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泽东思想
事业单位政治板块毛泽东思想。超全知识点,亲测全面有效,记得备一份哦,知识点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编辑于2021-05-06 11:23:29毛泽东思想
毛思产生的条件
时代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世界政局的变动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
中国政局的变动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客观需要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
实践基础
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思想理论条件
马列主义(主要、重要)
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新文化运动
物质和阶级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毛思的形成与发展
萌芽时期
时间:1921—1927年,中国共产党出家门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著作
萌芽时期著作巧记:写的都是跟人有关的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中国革命的动力:工农小民
革命的对象: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农民:主力军和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有革命性和软弱性
革命首要问题:分清敌友(建国前首要的理论问题)
建国后首要的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国民党与农民运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标志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提出了分清敌我的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
初步形成时期
时间:1927—1935年,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即20世纪20年代后期到30年代前期
著作
初步形成时期著作巧记:写的都是要干的事(井冈山红色本本之火)
《反对本本主义》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精髓:实事求是
根本路线: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核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方法)
立足点:独立自主
共同论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井冈山的斗争》
根据地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武装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土地革命
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
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标志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基本形成
确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成熟时期
时间:1935—1945年,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著作
成熟阶段著作巧记:关键词“论”,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口诀:战斗党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论联合政府》
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口诀:理密批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延安整风运动开始的标志
实事求是科学含义的解释
《论持久战》
提出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阶段、相持阶段、反攻阶段
《论新阶段》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民主主义论》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标志
共产党论战争与文学
共产党
《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论
《论持久战》《论联合政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论》
文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学
《改造我们的学习》
标志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成熟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发展时期
时期:1945—1966年,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后的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期
著作
《论十大关系》1956年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一个标志性著作
结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党和民族党派的关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全面、系统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和土地改革路线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基筑之间的矛盾
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
敌我矛盾(对抗性的)
毛思的科学体系
毛思的内涵
涉及的会议
十一届六中全会
拨乱反正,毛泽东思想留下来的都是正确的
十二大
增加了建设,革命和建设
十五大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成果
革命和建设
毛泽东思想是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思想
1941年张如心首次提出“毛泽东的思想”
1943年王稼祥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
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
内涵
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凡是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治口号,无论是出自毛泽东个人的言论还是党的文件,都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主要内容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资产阶级
官僚买办资产阶级
革命对象
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动力
农民问题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农民问题实质上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土地是中心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行土内村基)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内容
农村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大法宝(战斗党)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基本矛盾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基筑之间的矛盾
内部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非对抗性的)
敌我矛盾(对抗性的)
目标与任务
四个现代化: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新四个现代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化、工业化(绿色化)
道路
提出走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
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根本原则:党指挥枪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最根本的原则
基本原则
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
民主: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
军事战略
积极防御是核心、游击战运动战是主要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统一战线和领导同盟者的政策和策略
坚持求同存异,既统一又独立的原则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发展进步势力
工农小
争取中间势力
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地方实力派
孤立顽固势力
亲英、美的大资产阶级
同顽固派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
对敌斗争方面的政策和策略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文化工作基本方针:发展民族的、科学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
党的建设理论
思想上
把思想建设放首位
十九大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思想建设是基础性建设
提出“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处理党内矛盾的方针
组织上
组织上建党,主要依靠民主集中制和严格的纪律
作风上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毛思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最显著和最本质的特征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结
毛、邓的比较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条件
时代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世界政局的变动是:1917年的十月革命
中国政局的变动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
客观需要
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
实践基础
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思想理论条件
马列主义(主要、重要)
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渊源,也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
新文化运动
物质和阶级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形成的历史条件
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目的
历史根据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总结
现实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中国革命和建设
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三个代表: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毛泽东思想
1941年张如心首次提出“毛泽东的思想”
1943年王稼祥首次使用了“毛泽东思想”
1945年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系统论述了“毛泽东思想”
易混点
三大法宝:战斗党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自身的建设
《共产党人发刊词》
三大作风:理密批
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论联合政府》
活的灵魂:实群主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