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法律
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历史中所有法律相关的知识点,内容包括中国古代、近现代的法律、罗马法、新约等。用思维导图可以串联起知识点中的逻辑关系,方便我们进行记忆。
第七章 中学德育 一、中学生品德心理发展 二、道德发展理论 皮亚杰 道德发展阶段论 科尔伯格 道德发展阶段论 对偶故事法 10岁是他律 \to 自律的分水岭 前道德阶段(自我...
本章思维导图简单介绍了外国文学史的大致内容,包括古代文学希腊罗马,中世纪文学,16、17、18、19世纪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 汉魏 建安文学 曹操,曹植,曹丕,三曹 内容可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有不足的地方欢迎大家来纠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法律
中国
法律儒家化
秦 严刑峻法
儒家思想成为汉代立法的指导思想
德主刑辅 明法慎罚的立法原则
唐律疏议 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 立法结合的典范 重视儒家伦理
影响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稳定当时社会秩序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具有一定国际意义(形成中华法系)
原因
法律为君主统治服务
人治色彩强烈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小农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特点
以礼入法
春秋决狱 德主刑辅 礼法并用
以法律形式强化了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以礼释法
儒者以法律章句注解现行法律,把儒家精神贯彻其中
重视儒家思想教化作用
法律近代化
背景(清朝) 原因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挽救)民族危机加深,维护国家主权
清末新政,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维新变法等政治运动的推动
西方文化思想进一步传播
西方法制的传播和影响
克服专制统治传统,顺应法制建设近代化的需要
革命形势日益高涨,清王朝面临严重统治危机
措施
制定多部法律 形成初步的近代法律体系
开始重视经济立法
立法逐渐和国际接轨(吸纳和参照国际惯例制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1912年
防止袁世凯独裁 维护资产阶级民主
内容(原则)
主权在民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三权分立
确立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责任内阁制
总统权力受到限制(因人设法)
共和代议制
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意义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和反对民族分裂的进步意义
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 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局限
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没有规定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体现的民主精神
民主程序
由参议院制定 性质
权利归属
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 赋予了公民人权与自由,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政体运作
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利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 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 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曲折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共和制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
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
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
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
新中国法制
1978 1982 中共十五大第一次完整提出依法治国 1999 2010 中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1953年
新中国政权巩固,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明确社会主义的目标
1954年
1954年宪法 逐步走线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标志着我国政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想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原则
人民民主
社会主义
罗马
成文法
背景
社会制度转型(罗马共和国初步建立),冲击传统秩序
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
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
法治理念及实践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是人类思想史的宝贵遗产
万民法
帝国境内自由民内部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不复存在,万民法成为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商品经济、对外贸易的发展
国际交往 商业纠纷 长期司法实践逐渐形成的司法体系
罗马法
内容
私有财产神圣 不可侵犯(核心)
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理性正义平等
维系统治
为国家权力提供了法律依据,稳定,保护统治阶级的政经利益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稳固帝国的统治
保护奴隶制度 维护奴隶主对努力的剥削和压迫
影响后世
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
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奠定了近代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大陆法系 民法系
拿破仑《法国民法典》继承了罗马法传统 融入了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成果
乡约
儒家伦理 基层教化
维护社会秩序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 有利于发展生产 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西方
苏联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实现土地国有化,将土地分配给劳动者使用(生产资料公有制)
法国
1875年宪法
美国
1787年宪法
认识
影响法制建设的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
一定时期的法律体制受当时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人民民主与法治意识增强及人民的斗争
法制建设不断成熟
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各国相互借鉴
浮动主题
自下而上逐级召开人民代表大会
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为全国人民代表大话的成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和组织基础
1954年9月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标志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
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8年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广西壮族自治区
1947年 内蒙古自治区建立
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保证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954年12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了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共同促进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1956年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