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这是一篇关于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思维导图。世界是物质的世界,这是唯物主义的基础,下图详细阐释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规律,这一知识点属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节内容,也是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分享给大家。
考研政治新思想17章最新教程的第1章,包含第一节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二节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第四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考研政治新思想(17章的新教材的绪论),包含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创立的时代背景、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重大成果、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这是一篇关于模块四认识论的思维导图,结合书本进行了考点梳理。认识论即个体的知识观,也即个体对知识和知识获得所持有的信念,主要包括有关知识结构和知识本质的信念和有关知识来源和知识判断的信念,以及这些信念在个体知识建构和知识获得过程的调节和影响作用,长久以来一直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1) 物质与意识
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
就是人的思想是第一位的,而物质存在是第二位的
主观唯心主义
与之相对的是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知识起源于感觉,知识的对象就是观念,而其他所有的物体都只是观念的集合,它们依赖于人心存在的变化
客观唯心主义
他提出灵魂和天使的组成,是由于组成的单子不同
就是物质存在是第一位的,而人的思想是第二位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
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综合,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哲学上的物质是一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与自然科学和生活中所指的具体的。物质形态和结构的那个概念,是属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可知论
这就意味着物质这种客观存在,能被我们感知、复写、摄影和放映
物质与运动
物质根本的属性或者存在方式
a.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物质主体
b.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引言
详细
运动是绝对的
大到天体星球,小到质子介子,都处于不停的运动当中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从低级社会形态到高级社会形态,从旧的社会制度到新的社会制度
静止是相对的
一是位置相对于一定参照系的静止
二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本身性质的不变,处于相对的稳定当中
c. 运动的存在形式:时间与空间【也就是说空间和时间都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量度】
时间是运动中先后的影像
空间则是心外之物的影像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
譬如在物质运动的低速领域
时间和空间的度量表现为牛顿力学
而在高速领域
时间和空间的度量又表现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意识
定义
起源
本质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不是物质本身
能动作用
1.
2.
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以"观念地存在着“的模型,蓝图为指导,通过实践将其实现出来,实现改变现存世界,或创造满足人的需要的客观现实
4. 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 物质与意识如何统一
1|||
2|||
3||| 意识的能动性的发挥都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4||| 我们得正确估计意识能动作用的大小
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就导致盲动、冒险和"左"的错误
否认意识能动作用,则会导致僵化、保守右的错误
2||| 社会生活的本质
实践
实践就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并通过一定的物质手段作用于客观世界,实践是人感性的物质活动,也是人能动性的表现
一种总体的实践观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要求我们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
社会生活就是对人们各种社会活动的总称
这是因为社会生活具有实践性: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社会实践
人类就是人类有意识地认识物质世界的规律并利用认识了的规律,并利用认识了的规律
客观规律的存在性
规律的共性
首先我们要深刻理解规律的实质
规律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稳定的联系
本质的
必然的
稳定的
深入理解规律是客观的规律的存在不以任何个人 集团的意志为转移。而人的意识活动却要受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是在实践中可以认识或发现客观规律,并利用规律指导实践,达到改造世界,为人类谋福利获得自由的目的
违背客观规律会受到惩罚
分类
一是社会规律
社会规律则是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通过人们的活动而表现出来
二是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二者的联系
自然与社会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
二者的区别
自然规律是客观物质世界低级的运动规律,它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在起作用,自然规律通过事物之间自然而然的方式,体现出它们的相互作用
而社会规律则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规律,是人的能动的创造过程,是合乎目的性和合乎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决定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是客观规律性与人的自觉活动相统一的过程
如何认识规律?
常用的方法是归纳和演绎以及分析和综合
归纳和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从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推理形式
归纳必须靠演绎来补充和修正
演绎是以事物共性和个性的统—为基础
但是共性只是大致地包含个性’
从共性出发不能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属性
分析和综合
分析
这种分解并不是机械地割裂事物,而是在于从分开的各部分中找到联系,把握事物的本质
综合
综合是在把整体分解为各个因素的基础上,再组合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活动
这种综合也不是任意地,把部分机械地拼凑起来,而是在符合事物联系的有机性上,把各部分按内在联系整合到一起
实质
就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矛盾分析方法,是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过程在思维中的再现
3||| "世界统一于物质"
"世界统一于物质"怎么理解
要正确理解人的实践活动,与物质世界的统一性
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性,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