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婴幼儿心理学
0~2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它对孩子的童年甚至成年都有深远的影响。理解孩子、给予他们早期发展最好的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个思维导图是关于婴幼儿教育基础,内容关于婴幼儿安全感、情绪控制和认知发展的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安全感、情绪控制和认知发展 [英]琳恩·默里 著 张安也 译 荀寿温 审
社会理解与合作
启航:新生儿阶段的第一个月
父母一方:哺育本能
原初母性专注
大脑反应与催产素分泌
孩子一方:社交大脑
脸部偏好
声音敏感
对人类特征的回应
新生儿模仿和镜像神经元
基础环境:安静,清醒,光线柔和等
个体模仿能力差异
直接激活: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直观感受
间接激活:通过他人转述
第一个月的社交互动
关注孩子身体行为,并通过触摸实现互动
第二个月的转变:核心关系的发展
父母的角色
镜映
标记
简短语言
夸张表情
亲子互动的不同方式以及其他早期“意义理解”
标记侧重点不同,影响孩子性格发展方向
文化差异影响孩子性格方向
婴儿的社交敏感性持续增强
4~5月龄:进入更广阔的世界和主题型关系
从主题型关系进入到9月龄的连接型关系
连接型关系的发展1:婴儿对他人的隐性理解
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理解自己感受与他人感受的区别
理解自己行为与他人行为的区别
理解自己意图与他人意图的区别
连接型关系的发展2:社交互动的作用
连接型关系和二级主体
明示性和标记
动作语言和儿化语
协调行动和多人互动
主动参与
1岁后:培养“鸟瞰视野”及合作型关系
发展“鸟瞰视野”及合作型关系能力的标志
“鸟瞰视野”在婴幼儿心理形成中的作用
捉弄
欺骗
淘气意识
掩盖淘气行为
有策略的操控
镜像识别
区别意图和行为
理解对立观点
对异常行为的模仿
社交互动的作用
假装游戏和冲突
交谈
合作性活动
小结
依恋
婴幼儿依恋关系的本质
依恋的标志
身体不适的依赖
分离焦虑
陌生人恐惧
依恋关系中的差异
安全型依恋
不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
抗拒型
混乱型
孩子的安全感与父母的作用
敏感回应的重要性
形成安全型依恋
形成互动配合
更多的精力来探索和游戏
考虑孩子感受的重要性
帮助孩子应对困难
父母的养育风格与婴幼儿的不安全依恋模式的关系
回避型:父母不亲密,过度刺激,过度打扰,过度控制;孩子试图不依赖父母
抗拒型:父母时而敏感,时而不敏感;孩子试图最大限度获取回应
混乱型:父母制造恐慌情绪;孩子可能积累心理问题
婴儿自身特点的作用
没有证据表明基因对依恋造成直接影响
性格温和的孩子受到成长环境影响较小
性格激烈的孩子在敏感照看下获益更多
影响父母给予敏感照看能力的因素
家庭环境
父母自身的特点
父母的依恋模式可能通过环境传递
父母对自身的积极调整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型依恋
早期依恋和长期发展
早期依恋和后期社会关系
影响婴幼儿思维模式形成
影响婴幼儿社交能力发展
早期依恋和后期行为问题
外化行为:矛盾型和混乱型依恋的孩子容易出现攻击或违抗行为
内化行为:回避型依恋的孩子容易焦虑和回避社交
长期环境和育儿的影响
帮助父母
婴幼儿和非父母照看:日托及其影响
调整和适应日托
帮助孩子适应日托
适应日托:家庭支持
