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工作的目标、主题和要求
会议的核心内容: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与 2017 年一脉相承,强调加强党 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总之,此次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编辑于2023-11-14 21:27:53《金融工作的目标、主题和要求》读书笔记
会议核心观点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10月30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本次金融工作会议与 2017 年一脉相承,强调加强党 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总之,此次会议为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
温故:5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
1997 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共召开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作为金融系统最高规格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我国接下来的重大金融改革方向和政策“定调”,意义重大。最重要的是第一与第五次会议。
1997年11月17日至19 日(重要)
背景
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东亚、东南亚等过普遍面临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压力。与此同时, 国内金融风险积累,大行不良率高达 20%以上, 城市、农村信用社亏损面扩大, 大量农合基金会倒逼,人寿保险存在到期无法足额给付风险,部分地区出现存款挤兑事件, 严重威胁我国经济安全。
会议主要内容
1) 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定向发行 2700 亿元特别国债, 补充四大国有银行资本金, 成立四 大资产管理公司,处理从四大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取消贷款范围,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2) 实行金融分业监管: 成立证监会、保监会, 分别负责证券业和保险业监管,央行对银行 业、信托业监管,改革央行, 撤销省分行, 改为九个大区行,加强央行独立性。
影响
本次会议意义重大,我国金融秩序明显恢复,为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做出贡献。
2002年2月5日至7日
背景
2001年中国加入WTO,开放倒逼改革,中国金融业须向国际惯例靠拢。在此背景下,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
会议主要内容
(1)银行改革方面, 快速推进新一轮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立汇金主导银行重组上市;
(2)金融监管方面,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 成立银监会, 改革农信社。
影响
第二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 金融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
2007年1月19日至20日
背景
2007 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各项工作均取得重大进展, 金融对外开放深入推进,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
会议主要内容
1) 加深已股改银行(工、中、建、交)的改革, 农行整体改制;
2) 国家开发银行推行商业化运作, 政策性银行改革实行一行一策原则;
3) 成立中投公司加强外储经营管理;
4)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比重, 扩大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大力发展公司债券;
5) 完善金融分业监管体制机制,加强监管协调配合。
影响
第三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加入WTO 后扩大开放和加速融入世界、我国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转型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召开的,此后开启的新一轮金融改革使我国金融对外 开放和金融格局都发生了变化。
2012年1月6日至7日
背景
2008年全球经历金融危机蔓延,国内外经济形势严峻复杂。中国推出四万亿刺激计 划,带来一系列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中国 GDP 体量跃居全球第二位。与此同时中国金融市场化和开放程度明显提高。
会议主要内容
1) 部署八项工作:金融业要大力提升服务功能,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 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分类纳入预算 管理,加强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建设,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加强 金融基础建设;
2) 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
影响
本次会议重要意义在于强调一些理念。会议提出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立全面审 慎的风险管理体系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形成的发展思路至今仍指导着金融工作。
2017年7月14日至15日(重要)
背景
2017 年金融改革发展已取得重大成就, 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改革有序推进,人民 币国际化和金融双向开放取得新进展,金融监管改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的 能力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重要变化,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矛盾已 逐步显现和突出。经济金融领域乱象多发,如“金融八大乱象”,国企债务、地方债务、房地产泡沫、影子银行、外部冲击、违法犯罪、杠杆率畸高和流动性风险。资管行业快速发展,但监管不统一,资金空转套利现象严重。
会议主要内容
1) 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
2) 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
3) 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 深化金融改革, 加强金融监管, 排查重要金融风险点(如金融八 大乱象),提升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领导干部的金融工作水平。
影响
本次会议规格高、意义大,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整治金融乱象、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的能力等成为金融工作的重点。
背景:近六年金融发生了哪些新变化?
