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1974-1976)
制造工艺落后,集成度低
第二个阶段
低性能阶段,单片机内集成CPU,并行口,定时器,计数器,RAM和ROM等功能部件,但性能低,品种少,应用少
第三个阶段(1978-1982)
单片机的性价比比较高,在单片机内集成串行IO接口,有多级中断处理,定时计数器为16位,片内RAM和ROM相对增大,且寻址范围可达64K字节
第四个阶段(1982-)
单片机的全面发展,随着单片机在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发展和应用,出现了高速,大寻址范围,强运算能力的8位,16位以及32位通用型单片机
单片机的发展趋势
CPU的改进:加快指令运算的速度和精度,提高系统控制的可靠性
片内IO口的改进
增加并行口的驱动能力,以减少外部驱动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