婴幼儿与日托教师的关系
婴幼儿之间的关系
日托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婴幼儿对物品的依恋
安全毯或过渡客体
过早强迫独立可能会造成物品依赖
小结
自我调节与控制
婴幼儿调节的基本概念
面对刺激的反应程度
能在多大程度控制自己的感受
父母对婴幼儿基本自我调节能力的支持
早期照看
尽量形成安全依赖
面对面交流
禁止脸
正常的面对面交流
失调恢复
身体游戏
调节身体游戏兴奋程度
挠痒痒
假装攻击
追逐打闹游戏
通常与男孩进行
在亲密关系中进行
允许孩子短暂主导
避免情绪失控
目的是行为探索和学会控制自己的攻击行为
婴幼儿有意识的自我控制的发展
对努力的理解意味着有意识的克服自然本能
说“不”比说“做”要简单
前额叶皮质参与决策和计划
自愿顺从和情景生存
自愿顺从进化为主动行动和行为规范
父母如何支持婴幼儿有意识的自我控制
帮助婴幼儿在早期集中注意力及其获得预判能力
跟随孩子思维,而不是强迫孩子跟随自己思维
在思维同步前提下,引导深度思维
有规律的生活环境和互动可以增强孩子预判能力
通过社会意识和“社会参照”调节回应
能够意识到他人回应和他人情绪
父母是最常见社会参照
鼓励一起愉快的游戏和合作
合作与分享
合作与乐于助人
将抗拒转变为合作
讲道理
婴幼儿入睡时的自我调节
早期婴幼儿入睡困难非常常见
入睡环境
入睡程序
可能造成婴幼儿调节困难的因素
育儿过程的困难
逃避型
父母对信号不敏感
侵扰型
父母烦躁,易怒,失控
过度保护型
父母焦虑,过度保护
不鼓励型
父母行为模糊,没有明显标记
个体差异和潜在的脆弱孩子
易怒
行为抑制
解决婴幼儿的问题行为
“外化”问题: 包括攻击、愤怒 以及违抗行为
最大限度减少下列习惯
粗暴的育儿方式
体罚
疏于看管
前后要求不一致
第一种恶性循环
父母反复要求,孩子反复拒绝,变得具有攻击性,而父母最终让步
提出正确的要求,绝不让步
避开孩子对抗,同时得到期望结果
温暖关怀和坚定立场
讲道理,树权威,避免专制
如果问题目前无法解决,要保持对孩子本身的关心
第二种恶性循环
父母前后不一致:孩子索取,父母拒绝,孩子重复要求,父母让步
坚持原则
协商和折中
“内化”问题: 包括一般的害怕 和极度的害羞
家长需注意的问题
过度保护
过度焦虑
缺乏鼓励
解决父母自身焦虑
帮助孩子面对问题优先于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认知发展
发展中的大脑
经历的影响
自然生长
刺激水平的影响
环境刺激的影响
幼猫遮眼实验结果:视力丧失
认知发展的构成要素
婴幼儿自身的活动和观察能力
自然生长动力
视情况放弃已有技能学习新技能
很多动作源于感知,而非反射
发现关联并调整行为
主动了解行为和感官之间的联系
观察的背后,是记忆和计算在支撑
记忆进化为联想,计算进化为逻辑
活动如何帮助婴幼儿的认知发展
获得控制
理解物质世界
理解他人行为
理解他人意图
社会关系的作用1:婴幼儿的贡献
与他人的第一次联系
交流兴趣与意图
模仿他人
动作模仿
行为模仿
意图模仿
思维模式
社会关系的作用2:父母的贡献
随因反应(敏感性)
孩子行为和父母反应在时间上紧密相连
父母恰当的反应内容
及时恰当的随因反应,有助于提高孩子专注力和学习能力
早期互动中的随因反应
面对面主题互动
3个月后的随因反应
复杂主题互动和身体游戏
协助
引导和帮助
支持提升
精心设计的能力巩固和微量提升
声音和语言的帮助
利用其它资源1:看电视
慎用
利用其它资源2:共同阅读
婴幼儿书籍的特点
共同阅读的益处
具象理解
禁止分析
情感认知
共情能力
温馨时刻
支持型共同阅读的核心特点
以孩子给出的信号为主导,而不是父母意愿为主导
随时间变化的模式
共同阅读的深远意义
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