层颈屈肌力量与耐力不足
训练方案
1.放松枕下肌群 2.放松颞骨乳突周边 3.放松半棘肌 4.放松斜方肌 5.训练深层颈屈肌 生活中改善头前引的姿态
颈疼伴放射疼
临床表现
1.上肢有放射疼(窄条状刺疼) 2.上肢感觉异常、麻木、无力 3.增加神经张力的姿势或者运动会加重症状
臂从神经
从颈部到手臂的三条主要的神经 正中神经 挠神经 尺神经 这三条神经属于臂从神经 (卡压会有富贵包)
正中神经走行
肩前面 肘前面 腕前面 支配正面的三个半手指
将手臂保持在牵拉正中神经的位置侧屈头部(保持肩胛下降)
挠神经走行
肩(肱骨)后面 肘前面 腕后面 支配背面三个半手指
尺神经走行
肩前面 肘后面 腕前面 支配另外一个半指头
改善思路
(神经过紧、肌肉过紧张引起的) 颈疼伴放射疼改善:
1.肌肉放松:胸小肌、斜角肌、锁骨下肌 2.臂从神经松动/牵拉 正中神经 桡神经 尺神经
正中神经活动度-1级:滑动 掌心向上 (腕屈,对侧屈 (腕伸,同侧屈
2级:拉伸 屈,同侧 伸,对侧
3级:拉伸加压(松动带)目标手 对侧腿屈膝 屈,同侧 伸,对侧
桡神经活动度-1级:滑动 掌内旋 掌心向后 屈:对侧 伸:同侧
2级:拉伸 屈:同侧 伸:对侧
3级:拉伸加压(松动带)目标手 对侧腿屈膝 屈,同侧 伸,对侧
尺神经活动度-1级:滑动 手臂外展90° 小臂旋前 掌心向上屈肘(小臂滑动) 伸,头同侧 屈,头对侧 桡绕尺的动作
2级,拉伸 伸,对侧 屈,同侧
3级:拉伸加压(松动带)目标手 对侧腿屈膝 伸,对侧 屈,同侧
练前放松 胸小肌 锁下肌群 仰卧姿头旋 站姿头侧屈
往里是旋内 前 往外是旋外 后
肩关节
前锯肌
功能:使肩胛骨前引 上回旋和让肩胛贴住胸阔,又是斜方肌的协同肌
菱形肌和肩胛提肌
菱形肌:使肩胛骨-上提 回缩 下回旋
肩胛提肌:使肩胛骨-上提 下回旋
胸小肌
使肩胛骨-前倾 前引,与下斜方一起下压肩胛骨
背阔肌
肩伸展,肩内收,肱骨内旋,脊柱侧屈同侧旋
三角肌
前束:屈,中束:外展,后束:伸、外旋
肩袖肌群
稳定盂肱关节 协助盂肱关节的外展 肩胛下肌:内旋、内收 冈下小圆:外旋、内收 冈上:外展
胸大肌
肩内收 锁骨部分:肩屈曲 胸肋部和腹部:肩内收和肩伸展
肩关节复合体
1.盂肱关节(肱骨头) 2.胸锁关节 3.肩锁关节 4.肩胛胸阔关节
评估肩弹响方法 触诊(摸)
处理思路 (先胸阔) 1.恢复肩复合体的活动度 2.恢复各关节的中立位 3.固定(稳定性练习) 加强弱项肌肉 4.改善生活习惯
肩肱节律 (肩关节的运动规律)
盂肱关节 先动(外展120°)一共180° 另外60°(上回旋) 胸锁25°——肩锁35°(又名叫传动轴) 90°以下的时候,盂肱关节与肩胛胸阔的活动比例是2比1 90°以上的时候是1比2
肩痛伴活动度不足 (肩关节受限(实际问题)
肩周炎/冻结肩/五十肩(形容词)
临床表现
1.超过40岁,症状从开始逐渐恶化 2.疼痛及僵硬影响睡眠、打扮和伸够 3.盂肱关节及软组织被动活动度不足,包括屈曲、外旋、内旋被动活动度受限 4.肩关节有损伤史
肩痛伴活动度不足的评估
1.肩屈活动度(180°) 2.内旋活动度(60°) 3.外旋活动度(90°) (伸,外展,内收。不常用)
夹臂屈肘,做内外旋的评估 肩外展90°,屈肘90°,做内外旋评估
会员要求 穿紧身衣 正面观,侧面观都要评估
训练生活管理策略
1.舒适的姿势及避免运动到活动度末端可能提高组织易激惹度 2.逐渐提高活动增大活动度,避免组织产生炎症 3.逐渐进行要求较高的活动
改善思路
拉伸
1.外旋受限,松内旋肌(三角肌前束与胸大肌肌间隔)肌肉中间的缝隙) 把三角肌从上面铲下去的感觉 2.内旋受限,松外旋肌(瑜伽 倒立人群会有)三角肌后束与冈下小圆肌 3.过头动作/背阔肌
关节松动: 1.肩关节囊松动 2.肩关节松动(肩胛胸阔) 3.锁骨松动
关节囊松动手法: 1.仰卧位 外展90°屈肘 教练面向会员脚向 杠杆原理让股骨头向地面 2.外展90° 教练面向头向 让股骨头向脚向 (握肱骨上三分之一处) 改善圆肩 肱骨头前移状态(圆肩) 关节囊处于前拉长 后缩短()
肩外旋拉伸一级 (动态拉伸) 小工具:PVC管 仰卧
二级拉伸 顶峰静态维持15-30s
三级拉伸 侧卧对侧手推
四级 俯卧同侧肩胛骨下沉 对侧肘推地
肩内旋内收拉伸一级 侧卧 对侧手拉
二级 对侧手提同侧肘向上
