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3东周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 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
这是一篇关于5三国两晋南北朝(七上历史)的思维导图。中国古代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想要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城址、墓葬、陵墓与佛教遗存等方面的知识吗?下面这一份导图可以告诉你答案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东周
问鼎中原、尊王攘夷
春秋
社会经济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①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②促进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条件
手工业规模扩大
王室衰微
经历:社会动荡---分封制逐步瓦解---周王室地位下降,统治力大减---诸侯国势力崛起
诸侯争霸
性质:奴隶主之间的相互兼并、掠夺
原因:①王室衰微②诸侯国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经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吴、越
影响
利:①加速局部统一的进程②促进民族交融③促进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弊:①战乱给百姓和社会带来巨大灾难
战国
战国七雄
经历:齐、楚、秦、燕、赵、魏、韩
利:①促进各国政治改革、国家统一、民族交融②促进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弊:①劳民伤财,影响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
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
经历: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原因:①铁制农具及牛耕在战国时期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要求进一步发展封建经济②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废除旧贵族特权③统治者要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内容
政治:①确立县制②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③改革户籍制度④严明法度
经济:①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②鼓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
废除井田制使土地有国有变为私有,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军事:①奖励军功,对其授予爵位并奖励土地
影响:①使秦国国力、军力大大增强,成为最强的诸侯国②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③标志着奴隶制的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形成
都江堰
位置:秦国境内,岷江上
修建: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主体、作用:分为鱼嘴、宝瓶口、飞沙堰三部分,有防洪、灌溉、水运的作用
影响: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百家争鸣
道家
老子
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创始人,姓李名耳
主张: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要顺应自然②万物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政治)无为而治
著作:《老子》(《道德经》)
庄子
战国时期
主张:①治国要顺应自然与民心②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儒家
孔子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创始人,出身下层贵族,思想家、教育家
主张:①核心思想是“仁”②推崇西周的制度,“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③反对苛政④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著作:《论语》
影响:①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②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孟子
主张:①实行“仁政”②民贵君轻③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墨家
墨子
战国时期,墨家创始人
主张:①“兼爱”“非攻”②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③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子
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①反对空谈仁义②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③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兵家
孙子(孙武)
春秋末期,兵家创始人
著作:《孙子兵法》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孙膑
影响:①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②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③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④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韩非子、商鞅等支持变法改革的均属法家
分别继承了孔子在仁、礼方面的思想
赵、魏、韩三家分晋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齐国靠海工商业发达,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尊天子攘四夷”,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促进商业活动的活跃及金属货币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