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技术作图设备篇
导图包含所有技术作图设备板块的知识,方便快速掌握知识点,构建完善的知识。
编辑于2021-05-07 19:36:41技术作图设备
水
给水(有压流)
分类
生活给水
生活热水
中水
要点
住宅、公寓入户管应设水表。水表前设阀门
阀门要求
调节阀、截止阀
需调节水量、水压时
闸阀
只需关断
角阀
一般洗手盆、大便器水箱等
给水管在卫生器具前设阀门。浴缸自带阀门
热水压力分区、阀门选用、水表设置与给水相同。热水管在卫生器具前设阀门。热水设循环管。
中水压力分区、阀门选用、水表设置与给水相同。中水管在大小便器前设阀门(目前中水只用于大小便冲水)。
口诀
入户水表前阀门 洗手大便设角阀 只需关段设闸阀 浴缸已自带阀门 中水只能冲厕所
排水(重力流或机械排水)
分类
生活污水
生活废水
屋面雨水
要点
地漏
厕所、淋浴、盥洗室、卫生间等需从地面排水的房间设地漏,地漏水封不小于0.050m。
存水弯
卫生器具在排水口以下设存水弯( 器具构造内有存水弯时不再另设)。马桶自带存水弯
检查口
排水立管设检查口,检查口间距不大于10m,高度距地面1m并高于该层器具上边缘0.15m。
清扫口
通气管
伸顶通气管:排水立管应设伸顶通气管。
专用通气管:高层、建筑标准要求较高的多层生活污水设专用通气管。
环形通气管:连接4个及以上卫生器具且横支管长度大于12米的排水横支管、连接6个及以上大便器的污水横支管设环形通气管。
器具通气管:卫生、安静要求较高的生活污水管设器具通气管。
消火栓
设置场所(考试直接给)
一般规定
总结
口诀
两股两30,消防前室必须设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哪里设
8.3.3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高层民用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除游泳池、溜冰场外)及其地下、半地下室:
2 二类高层公共建筑及其地下、半地下室的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办公室和旅馆的客房、可燃物品库房、自动扶梯底部;
3 高层民用建筑内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4 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
简化记忆
一类高层只有几个部位不设 二类高层只有几个部位设
一类不设
规范另有规定
不宜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
不宜用水扑救的位置,一般来说我们需要考虑的是配电房、消防控制室、弱电机房等于电气控制设备有关的房间,还有考虑有些特殊材料可能会与水发生反应引起剧烈反应的地方或是一旦遇水就会报废的,比如珍贵书画文物之类,至于消防泵房,防排烟机房等等这些地方目前还有异议,没有定论。
消防控制室做报警不做喷淋(用干式灭火器)
消防水泵房不做报警和喷淋
空调,排烟机房应该设(考试时候根据出题意思答题)
楼梯间不做喷淋
卫生间只喷淋不报警
游泳池、溜冰场
二类设
公共活动用房、走道、办公室和旅馆的客房、可燃物品库房、自动扶梯底部
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
8.3.4 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和不适用水保护或灭火的场所外,下列单、多层民用建筑或场所应设置自动灭火系统,并宜采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 特等、甲等剧场,超过1500个座位的其他等级的剧场,超过2000个座位的会堂或礼堂,超过3000个座位的体育馆,超过5000人的体育场的室内人员休息室与器材间等;
2 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1500m2或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展览、商店、餐饮和旅馆建筑以及医院中同样建筑规模的病房楼、门诊楼和手术部;
3 设置送回风道(管)的集中空气调节系统且总建筑面积大于3000m2的办公建筑等;
4 藏书量超过50万册的图书馆;
5 大、中型幼儿园,老年人照料设施;
6 总建筑面积大于5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商店;
7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或地上四层及以上楼层的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游泳场所外),设置在首层、二层和三层且任一层建筑面积大于300m2的地上歌舞娱乐放映游艺场所(除游泳场所外)。
设置在多层的1.2.3层且S≤300平不设喷淋,以外均设
设置在1.2.3层且S≤100平不设排烟,以外均设
其他篇章(考试可能性小)
5.4.7 剧场、电影院、礼堂宜设置在独立的建筑内;采用三级耐火等级建筑时,不应超过2层;确需设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内时,至少应设置1个独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甲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
2 设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观众厅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确需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楼层时,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每个观众厅的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3 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
