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了孔子关于 仁 的学说。孟子带着弟子周游列国,宣传仁政主张,受到厚待。
孟子向魏国的梁惠王阐述行仁义,施王道,后人为此专门修建游梁祠。魏国未采纳,孟子转赴齐国。
齐国稷下学宫——最早的官办大学,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交流的文化中心。诸子百家争鸣的讲坛。
汇聚在稷下学宫的学者被后世统称为“稷下学派”。包含了儒、道、法、名、兵、农、阴阳等诸家学派。
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抨击最厉害的是墨子。认为墨子不重视礼,不分亲疏贵贱的兼爱是糊涂的。
儒家不走极端,讲究中庸之道,仁义礼仪,追求天下和谐的秩序。
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未受统治者重用。孟子晚年也选择教学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