三级 同侧大臂垂直 屈肘放在身后 对侧手握同侧手腕向后推
背阔肌拉伸一级 婴儿式
二级 婴儿式的基础是把手放在桌子上
胸锁关节松动术
仰卧位 1.下 内侧 锁骨上方 用两个大拇指指尖推,一秒一下(一个大拇指接触,另一个助力,脚方向,有一点点动就行) 2.后 内侧 锁骨前方 向背方向按,两大拇指中段按,接触就一个另一个助力 3.上推 内侧 锁骨下方 两个大拇指指尖推,接触就一个另一个助力 4.前提 内侧 手臂伸直垂直地面 屈食指扣锁骨 大拇指掐住 同时向上提手臂
肩锁关节松动术
稳住肩膀 两指前后轻微晃
肩胛胸壁关节松动术
侧卧位(让肩胛做上提 下降 前倾(肩胛骨下角翘起来)后倾(冈上肌翘起来) (肩胛下肌 粘到了胸阔上) 一只手虎口要包住肩胛骨下角
肩关节不稳定疼痛
肩稳定性与运动协调性障碍——肩关节失稳
临床表现
1.盂肱韧带、肩锁韧带及筋膜受累/可伴随疼痛 2.低于40岁,有脱位史 3.屈曲、水平外展和/或外旋到末端时有恐惧感 4.多方向孟肱附属活动过度,盂肱关节与肩胛胸关节运动控制不良 5.体前交叉伸够,过头活动,肘部负重,或睡眠时压到患侧肩膀有疼痛,完成过头活动的疼痛,上举活动后的肩颈疼,活动后的肩部疼
相关解剖
盂唇(和半月板一样,坏了就修不好了)
肩不稳定性疼痛评估
1.外旋肌力测试 2.内旋肌力测试 3.肩关节活动度测试(过大)舞蹈 瑜伽 4.肩胛骨稳定性评估 5.触诊肩锁韧带(关节)
训练/生活管理策略
教育下列内容: 1.避免提供组织易激惹度的活动 2.逐渐进行正常无疼的肩肱参与的位置和活动 3.力量和协调性提升之后逐渐进行要求更高的活动
改善思路
拉伸 1.胸大肌&胸小肌 2.中背部/胸廓自我松动
肌力加强: 1.肩袖/冈上肌 2.肩袖/冈下肌 3.肩胛旋转肌/斜方肌下部
前锯肌训练一级 仰卧位 手臂伸直贴墙 做肩胛骨前引
二级 四足位肩胛骨后缩 前引
三级 抬对侧手臂划圈 前引时弓背 因为背伸肌群力量差(高位下拉)
四级 跪姿俯卧撑(下放时回缩,推起时前引)
冈上肌训练一级 肩胛面做运动 冠状面水平内收30°
二级 小哑铃
三级 直臂
冈下、小圆肌训练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肩胛下肌训练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中斜方训练 一级 二级 三级
肩胛上回旋/下斜方肌肉训练 一级 二级 三级
肩袖综合症
名词——冈上肌肌腱炎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 肩峰撞击
临床主诉
1.肩外展/外旋肌腱有疼痛 2.急性拉伤史(比如摔倒时肩部着地) 3.因重复性过头动作导致疼痛的产生和加剧(推肩) 4.过头伸够有疼痛 5.活动度中间范围内有疼痛弧/卡压的感觉 疼痛弧—疼痛的范围(屈60-120°)
相关解剖
三角肌-外展 冈上肌-滚动 肩胛下肌 冈下肌 小圆肌-滑动
上斜方让肩胛骨(上回旋) 冈上肌-位里贴关节 中下、菱形肌(回缩、下沉) 前锯肌 三角肌(外展)
问题评估
肩袖综合征评估
1.冈上肌肌腱炎测试(倒灌测试)
会员站姿 手臂伸直 拇指内旋朝下握拳 外展30° 水平内收30°做外展的对抗
肩痛——快速改善:放松上斜方与冈上的肌间隔
2.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测试
肩屈90° 肘屈90° 腕伸手心向上向前 压手掌 做对抗
1.肱肌与肱二头肌长头肌间隔 2.肱二头长头与短头的肌间隔
3.内旋、外旋肌力评估
内旋有力 外旋无力 肱骨往前 内旋无力 外旋有力 肱骨往后
生活管理策略
1.避免提高组织易激惹度的过头动作 2.逐渐进行正常无疼的肩肱参与活动 3.力量和协调性提升之后逐渐进行要求更高的活动
等级划分
初阶——肩不稳定疼痛 中阶——肩袖综合征 高阶——肌腱撕裂(断裂)
形成原因 肩峰形态发育异常(勾形 翘起) 正常是直的
改善策略
此类健康问题的训练策略
拉伸
1.胸大肌&胸小肌 2.中背部/胸廓自我松动
肌力加强
1.肩袖/冈上肌 2.肩袖/冈下肌 3.肩胛旋转肌/斜方肌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