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联结理论
联结理论是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联结理论的前提是认为人或动物的行为是由无数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单位所组成,每一行动都是对一定刺激的反应。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的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深入归纳了关于思维知识的方方面面的考试重难点,形象直观,方便记忆,适用于学生备考。
普通心理学 第七章思维的思维导图,主要从思维概述、表象、概念、问题解决、创造性的心理成分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这是一篇有关记忆的思维导图。在该思维导图中列举了有关记忆的所有知识点,从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方便同学们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民法债的担保保证
国际经济法:国际货物买卖法律制度
反不正当竞争法
民诉17之二审
第1章 刑法的基础知识
刑法
贫困户动态调整程序
联结理论
经典条件作用说
经典实验 巴甫洛夫
华生 刺激——反应说
小阿尔伯特实验
恐惧条件作用
学习是形成“刺激-反应”的牢固连接联结
主要规律
获得与消退
泛化与分化
高级条件作用
第一系统、第二系统
恐惧性条件作用
频因律和近因律
操作性条件作用
经典实验
桑代克
联结——失误说
饿猫迷笼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 rat
学习的主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学习的从律
多重反应律
定势律
优势反应律
类推反应律
联结转移律
获得与消退、维持、泛化与分化
强化与惩罚
强化
正强化
负强化
惩罚
I 加厌恶
II 消快乐
四种强化程式
定比
变比
pua
定时
扇贝效应
变时
逃避条件作用和回避条件作用
应用
程序教学
行为矫正与行为塑造
普雷马克原理
先坏后好
社会学习理论
充气娃娃实验
结论
观察习得新行为
榜样行为后果是儿童是否自发模仿的决定性因素
基本观点
强调观察学习,内外因相互作用
观察学习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动作复现、动机
动机三种来源
直接强化
直接干预
替代强化
看到别人行为后果增强或抑制自己行为倾向
自我强化
自己给自己标准
认知理论
1. 布鲁纳 认知——发现说
1. 认知学习观
1. 学习的实质
1. 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2. 学习的过程
1. 获得、转化、评价
2. 发现学习
1. 含义:独立探索,自行发现
2. 评价
1. 积极
1. 激发好奇心、兴趣、积极性、批判性思维
2. 消极
1. 无视学生特点、歪曲接受学习
2. 缺乏科学界定
3. 浪费时间
3. 结构教学观
1. 教学目的
1. 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2. 教学原则
1. 动机
2. 结构
3. 程序
4. 强化
4. 认知表征理论
1. 动作性表征
1. 感知运动阶段
2. 映像性表征
1. 前运算阶段早期
3. 符号性表征
1. 前运算阶段后期
2. 奥苏泊尔 有意义接受说
1. 有意义学习
1. 实质
1. 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
2. 条件
1. 材料有逻辑,心向需主动 适当有知识,新旧互联系
3. 类型
1. 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 接受学习
1. 含义
1. 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
1. 分化、整体协调、序列组织、巩固
3. 评价
1. 完全反对发现学习,界定依然不清晰
3. 认知同化理论
1. 核心
1. 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2. 三种同化方式
1.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相关类属,相关类属
2. 上位学习
3. 组合学习 类比
3. 先行组织者策略
1. 含义: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2. 类别
1. 比较性组织者,陈述性组织者
3.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 信息流
2. 控制结构
1. 期望事项与执行控制
3. 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
4.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1. 格式塔学派 完型——顿悟说
1. 经典实验 黑猩猩学习实验(苛勒)
1. 箱子、棒子
2. 基本观点
1. 学习通过顿悟实现
2. 学习本质是对主体内部构造完型
3. 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系需要以意识为中介
2. 托尔曼 认知——目的说
1. 经典实验
1. 位置学习、奖励预期、潜伏学习
1.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期待的获得
2. 学习是对“符号-完型”的认识,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
3. 外部刺激和行为间存在中介变量,s-o-r
4. 强化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无强化条件下学习——潜伏学习
5.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内在强化
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四个基本观点
知识观
学习观
教学观
学生观
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
激进激进建构主义
代表人物
皮亚杰、斯特菲、冯.格拉塞斯菲尔德
个体主动建构
新旧作用实现建构
社会建构主义
维果茨基、鲍尔斯菲尔德、库博
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尽可能与世界本来面目一致
社会文化取向
受维果茨基影响
文化、时代、背景(提倡师徒制)
信息加工建构主义(温和)
斯皮罗
认知灵活性理论 知识由个体建构而成(更注重学习者本身是如何建构的)
评价
贡献
局限
认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应用
激进+信息加工
学习是意义构建的过程,延续了皮亚杰、布鲁纳、奥苏泊尔的观点
维特罗克 生成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
生成信息的意义过程,主动选择、主动建构
学习生成过程模式
注意和选择性知觉阶段
主动建构意义阶段
建构完成和意义生成阶段
斯皮罗 认知灵活性理论
结构良好领域VS结构不良领域
初级学习VS高级学习
不同情境多种方式建构
随机通达
乔森纳
初高专三阶段
社会+社会文化
知识源于社会意义建构,学习者在社会情境中相互作用,学习是知识的社会协商
社会内化与活动理论
内化理论
学习是社会文化内化的过程
活动理论
学习通过对活动的参与来实现
支架式教学
帮助儿童顺利穿越最近发展区
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
情境学习与教学
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制与抛锚式教学
人本主义
马斯洛
自我实现的人格观
内在学习论
内驱力
自我实现
罗杰斯学习与教学观
知情合一的教学目标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
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
促进学习的心理氛围
真诚一致
无条件积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