4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5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5.4.8 建筑内的会议厅、多功能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宜布置在首层、二层或三层。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三层及以上楼层。确需布置在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其他楼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个厅、室的疏散门不应少于2个,且建筑面积不宜大于400m2;
2 设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时,宜设置在地下一层,不应设置在地下三层及以下楼层;
3 设置在高层建筑内时,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自动灭火系统。
建筑内设置中庭时,其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应按上、下层相连通的建筑面积叠加计算;当叠加计算后的建筑面积大于本规范第5.3.1条的规定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与周围连通空间应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墙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
2 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5.4.12 燃油或燃气锅炉、油浸变压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压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宜设置在建筑外的专用房间内;确需贴邻民用建筑布置时,应采用防火墙与所贴邻的建筑分隔,且不应贴邻人员密集场所,该专用房间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确需布置在民用建筑内时,不应布置在人员密集场所的上一层、下一层或贴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3 锅炉房、变压器室等与其他部位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在隔墙和楼板上不应开设洞口,确需在隔墙上设置门、窗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窗。
4 锅炉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且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锅炉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设置门时,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6 油浸变压器、多油开关室、高压电容器室,应设置防止油品流散的设施。油浸变压器下面应设置能储存变压器全部油量的事故储油施。
7 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8 应设置与锅炉、变压器、电容器和多油开关等的容量及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5.4.13 布置在民用建筑内的柴油发电机房应符合下列规定:
3 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4 机房内设置储油间时,其总储存量不应大于1m3,储油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与发电机间分隔;确需在防火隔墙上开门时,应设置甲级防火门。
5 应设置火灾报警装置。
6 应设置与柴油发电机容量和建筑规模相适应的灭火设施,当建筑内其他部位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机房内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通风空调排烟机房二类高中新规未明确,老规要求设,考试按选择推断决定
各类楼梯间,及前室不建议设置考试按选择推断决定
总结
怎么设(考题中未给数据的话)
中危险1级(常考)
客房、办公楼高层、影剧院、中小商业等公建
子主题
直立型 、 下垂型喷头( 常规喷头) 之间的距应之间的距应 ≤ 3.6m、 但宜 ≥ 2.4m;喷淋头与端墙之间的距应 ≤ 1.8m
边墙型标准喷头最大间距 3m;单排喷头最大保护跨度 3m、 双排 6m。
边墙型扩展覆盖喷头最大间距 最大保护跨度与压力水量有关 , 最大间距可达 4m;喷头最大保护跨度可达6m。
中危险2级
汽车库、大型商业等
常规喷头之间的距应 ≤ 3.4m、 但宜 ≥ 2.4m;喷淋头与端墙之间的间距应 ≤ 1.7m
中危险级每根配水支管控制的标准喷头数:不应超过8个 。
每个防火分区均应设水流指示器。
总结
暖
供暖
通风
空调系统
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管道
风管
送风管,送风口
回风管,回风口
新风送风管,送风口
新风单独设风口
按题目要求
新风排风口(有事考试不要求)
水管
两管制
供水管
回水管
冷凝水管
重力管
排入污水管须有空气隔断措施(如地漏)
送风方式
上送
风口在上
办公室
侧送
风口在侧
客房
下送
风口在下
窗台板下
数量
一般按考试要求做
15-30平一台,小于15平设一台
全空气空调系统
室内只有送回风管,送回风口
送风口
散流器
净高不超过5m
圆形,方形,矩形,条缝型
不能用于侧送
喷口
净高不超过8m
旋流风口
净高不超过8m
百叶
风管
风管边距墙不小于150mm
一根软管只接一个风口
软管
只有支管用软管
防烟
设置部位
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
防烟楼梯间不设防烟的情况
对象
公建
高度≤50m
住宅
高度≤100m
条件
前室或合用前室,采用全敞开的阳台,凹廊
前室或合用前室,设有两个及以上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且独立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2.0m2,合用前室两个外窗面积分别不小于3.0m2
