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专升本语文-诗歌鉴赏
专升本语文-诗歌鉴赏。诗歌鉴赏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和文字理解与表达。这里我从三个方面拆解了诗歌鉴赏题型,分别是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三个方面。不仅对诗歌进行了分类,更有答题技巧和答题模板,值得大家收藏!
第一节中国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地理条件:东西线:渭河、黄河、济水一线;南北线:三条(太行山东、太行山西、陕西境内)。
《中国文化概论》第一章-绪论知识点梳理:第一节 “文化”的界定:现代汉语中的文化是指人的后天修养和精神、物质的创造;属于狭义文化定义范围的有人类文化学、民族文化学、国别文学。
自考《外国文学史》第三章-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笔记,包括文艺复兴的概述、塞万提斯选择题和莎士比亚的相关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诗歌鉴赏
能读懂
作者
辛弃疾:爱国、收复失地
屈原:爱国忠君、坚贞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陶渊明:闲适自然、归隐田园
李清照:前期思夫、闺阁情愁,后期国破家亡仇恨、身世之感
苏轼:乐观豁达
注释:交代时间、事件、背景、人物、关键词的解释等
题目:判断类型,例如怀古、赠别、思人、感怀等等
意象
月:思乡怀人
梧桐:凄凉悲伤
鸿雁: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引起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伤感
柳:谐音“留”,折柳相送以表达惜别之情
水:常与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起,水与愁思结合
杜鹃/子规/杜宇:一般抒发游子思乡、亡国之悲、伤春惜春、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会鉴赏
表达技巧
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排比、对偶、反问、设问
表现手法:对比、想象、联想、衬托、渲染、烘托、白描、虚实、赋比兴、象征、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直抒胸臆
表达方式:描写、议论、抒情、记叙
谋篇布局: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承上启下、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等
意境
意境是由诸多寄托作者思想感情、志趣的形象,艺术地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诗歌的基本整体情境
形象
人物: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物:也称意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和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常用来说明意境的修饰词语: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闲静、雄伟壮阔、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明快高旷、慷慨激昂、寂静肃穆等
人物形象类型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王维...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辛弃疾、陆游...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赠汪伦》
历经磨难、乐观豁达的形象,如苏轼...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昌龄《从军行》、杜甫《兵车行》
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如李清照《声声慢》
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如屈原...
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如柳永...
诗歌感情
登临之作:多抒发今昔变迁的感慨
怀古咏史之作:多借古喻今,抒发个人进退的思考;多用典
边塞战争之作:多表达思乡厌战之情
咏物之作:多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
送别之作:多抒发送别不舍之情及对友人的祝愿
山水田园之作:多归隐田园,钟情山水;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抒情上多用借景抒情,表现手法上常用白描、衬托
思妇闺怨之作:多表达独守空闺的思亲之怨,孤独幽寂的悲伤以及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常见类型
赠友送别诗
标题:一般含有“送、赠、别、酬”等字眼
典型意象:柳(谐音“留”、酒(把酒壮行)、水(离情悠长缠绵,暗示远去)、长亭、骊歌、古道
表达情感
朋友漂泊,流离失所,友人遭贬谪;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堪忧和关切之情,借此表达被贬的愤懑愁苦
与友人分别;依依惜别,不舍之情,分别的哀伤
送友人入京考试做官:对友人锦绣前程的祝愿以及劝勉之情
山水田园诗
山水诗(谢灵运)
大山大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纵情于山水之间
小山小水:悠然自得,闲适自然
田园诗(陶渊明)
恬淡自然,淡泊名利,厌倦官场,表达归隐意愿
咏史怀古诗
咏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抒发个人思考和态度,吊古伤今
怀古:古,即古迹,指登临游览,有作者身临其地,凭吊古迹产生联想,引发感慨
昔盛今衰,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借古讽今,以历史上的荒淫奢靡劝诫今人不要贪图享乐,以免重蹈覆辙
物是人非,昔日风景依旧,只是朱颜改,历经沧桑令人思考
借古抒怀,用历史抒怀、事迹与自身机遇对比,抒发人生感慨
边塞战争诗
题目: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
常见意象
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战事意象:金鼓、笙旗、烽火、长云、戈茅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剑飞马走
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夜郎、天山、阴山、玉门关、关山、阴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朝代特征
盛唐: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豪情壮志;奋勇杀敌、英雄无畏的英雄气概
中晚唐:国势开始衰微,昂扬向上中多了几分悲壮,悲凉、感伤
宋朝:外侮不断,国难当头,诗中多了报国无门的愤懑、悲凉和惆怅
表达的感情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羁旅行役诗
题目:多含有驿站、客舍、登高、望月、忆、孤、寂、行、宿、思等能体现漂泊客居之意的词语,以及元宵、寒食、中秋、重阳等古代节日名
常见意象:月(见月怀人、望月思乡)、秋风/秋霜/衰草(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杜鹃/子规(叫声:“不如归去”,常与哀怨、思归有关)、沙鸥(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猿啼(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浮云(漂泊之意)、西楼/危栏(借人在楼中倚栏或登楼远眺表达思念之情)
即事感怀诗
思想感情
感慨时局险恶,民生多艰,同情人民生活疾苦;通过描写感情,抒发自己的忧虑哀思;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前途的担忧;反映离乱的痛苦;表现作者自己与众不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或远大抱负
精表达
四种问答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本诗是如何描写的?怎么表现的?怎么体现的?从情和景的角度赏析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用了这种手法的好处或效果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炼字型
某字的妙处(作用、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哪个更恰当? 2.某字的妙处(作用、效果)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综合型
赏析本诗的某句或某联
提问方式:赏析本诗的某句或某联
答题步骤:通过什么样的意象,构成什么样的意境,运用怎样的手法或语言文字,写出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