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公共财政概论》第十章 公债
公共财政概论第十章 公债。这部丛书无论是对财政业务部门的业务人员,还是对财经理伦研究的教学工作者乃至财经院校的学生,都是有益的参考文献。该系列思维导图将为您解读丰富多彩的财税现象,帮助您学习、熟悉公共财政领域的分配活动,把握财政运行的基本规律。
编辑于2021-05-10 20:13:03第十章 公债
公债概述
一、公债的概念
(一)公债的含义与特征
国家或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等方式取得资金的行为。
主要特征:1.信用性2.自愿性3.有偿性4.灵活性
(二)公债的产生与发展
公债的产生需要具备相应的社会经济条件
1.随着政府活动的增多和职能的扩大,财政支出日益扩大,仅靠税收已不能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这时国家不得不寻求其他财政收入来源渠道,这是公债产生的需求条件
2. 社会上充足的闲置资金是公债产生的经济基础,它为公债的产生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供给
3. 信用制度的发展是连接公债资金的供给方与需求方的纽带,是公债产生的媒介条件
二、公债的用途
(一)弥补财政赤字
发行公债弥补财政赤字是公债最原始和最基本的用途
与其他弥补赤字的方式,如增税和向银行透支等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相比,这种方式的副作用较小,一般不会影响经济发展
(二)筹集建设资金
通过发行公债,筹集国家重点建设项目资金,其中包括电力债券、钢铁债券、石油化工债券和有色金属债券
(四)调剂季节性资金余缺
许多国家都把发行期限在一年之内(短至几个月,最长不超过52周)的短期公债,作为一种季节性的资金调剂手段,以求解决暂时的收支失衡
三、公债的分类
(一)按偿还期限划分
短期公债是指债务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公债
中期公债是债务期限在1年以上、10年以下的公债
长期公债是债务期限在10年以上的公债
(二)按发行地域划分
国内公债(也称内债)是指政府在本国境内发行的公债,同时,政府也可以用外币发行国内公债
国外公债(也称外债)是指政府在国外的借款及在国外发行的公债,外债的发行及还本付息须以外币支付
(三)按发债主体划分
中央公债即国债,以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主体的公债
地方公债是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
(四)按流动性划分
自由流通公债
指可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或转让的公债。自由流通公债一般不记名,并有期限、利率和票面价值的规定
非自由流通公债
指按规定不允许在市场上公开买卖、转让的公债。一般来说,非自由流通公债的偿还期较长,利率较高,但变现能力较差
(五)按票面利率划分
固定利率公债
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确定,在公债的整个存续期内保持不变
浮动利率公债
票面利率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浮动,付息利率为付息期起息日当日相同期限市场利率(基准利率)加固定利差确定
(六)按付息方式划分
零息公债
在存续期内不支付利息,到期一次还本付息。
附息公债
利息一般按年支付,到期还本并支付最后一期利息。
四、公债的规模
(一)制约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
1.认购者的承受能力
居民和各经济实体的承受能力。
2.政府的偿债能力
政府作为债务主体对其所借债务还本付息的能力。政府的偿债能力通常由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两个因素决定
3.其他因素
公债的使用效益、公债期限长短、社会总供给的结构、外贸出口创汇能力等
(二)衡量公债规模的指标及其控制
1.公债负担率

衡量经济总规模对公债的承受能力的重要指标
2.公债依存度

反映了当年财政支出对公债的依赖程度
3.财政偿债率

反映了当年财政所承担的还债负担,也反映了财政收入中政府可直接支配的数额
4.反映外债规模的主要指标:外债负担率和外债偿债率
公债负担
一、公债负担的概念
公债负担是指国家发行公债给各相关方面造成的利益损失和政府因负担所承受的经济压力
1.国民经济的公债负担
2.政府的公债负担
3.认购者的公债负担
4.纳税人的公债负担
二、公债负担的类型
1.货币负担和实物负担
2.直接负担和间接负担
3.形式负担和实质负担
三、中国公债负担的现状
(一)公债负担率考察
(二)债务依存度考察
(三)公债偿债率考察
公债管理
一、公债的发行管理
(一)公债的发行方式
1.公募法
指政府或受政府委托的部门向社会公众募集公债的发行方法。公募法又可进一步分为直接公募法和间接公募法两种
2.包销法
承受法,是指政府将发行的债券统一售予金融机构,再由金融机构自行发售的方法。
3.公卖法
出售法,是指政府在证券市场以公开出售的方式发行公债的方法
(二)公债的发行条件:价格与利率
1. 公债的发行价格
按照公债发行价格与其票面值的关系,公债发行可以分为平价发行、折价发行和溢价发行三种
2. 公债的利息率
公债利息率的高低,主要参照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等三种因素确定
(三)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债发行方式的演变
第一阶段是1981—1990年,主要是行政性摊派方式发行。 第二阶段是1991—1994年,主要是承购包销的方式。 第三阶段是1995至今,主要是招标发行的方式。
(四)我国国债发行管理方式的转变
自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以来,我国一直采取年度发行额管理的方式
从2006年起,我国改进国债管理办法,采取国债余额管理
二、公债的流通管理
(一)公债发行和流通的关系
公债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是政府初次出售新债券的市场。公债发行市场的作用是将政府为筹集资金向社会发行的债券,分散发行到投资者的手中
公债流通市场又称二级市场,指以发行债券为买卖、转让对象的市场
公债的发行和流通相辅相成,是相互依存的整体。公债发行是公债流通的基础,没有公债发行,公债流通就失去了客观存在的必要性,而公债流通确保了外部投资者愿意向政府提供新的资金来源,为公债顺利发行和平衡财政收支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公债流通市场的构成
场内交易市场
在证券交易所内买卖债券所形成的市场,就是场内交易市场,这种市场组织形式是债券流通市场较为规范的形式
场外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店头市场”或柜台交易市场,是指证券经纪商和证券自营商不通过证券交易所,而是在证券商之间或证券商与客户之间直接进行的证券分散买卖市场
(三)公债流通市场的交易方式
1. 现货交易
是指交易双方在成交后即时清算交割其债券和价款的方式。
2. 期货交易
是指公债买卖双方成交后按契约中规定的价格、数量进行远期交割的一种债券交易方式
3. 回购交易
是指公债交易商或投资者在卖出某种公债的同时,约定于未来某一时间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再买回同一牌名、同等数量的公债的一种交易方式,其实质是证券的卖出者借入资金
4. 期权交易
是指公债交易双方为限制损失或保障利益而签订的,同意在约定时间内按协定价格买进或卖出契约中指定的债券,也可以放弃买进或卖出这种债券的交易方式。
三、公债的偿还管理
(一)公债的偿还方法
1. 买销法。也称收买偿还法、市场偿还法,是政府按照市场价格在证券市场上买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公债的偿还通过市场交易完成。 2. 比例偿还法。是指政府按照公债的数额,分期按比例偿还。 3. 抽签偿还法。是指政府通过定期抽签确定应清偿的公债的方法。 4. 一次偿还法。是指国家定期发行公债,在公债到期后,一次还清本息。
(二)公债偿还的资金来源
预算盈余偿还,是指政府以预算盈余资金作为偿债资金来源的做法。 建立偿债基金,以备偿债之用,也是筹集公债偿还资金的一种方法。 预算列支方法,指公债偿债期到时,政府将当年到期的公债本息直接列入本年预算支出中,以预算资金抵偿公债,从而使预算资金成为政府偿债的资金来源。 政府发行新债还旧债,是当前世界各国政府筹集偿债资金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