消防电梯前室及其合用前室
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的前室
防烟方式
自然排烟防烟
高度要求
高度不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高度不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
开窗要求
防烟楼梯间
每五层可开启之和,2㎡
前室
每层可开启,2㎡
合用前室
每层可开启,3㎡
机械防烟
设置条件
必须机械排烟
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
高度大于100m的住宅建筑
其他可以自然排烟,但开窗面积不满足要求的
加压送风口设置要求
楼梯间每2-3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前室每层设一个加压送风口
楼梯间及前室都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时,可只加压楼梯间
不包含合用前室
排烟
防火阀
电
低压供配电
插座;线路的布置和敷设
形式
位置和高度
一般电源插座底边距地 0.3~0.5m
分体式空调、排油烟机、排风机、电热水器电源插座底边距地≥ 1.8m
厨房电炊具、洗衣机电源插座底边距地1.0~1.3m
人员活动频繁等场所电源插座底边距地≤ 1.8m时,应选用带安全门的产品
老年人居住建筑 在卧室床头、厨房操作台、卫 生间洗面台、洗衣机及坐便器 旁应设置电源插座, 常用插座高度为距地0.6m~0.8m。
数量
照明
一般照明
一般照明
灯具、开关;线路的布置和敷设
照明质量
眩光控制
光源颜色
反射比
照度均匀度
•最小照度/平均照度≥0.6;
设计中主要从灯具间距L和灯具的计算高度hrc的适当比例来获得
保证照明均匀度的前提下,灯具长轴平行外窗方向布置(锦上添花)
合理布置开关
拉线开关、翘板开关、双控开关等
装设位置—灵活方便。 注意装在房门近旁时不要被门扇遮挡
一般场所:距门框15~20cm,距地1.3m 无障碍用房:距地0.9~1.1m,双控开关、翘板开关, 老年人用房:距地1.1m,强调入户过渡空间设照明总开关,
局部照明(不考)
混合照明(不考)
重点照明(不考)
应急照明
疏散照明
功能
(1) 明确、清晰地标示疏散路线及出口或应急出口的位置; (2) 为疏散通道提供必要的照明,保证人员能安全向出口或应急出口行进; (3) 能容易看到沿疏散通道设置的火警呼叫设备和消防设施
灯光疏散标志
出口标志灯
位置
供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是指封闭楼梯、防烟楼梯(楼梯间门、前室门)等
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的出口
室内安全区域主要指符合规范规定的避难层、避难间、避难走道等区域
室外安全区域包括室外地面、符合疏散要求并具有直接到达地面设施的上人屋面、平台以及符合规范要求的天桥、连廊等。
公共建筑中人员聚集场所的疏散门
要求
1.出口标志灯应装在上述出口门的内侧,标志面应朝向内疏散通道。而不应朝向室外、楼梯间那一侧,并尽量与走道轴线垂直。 2.通常设在出口的上方,当门上方太高时宜设在侧边。 安装高度距地2.0—2.2m为宜
指向性标志灯
位置
疏散走道拐弯处;
疏散走道直线距离出口20m以上处(人防工程不宜大于10m);
袋形走道不大于10m处;走道转角区不大于1m处。
要求
一般安装在侧墙上,距离地面高度小于1m;不宜嵌入墙内暗装;灯罩不应该有尖锐的棱角和固定件;高位安装时,在墙上高出地面2—2.5m
场所实例
1.医院病房的疏散走道、楼梯间; 2.高层公共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和长度>20m的内走廊;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的前室。 高层公共建筑中的观众厅、多功能厅、餐厅、避难层等场所 4.二类高层居住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可不设疏散指示标志
楼层标志灯
疏散照明灯(应急灯)
位置
沿疏散走道均匀布置;在拐弯、交叉、地面高低变化、设消防设施等处要有必要的照度。
疏散楼梯间、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
高层公共建筑中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和商业营业厅等人员密集的场所。
高层建筑中的疏散走道和长度>20m的内走道。
要求
正常照明协调布置布灯,疏散照明灯通常是用正常照明的一部分,如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其间距不宜太大,疏散照明灯距高比≤4。
照度水平:>1.0Lx
安全照明(不考)
位置
裸露的圆盘锯;医院的手术室和抢救室;高层公共建筑的电梯间内等
要求
一般不要求整个房间内或场所具有均匀照明,而是重点照亮某个或几个设备,或工作区域
备用照明
位置
重要的生产场所
电视台、发电站、交通枢纽等
指挥中心、消防控制室、消防泵房、排烟机房、发电机房、变电室、电话总机房等
通讯机房、大中型电子计算机机房、安全防范控制中心等
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民用建筑的避难层及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要求
与正常照明统一设计安排;断电后需要操作工作的主要部位;可利用部分正常照明;可利用全部正常照明。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设置条件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5.3.2 2 高层建筑内的中庭回廊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4.2 建筑高度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建筑高度大于 54m 但不大于100m 的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应设置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套内宜设置火灾探测器。 建筑高度不大于54m的高层住宅建筑,其公共部位宜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8.4.1 下列场所应该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12 一类高层公共建筑 13 设置机械排烟、防烟系统、雨淋或预作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固定消防水炮灭火系统等需要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锁动作的场所或部位。
