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马原第一章
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重磅!下图清晰地梳理了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等内容的脉络。本图为开卷考试利器,能提高搜索效率!
编辑于2021-05-18 16:37:47马原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物质及其存在形态
物质及物质观
旧唯物主义物质观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形成
内容
意义
唯物主义一元论
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物质的存在形态
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哲学范畴
物质、运动不可分割
绝对运动,相对静止
运动、静止三相互,对立统一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时间:持续性顺序性,一维性
空间:广延性伸张行,三维性
不可分割,有限,无限
四个内在统一性,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实践是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一方面,分化-历史前提,统一现实基础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关系-相互联系作用(基础,影响、改造)
劳动-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人-自然存在物~社会存在物
人类社会-自然界有机组成部分~自身特殊发展规律
通过实践劳动-人与自然和谐
另一方面,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钥匙(社会生活的实践性表现在)
社会关系,基础,发源地
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物质,政治,精神)
社会发展的动力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
表现
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作用(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劳动
客观需要、可能
语言
本质(客观内容与主管形式的统一)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能动作用)
目的性计划性
主题选择性
目标、蓝图
创造性
感觉、知觉、表象-外部现象
概念、推理、判断-理想世界
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观念
以观念为指导-客观现实
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
关系(辩证统一)
前提-人创造历史
充分才能-通过自觉活动认识,改造,以满足
实践是统一基础
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三前提条件
一、从实际出发-前提(实际-反应客观认识-正确认识-指导-正确行动)
二、实践-基本途径(正确认识-物质力量)
三、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手段(现实原材料-物质东西)
社会历史领域-社会历史趋向与主题选择的关系
概念-客观性、必然性/能动性、选择性
规定受制约,不能否定,具体阶段,作出选择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体现了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马认为,物质本原,世界统一于物质)
意识统一于物质
起源
本质
作用
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总:旧唯物主义:自然观-唯物,社会历史领域-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马克思主义: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实践性
表现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自然界分化
生命形态、生命活动-物质
生活资料-取自物质世界
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活动
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生产力
生产关系
意义(马克思主义基石)
三观
思想路线、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总特征)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事物的普遍联系
方法论: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具体联系。
概念:内部各要素,事物之间
特点
客观性
方法论:从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出发去认识事物
普遍性
内在结构性
任何事物非孤立
整个世界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实践—人类所特有的联系形式
多样性
直接间接
内部外部
本质非本质
必然偶然
条件性
条件概念
唯物辩证法的条件论
支持、制约作用
可改变
改变、创造条件非任意的-尊重客观规律
事物的变化发展
前进的、上升的(实质)
新旧概念
新事物不可战胜原因
新与环境的关系
新旧关系(社会历史领域)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形式
内容
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一个过程
总趋势
中国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内容与形式(构成要素-表现方式)
含义
关系(统一)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反作用-双向(相对独立性)
方法论意义(双向)
本质与现象(内在联系-外在表现)
含义
关系(对立统一)
相互区别
一般、普遍/个别、具体
相对稳定/多变易逝
内部,理性思维把握/表面外显,感官感知
相互联系
本质决定现象
现象表现本质
方法论意义(认识活动,科学研究)
原因与结果(引起-被引起)
含义
关系
相互区别(具体因果联系,前后)
相互依存、转化
方法论意义:指导认识实践活动
必然与偶然(产生、发展、消亡不同趋势)
含义
关系
区别
相互依存
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
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相互转化
方法论意义:重视必然规律,估计偶然因素,机遇)
现实与可能(过去、现在、将来关系)
含义
关系
相互区别
相互转化
现实-新的可能
可能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意义
立足现实
着眼长远
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含义、意义
联系-根本内容,发展-内在动力
why发展
中心线索,钥匙
矛盾分析法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含义(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贯通)
依存,互为前提,统一体
贯通,相互转化
斗争性含义(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排斥、分离)
矛盾性质-斗争形式
对看性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关系(相互联结,相辅相成)
斗寓于同,同通过斗表现
同-有条件的,相对的/斗-无条件的,绝对的
结合-事物矛盾运动-事物变化发展
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同一性作用
前提,一方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统一体
相互吸取有利因素
规定着事物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趋势
斗争性作用
力量变化-不平衡-对立面转化,质变创条
过渡决定力量,旧事物-新事物
根据不同条件,地位有所不同
方法论意义:和谐
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普遍性含义
特殊性含义
辩证统一关系
共性-无条件,绝对 个性-有条件,相对
有机统一,共寓于个
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两点论:看到对立、统一,看到主次矛盾,主次方面
重点论:把握主要矛盾、主要方面,出发点
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看主流、大势、发展趋势
方法论意义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中国
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量变质变规律
质、量、度含义
量变与质变含义
量变:数量、排列次序,质相对稳定,连续性
量变:性质,质态飞跃,连续性中断
量变质变辩证关系
必要准备
必然结果
相互渗透
阶段性、局部性的部分质变
旧质收缩,新质扩张
方法论意义
连续性阶段性统一
分析社法发形基本理论工具
指导实践重要思想原则
否定之否定规律
含义: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发展过程的三阶段
否定-肯定-否定之否定
矛盾初步解决,片面性,对立面统一,根本解决
周期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总趋势
前进曲折的统一
前进性体现:否定-质变-新阶段,;周期开放
曲折性体现:恢复性
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意义
树立辩证否定观
既要看到道路曲折,又要看到前途光明
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含义
客观:客观事物、客观存在
主观:人类认识、思维运动
关系
主是客在思维中的反映
本质统一,表现形式不同
客观-外部必然性形式
主观-观念、逻辑的形式
唯物辩证法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核心内容)
唯物辩证法具有批判的、革命的精神
马哲内在具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根本要求
反对因循守旧
坚持主客、理论实践、继承创新三统一
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联系发展观看问题
加强调查研究
坚持实践第一观点
矛盾分析方法是根本的认识方法
内容
普遍特殊相统一
两点论重点论相结合
对立、同一
批判与继承相统一
核心要求
善于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强化问题意识
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
归纳与演绎
定义:个别-一般/一般-个别
关系:不可分割,互为前提,相互补充
分析与综合
定义:分解/有机结合成一个统一体
关系:辩证(基础,完成)
抽象与具体(高级形式)
感性具体、思维具体
抽象:必然、本质因素(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内在要求
历史范畴
客观实在自身的历史
反映客观实在的认识的历史
辩证统一
一致:基础,反映,内在统一性
差异和对立:历史-偶然、次要、曲折细节,逻辑-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
控制方法、信息方法、系统方法、模型方法、理想化方法
辩科关系: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辩是科前提
科丰富辩
学习唯物辩证法,不断增强思维能力
辩证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
战略思维能力
底线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
中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