进展
在量、价、质多方面积极支持实体经济。
量的角度
近五年人民币贷款余额年均增速保持在 10%以上,债券市场托管金额从 2017 年 75 万亿上升至 2022 年的 150 万亿,年均增速达 12%,股票市场总市值也从 56 万亿上升至 70 万亿水平;
价的角度
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质的角度
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体系更加丰富且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 斜,普惠小微贷款、绿色贷款余额、中小企业支持贷款余额、涉农贷款等新产品余额同比 增长均远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基础设施领域公募 REITS 试点、公募基金参与养老金融服务 等尝试积极开展。
在防范化解金融领域增量风险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城投净融资额下降明显,并采 取机构整合、股权重构、市场退出等方式助力中小金融机构化解风险, 2022年央行评定的高风险机构数量较峰值压降近一半, 国有企业降杠杆目标初步达成。
金融改革持续推进并取得重大突破。
一方面建立“一委一行两会一局”的监管体系, 出台资本新规, 另一方面丰富市场深度,强化对外开放, 外资机构持有的 A 股市值和债券 规模从 2017 年的 9200 亿和 9300 亿攀升至当前的 35000 亿和 33000 亿,科创板、北交所等设立, 创业板改革与注册制推进。
问题
信用膨胀快于有效融资需求的上升,金融发展脱虚向实的倾向并未完全解决;
部分重点领域的存量风险仍有待进一步化解,如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风险等;
金融科技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相关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且传导范围更广,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知新:本次金融工作会议重点关注?
1、金融工作的三大主题,首提“金融强国”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金融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
政治性解决“举什么旗、走什么路”问题, 决定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和发展导向;
人民性解决“为了谁、依靠谁”问题,决定金融工作 的基本立场和根本宗旨。
“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尤其是“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未来五年严监管依然是总基调,这从今年的机构改革脉络中也可以看出。
会议指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是首次出现“金融强国”的提法。可能包含了几方面含义
目标上,金融不仅仅要“服务”实体经济,更要助力实体经 济转型和科技进步,这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及金融、产业、科技的三角循环相一致;
渠道上,除了直接支持高技术企业等供给端渠道外,通过金融手段促进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等需 求端手段可能也是政策方向;
配套上,更为丰富的创投机构、一流的银行和投行体系,更 加开放和便利的金融市场等都是客观要求;
风险上,继续推动金融脱虚向实,资金空转、 房地产金融化等都是需要继续抑制的方向, 自身抗风险能力强才能称之为“强”。
2 、金融如何保持政治性和人民性?
金融有逐利本性,但也要兼顾外部性、社会效率和责任。会议要求,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加强对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把更多金融 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同时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 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3 、“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
机抉择的大框架没有变化,跨周期与逆周期的提法兼顾,整体也偏中性。充实工具箱提 法值得关注, 目前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空间确实在不断缩小,未来货币财政联动的需求更多、 金融服务实体的要求更高,要求货币调控方式也要更加丰富。
4、房地产方面,未提“房住不炒”,强调“一视同仁”。
“健全房地产企业主体监管制度和资金监管,完善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
维持严监管态度,预售资金监管等市场关心问题的松动概率不高,房企现金流腾挪能力继续受限。
“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延续前期表态,但关键还是 从哪来的问题,销售端改善未超出季节性,近期舆情事件对外源融资偏不利,房企现金流可能还需要更多支持,关键是销售修复情况,探讨主贷款银行制的可行性(难度较大)。
“因城施策用好政策工具箱,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快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基本延续政治局会议表态。未提“房住不炒”偏 积极,但从地产循环来看,核心仍是销售情况, 而销售又取决于收入预期和房价预期,本 质是经济循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渐进性,地产循环的改善可能还需要时间和契机,城 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和平急两用相结合可能带来一定预期差, 关注其实施进展。
5 、对资本市场提出更高的期许和要求
会议提出“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有助于银行更好的防范风险, 支持实体经济。
“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促进债券市场高质 量发展。”
1)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有望进一步提高发行上市审核效率, 满足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需求, 加大直接融资体系支持新兴产业和实体经济的力度等。
2) 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有助于提高市场信心和吸引力。
3) 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有助于金融更好的为实体经济服务,对市场稳定、投资 者保护均起到积极作用。
4) 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债券市场要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渠道,加强债市的开 放水平, 吸引境外投资者参与,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
“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6 、在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提出新要求
地方债务风险方面,强调“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 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相比于 2017 年“严控增量, 终身问责, 倒查责任”稍显温和, 也更突出长期主义。目前一 揽子化债方案正在落实中,短期重心显然是化解尾部风险,以免向金融体系和民生等传导。 长期看,地方债务问题的终局方案应该是财税体系改革、城投平台的分类管理等等,在此 过程中高风险地区新增融资和举债将受限, 地方稳投资等职能可能也要逐渐向中央转移。
“及时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目前个别中小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等, 公司治理不 够完善, 公司抗风险能力不足,成为近年来金融机构风险的高发区。 4 月政治局会议提到, “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统筹做好中小银行、保险和信托机构改革化险工作”。未 来将继续有序化解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推动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 完善对 大型企业集团债务风险的监测,继续稳妥推动存量风险处置。
对市场可能的影响?
