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卫生事业管理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
这是一个关于卫生事业管理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思维导图,包含概述、医疗服务准入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等。
编辑于2023-11-12 03:23:18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
第一节 概述
医疗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运用卫生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过程。 主体:各级各类的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客体:广大社会公众; 内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 目的: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医疗服务管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按照国家医疗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的提供及其相关领域 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内容(四方面): 一、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 二、对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三、对各项医疗服务的管理 四、对于医疗相关的各种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的管理 主体:主要是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客体:为社会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活动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包括采供血机构和相关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及其执业活动。 核心内涵: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廉价的医疗服务,这也是医疗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之根本。
医疗服务管理的特征
法律强制性
社会公益性
职业人道性
时效性
医疗服务管理的手段
行政手段 (最古老,最基本)
集中统一
灵活具体
保密性好
法律手段
概括性
规范性
强制性
稳定性
经济手段
社会监督手段
宣传教育手段
医疗服务体系:是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其主要功能,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组成的有机整体
公办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应当坚持维护公益性。 社会办医院是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的有效途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是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服务,向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常见病、多发病及危急和疑难重症病人。
医疗服务体系管理
原则
坚持健康需求导向
坚持公平与效率统一
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
坚持系统整合
坚持分级分类管理
医疗服务体系管理的功能整合与分工协作
上下联动
中西医并重
多元发展
医养结合
第二节 医疗服务准入管理
概念与内涵
行政许可与准入管理(acess administration)是行政主体应行政相对方的申请,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的形式,依法赋予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和实施某种行为 的法律权利的行政行为。 其内涵表现在:首先,准入是行政机关或行政主体实施的一种行政行为,实施这种行政行为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对我国卫生行业机构、人员、技术准入来说,就是各级卫 生行政部门依法实施的一种行政行为;其次,准入是被动的行政行为,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在先,行政机关许可在后;再次,准入是准许申请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行为。
准入管理体现了预防为主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内涵
目的:保证医疗机构、人员和技术等的水平达到基本的标准和条件,能够提供安全有效的诊疗及其他卫生服务,满足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服务安全的需要,从而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益。同时,准入管理也是保障全社会卫生资源合理 配置和使用的有效手段。
分类
医疗机构准入
医疗人员准入
医师准入管理:四类(临床/口腔/公共卫生/中医)两级(执业医师/职业助理医师)
护士准入管理
医疗技术准入
大型医疗设备准入
甲类:国务院行政部门管理
乙类: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药品准入
第三节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
质量
合用性:产品或服务对消费者需求和需要的满足程度。
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产品或服务所固有的一组满足要求的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越高,质量就越好,反之就越差。
特性
搜寻质量(search quality)
体验质量(experience quality)
信誉质量(credence quality)
消费之后也无法直接衡量的产品或服务的属性,消费者只能通过厂家或服务提供商的品牌和信誉度来间接判断。
卫生服务以信誉质量为主
医疗服务质量 (quality of medcial service)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所提供的医疗服务与医疗服务利用者的需要和需求的符合程度。符合程度越高,质量就约好,反之越差。
分类
医疗服务基础质量
与医疗服务相关的硬件质量,又称为结构质量,为优质医疗服务质量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医疗服务环节质量
某项医疗服务提供的具体步骤与经过。医疗服务环节的优化和规范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措施。
医疗服务终末质量 (衡量医疗服务质量 最重要的指标)
指医疗服务对对象健康状况的改善,是对医疗服务产出或效果的评价,又被称为产出/效果评价。如诊断符合率、治愈率、再住院率、死亡率
医疗服务质量评价 (从病人角度出发)
1. 安全性
2. 有效性
3. 价廉性
4. 便携性
一般质量要求前四个
5. 效益性
6. 舒适性
7. 忠诚性
医疗服务质量监管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medical service) 是指为了保证服务质量而对各项医疗服务的准入、生产、提供等全过程 进行的监督与管理。
卫生行政部门质量监管
医政医管机构
综合监督机构
基层卫生机构
医疗机构内部质量监管
社会公众医疗服务质量监管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 of medical service) 分为基础质量的前馈控制、环节质量的实时控制、终末质量的反馈控制
落实
质控网络
质量考评
单病种质量控制
行政督察
行政处罚
质量评价
社会公示
第四节 医疗服务安全管理
医院感染管理
含义: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 acquired intection management,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management)是指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 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医院感染(noscomial infection,NI或hospital aquired infection/health- 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HAI)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 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分类
外源性(交叉感染)
内源性
控制
行政管理控制(宏观控制)
医疗机构管理控制(微观控制)
建立三级监控体系
一级网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专设机构或专职人员
二级网为临床课室感染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师和护士)
三级网为全院医护人员及全体职工
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组织落实
医院建筑布局合理,各项设施应有利于消毒隔离
人员控制
合理使用抗生素
积极开展健康教育
医疗事故管理
相关概念
医疗安全(medical safety)
指病人在医院医疗过程中不发生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
医疗纠纷(medcial dispute)
医疗过失纠纷
医疗事故(medcial negligence)
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五个要件
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违法性行为是过失
造成病人人身损害
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分级
一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死亡、重度残疾的
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
三级医疗事故是指病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
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
处理
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卫生行政部门调节、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三种途径
防范
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和自觉依法执业意识
加强质量管理意识,设置医疗服务质量监控部门
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防范医疗事故的责任感
制定预警,完善制度,提高诊疗水平
加强医院文化和医德医风建设
医疗差错(medical errors)
由于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虽有过失情节但未造成病人人身损害, 即损害没有达到产生不良后果的程度。
非医疗过失纠纷
医疗意外(medcial accidents)
诊疗护理过程中,由于无法抗拒的原因,导致病人出现难以预料和防范的不良后果。但不是因为医务人员 的失职或技术过失直接造成的。
医疗并发症(medical complications)
诊疗护理过程中,病人发生了现代医学能够遇见但不能避免和预防的不良后果。与医务人员的失职或 技术过失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疾病自然转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