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这是一篇关于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的思维导图,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元
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的基本构造
细胞体
树突
轴突
功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 传入
运动神经元 传出
中间神经元 联络
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
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 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部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应
无条件反射:与生俱来
条件反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模仿、学习产生
经典性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
刺激在前 反应在后
操作性条件反射
斯金纳
反应在前,强化在后
神经元作用:接受和传递信息 神经元通过接受和传递神经冲动来进行交往
细胞内:电传导
细胞间:化学传导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
大脑
前运后感
感觉皮层(位于中央后回):与皮肤上的触、冷、温等感觉有关
特点: ①左右交叉,即一侧的躯体感受投射到对侧的大脑皮质的相应代表区 ②上下倒置③大小与身体部位灵敏度有关
大脑的结构是基本对称的,但左右半球的功能是不对称的,被称为“单侧化” 味觉、嗅觉不交叉 罗杰 斯佩里的割裂脑实验
对于右利手的人而言: 左半球:言语功能、概念形成、逻辑推理、数字运算 右半球:空间知觉、形象思维、艺术、情绪表达
小脑
位置 大脑后下方,脑干背面
结构:分两个半球
功能:维持身体的平衡与协调
出生后一年小脑才能完成发育
脑干
部位:颅腔内与脊髓相连处
组成部分
延脑 (延髓:生命中枢)
桥脑 (脑桥)
中脑
功能 :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
植物人:脑干存活,无意识活动 脑死亡为脑干死亡
间脑
位置:脑干之上,被两半球覆盖着
丘脑
除嗅觉外的外界感官信息输入大脑的中间站
下丘脑
调节内分泌活动(体温升高,即发动散热机制,是汗腺分泌,血管舒张),调节情绪
边缘系统
由下丘脑、一部分丘脑和大脑内侧的一些皮质结构组成,包括扣带回、杏仁核、海马等,边缘系统与记忆、动机、行为和情绪有关
海马在记忆中的作用
H.M
杏仁核在情绪反应中的作用
S.M女士 恐惧情感
脊髓
脊髓接受来自躯体和四肢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并从大脑接收运动指令,支配效应器的运动
在脊柱中(传递和反射)
灰质(中间):神经元
白质在外面
膝跳反射等简单的反射活动不需要用脑,脊髓可以完成
周围神经系统
脑神经:12对
脊神经:31对
躯体神经系统
躯体的感觉输入及运动输入
受意识支配
自主神经系统
支配内脏器官运动
一般不受意识支配
交感神经: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
副交感神经:使有机体恢复和维持安静状态
脑功能学说
定位说
开始于加尔和斯柏兹姆的颅内说
真正开始于对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布洛卡区 言语运动中枢 威尔尼克区:言语接收 角回 阅读、看不懂
整体说
代表人物:弗罗伦斯(局部损毁法 鸽子) 拉什利(损毁法,白鼠走迷宫实验)
研究结论:功能丧失与皮层切除大小有关,与位置无关
均势原理和总体活动原理
机能系统学说
提出者:鲁里亚
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分为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
第一机能系统:脑干网状结构与边缘系统,调节激活 与维持觉醒状态,动力系统
第二机能系统:大脑皮层后部(枕叶、颞叶、顶叶),信息接受、加工和存储
第三机能系统:额叶,行为调节
模块说
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例如:有些失语症病人不能对有生命的东西进行分类,而对非生命的东西识别能力完好
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
神经网络学说
各种心理活动,特别是一些高级复杂的认知活动(如记忆、语言等),是由不同脑区协同活动构成的神经网络来实现的
不同的脑区可以构成不同的神经网络,参与不同的认知活动,发挥不同的作用
视觉去登记-角回转化为听觉代码-威尔尼克区接受并理解-布洛卡区控制运动皮层-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