1 、货币政策保持稳健性,关注货币政策工具箱的充实。
近期, 受政府债发行+汇率影响, 资金面偏紧, 今日跨月更是出现“50%”的超高回购利率。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 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或意味着,一是货 币政策态度应保持稳健性、转向概率较小,二是关注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否出台结构性 政策定向支持。
2 、会议强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其中地方债务化解是重点工作之一。
银行承接力经受考验
1) 银行配债额度遭遇挤占,主要考虑到两点: 隐债等入表, 银行通过放贷展期降息,挤占银行配债额度; 国债增发、地方债大量发行, 而银行负有承接政府债的责任,银行配置其他类型债券的额度减少。
2) 银行资本占用上升。银行承接地方政府债+城投债务入表,均会增加银行的资本占用。 而且,一旦入表的城投债务发生违约,将进一步增加对银行资本的消耗,这也将导致银行 资本充足率边际降低, 银行发行二永债的需求可能上升。
3) 银行流动性指标受到挑战。以 LCR 指标为例, 流动性覆盖率(LCR) =合格优质流动性 资产/未来 30 天现金净流出量≥100%。发债主要影响银行 LCR 分子端, 其中准备金、国 债作为一级资产,以市场价值计入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 地方政府债作为二级资产按 85% 系数计入,且占比不能超过 40%。这意味着地方债集中发行会导致准备金→地方债,分子 下降, 国债影响则不大。截至 Q2,上市银行 LCR 整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 Q3 部分银行已 经降至 101 左右,且 LCR 按月考核,本身就是银行收紧融出之后的结果。后续如果有达标 压力,银行资金融出意愿将会进一步降低。
4) 银行资金筹措能力可能下降。发行存单是银行筹措资金的方式之一,但后续同业存单的 需求可能弱化。主要考虑:一是银行承接政府债过程中占用了购债额度,导致对同业存单 需求可能下降; 二是银行 LCR 指标恶化,而银行购入同业存单按照 0 计入 LCR 的分子, 这也使得银行对同业存单的需求减少;三是资本新规导致银行赎回货基,存单需求下降。
非银将持续面临“资产荒”
1) 短端城投安全性上升, 网红区域、短端城投下沉的超额利差被迅速消灭,短端城投下沉 策略失效;
2) 未来城投债、城投非标的供给将下降,非银损失一块“优质”资产, 存量城投债以及高 等级信用债的稀缺性上升;
3) 不过相应的, 地方债以及银行二永债等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的供给可能上升, 填补城投 资产减少带来的空缺。
3、活跃资本市场,建设一流投行等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转型周期映射到市场上仍是寻找 顺应经济转型的结构和主题机会。
风险提示
金融监管政策超预期
可能影响机构行为,放大债市波动。
货币政策放松超预期
可能带来利率超预期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