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传播学及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的思维导图。根据郭庆光老师《传播学教程》整理,传播学这门课程比较复杂,而且非常灵活,必须要掌握它的基本框架,以下思维导图汇总了第一章节的内容,来看看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第一章 传播学及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
第一节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引言 传播学的“泛化”问题
1.在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过程中,传播学为人文社会科学多个学科的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
2.传播学的“泛化”问题也对传播学提出了“传播学的核心理论体系是什么”以及“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传播学应该重新回归他的学术原点。
传播的词源解释
“传播”的词义:传播一词的意思是人类交流或传递信息、观点、情感或与此相关的交往活动。
不同学者提出的关于传播的论述
作为社会互动理论创始人的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在1909年出版的《社会组织》中设置了《传播》一章专门加以论述,并为传播下了这样一个广为人知的定义:传播指的是人与人的关系赖以成立和发展的机制——它包括一切精神象征及其在空间上得以传递,在时间上得以保存的手段。它包括表情、态度、动作、语言、文章、印刷品、铁路、电报、电话以及人类征服时间和空间的所有最新成果。
库里突出强调了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还提出了铁路交通是人和物的流通,这种流通也必然伴随着人与人的交往或以物为中介的精神交流和社会互动关系。
作为符号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皮尔士认为传播即观念或意义(精神内容)的传递过程,而观念或意义只有通过“像”或者符号才能得到传达。他强调符号作为精神内容的载体在传播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库利和皮尔士开创了传播学定义的两个传统,一个是库利认为的社会学传统,一个皮尔士认为的符号学传统。从20世纪40年代信息科学诞生以后,许多传播学家在界定传播概念之际都突出强调传播的信息属性。
阿耶尔:传播在广义上指的是信息的传递,它不仅包括接触新闻,而且包括表达情感、期待、命令、愿望或其他任何什么。
郭庆光:传播就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者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邵培仁: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两个观点
传递观
仪式观
传播与信息
从信息科学的立场出发,传播无非是信息的传递和信息系统的运行
德国哲学家克劳斯提出了社会信息的本质:信息是由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特点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特点2.社会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特点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
特点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特点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行为、过程、系统是人们解释传播时的三个常用概念。
第二节 传播学时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传播类型,传播系统,也成为信息系统
人内传播
人内传播,也成为内向传播、内在传播和自我传播,是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处理的活动。
人际传播
最基本的传播过程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数是群体成员之间发生的传播行为,是作为群体成员交流意见、分享信息的传播方式。例如饭圈现象。
群体的定义: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的复数个人的、具有互动关系的集合体。
构成群体的三项基本条件
1.拥有共同目标和关心事件。(群体凝聚力的核心)
2.成员之间的协作意愿。
3.成员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机制。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广播电视报纸,一对多
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
社会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保持社会内部的联系与协调,收集、整理和传达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由此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 和发展。
一般社会系统理论的著名学者布克里指出,社会的环境适应过程需要五种要素
1.要有不断向社会系统内引进“复杂性”(多样性)的源泉。
2.要有既保持系统内的“紧张”状态又不断满足社会成员需求的机制。
3.要有将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适当连结的双向传播网络。
4.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和内部状况的变化而进行自主决策的系统。
5.要有保存并普及意义、象征和价值体系的有效机制。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系统,纪要对内形成有效的传播渠道,又要对外伸出普遍的触角。
社会信息系统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的整体。著名的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和卡兹在他们的经典研究成果《个人影响》中发现,大众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人际传播的影响,大众传播的效果必须通过人际传播才能实现。这可以说是社会信息系统交织性的一个例证。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双重偶然性是德国社会传播学家鲁曼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传播的双方都存在着不确定性。
社会信息系统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我国社会科学家李强指出:“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基体。社会的主体——人,能够主动地发现社会自身以及社会与自然之间地不平衡,并主动地进行调整使之实现平衡。”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传播学的形成背景(1930s) 1.大众报刊和电影高度普及,广播事业发展迅速。(从传播媒介的发展情况来说) 2.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都利用各种传播媒介进行大规模的宣传,信息心理战在战争进程中发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使得社会科学家对传播尤其是大众传播在战争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产生了强烈的关心,对宣传的研究成了这一时期的热点课题。(从历史和社会环境来说) 3.传播学母社会科学充分发展,为传播学提供了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基础。
社会科学:用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的各学科总体或其中任一科学。他是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吐社会学研究人类社会(主要是当代),政治学研究政治、政策和有关的活动,经济学研究资源分配。社会科学所涵盖的学科包括:经济学、政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人类学、民俗学、新闻学、传播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