Ø火灾信号检测部分
各种探测器
p探测区域:将报警区域按探测火灾的部位划分的单元。
p应单独划分探测区域的场所:疏散部位 + 隐蔽部位 (1)敞开或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 (2)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消防电梯与防烟楼梯合用的前室、走道、坡道。 (3)电气管道井、通信管道井、电缆隧道。 (4)建筑物闷顶、夹层。
安装
安装在天棚上的探测器边缘与下列设施的边缘水平间距为: 1.与灯具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0.2m. 2.感温探测器距高温光源灯具的净距不应小于0.5m. 3.距电风扇的净距不应小于1.5m. 4.与各种自动喷水灭火喷头净距不应小于0.3m. 5.距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净距不应小于0.5m.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m,并宜接近回风口安装. 6.在宽度小于3m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间距不应超过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15m;探测仪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距离的一半。 7 .探测器至墙,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8.在电梯井、升降机井设置点型探测器时,其位置宜在井道上方的机房顶棚上。 9.一氧化碳火灾探测器可设置在气体可以扩散到的任何部位
消火栓按钮
手动报警器
Ø火灾报警控制器
Ø联动控制器及消防联动 执行机构
消防系统
Ø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Ø防排烟设施
Ø电气控制设施
电气设备用房及防火门的等级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4.9.2 (强条)配变电所的门应为防火门,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配变电所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①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 ②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通向其他相邻房间的门; ③配变电所位于地下层时或下面有地下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过道的门; ④配变电所附近堆有易燃物品或通向汽车库的门。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配变电所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①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一层时,通向相邻房间或走道的门; ②配变电所位于高层主体建筑(或裙房)内,通向过道的门; ③配变电所位于多层建筑物的二层或更高层,通向走道的门。 •配变电所直接通向室外的门应为丙级防火门。
•23.3.2 。。。。。。 消防控制中心的门应采用外开双扇甲级防火门。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6.2.7(强条) 。。。。。。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消防控制室和其它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6.2.9 (强条)2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7.7.5 电气竖井的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1h的非燃烧体。电气竖井在每层楼应设维护检修门并应开向公共走廊,检修门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丙级。 4.3.1 。。。。。。当配电室与其他场所毗邻时,门的耐火等级应按两者中耐火等级高的决定。
防火门
甲
通风、空气调节机房和变配电室开向建筑内的门
消防水泵房(GB50974-2014)
乙
消防控制室和其它设备房开向建筑内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
丙
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垃圾道等竖向井道,应分别独立设置,井壁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井壁上的检查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总结
技术作图设备-防火门
高层民用建筑的哪些场所应设置火灾应急照明? 1.疏散楼梯(包括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及其前室。 2.配电室、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和自备发电机房。 3.观众厅、多功能厅、商场营业厅等人员聚集的场所。 4.公共建筑内的疏散走道和居住建筑内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