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文史【①时间轴】
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运动时期,但以鸦片战争后的近代文学为其先导。现代文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现实土壤上的新的产物,同时又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文学的一个发展。广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是指1917年到1997年。这里以时间线的形式将其整理出来了。
现代文学史第四章,以轻松的笔调抒写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由家庭走向社会,从奴隶到主人的夙愿,加上在有限条件下对人物进行的个性化描写,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他们毕竟产生于“大跃进”时代,不可避免打上了“左”的胎记。
本图汇总了现代文学史中30年代文学的内容,包括30年代戏剧运动的基本情况及代表性作家作品、上海艺术剧社、无产阶级戏剧、农民戏剧实验等。
大自考,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文学史科目,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第一节概述的,根据考纲整理的详细知识导图。内容详细基本无遗漏,但不适合最后复习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1907
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1911
洪深《卖梨人》,话剧处女作,最早的中国人自己创作的话剧。
欧阳予倩《运动力》
1916
洪深《贫民惨剧》
1917.1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1917.2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胡适《白话诗八首》
1918
陈独秀《每周评论》
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
周作人《平民的文学》《人的文学》
1918.4
《新青年》设立“随感录”
1918.5
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小说,发表于《新青年》第四卷第5号,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
1919
《新潮》作家群:汪静熙《雪夜》《一个勤学的学生》;杨振声《渔家》《贞女》;叶邵钧《这也是一个人》《春游》俞平伯《花匠》
周作人《小河》
洪深《有为之室》《回去》
胡适《终身大事》
新文学阵营展开对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斗争(文言小说《荆生》《妖梦》“覆孔孟,铲伦常”)
1919.5.4
“五四”运动爆发
不久,郭沫若《凤凰涅槃》《地球,我的母亲!》《天狗》
20世纪20年代
(1920-1923)瞿秋白通讯散文集《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又名《新俄国游记》)
20年代中期莽原社、未名社成立
台湾新文学运动出现
鲁迅创作《补天》(原名《不周山》1922)、《奔月》《铸剑》(写于1926年岁末)
(1924-1926)《野草》加《题辞》24篇,最初刊载《语丝》
叶邵钧先后出版了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线下》
郭沫若《前茅》《恢复》诗集,是中国30年代革命的政治抒情诗的先驱
郭沫若《星空》《瓶》诗集
朱自清散文集《踪迹》《背影》
辛酉社(朱襄丞、马彦祥)
田汉 南国社
1920.1
田汉《咖啡店之一夜》
台湾留学生在东京成立“新民会”
1920.3
胡适《尝试集》出版,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1920.7
台湾陈炘(xìn)发表《文学与职务》
1921
“问题小说”兴起
郁达夫《沉沦》出版(《银灰色的死》《沉沦》《南迁》),中国现代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中国新诗社成立,“五四”文学革命后第一个新诗社团(朱自清、刘延陵、叶邵钧、俞平伯)
《女神》出版
冰心《笑》
上海戏剧协社成立(洪深、欧阳予倩、应运卫、谷剑尘)
1921.1
文学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1921.3
民众戏剧社成立(汪仲贤、沈雁冰、郑振铎、陈大悲)
1921.5
《戏剧》月刊
1921.7
创造社在东京成立
1922
浅草社成立
湖畔诗社在杭州成立(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与“学衡派”梅光迪、吴宓进行斗争。(“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朱自清长诗《毁灭》
欧阳予倩发表独幕剧《回家以后》《泼妇》
田汉《获虎之夜》
(1.18-20.22.23)连载于上海《时事新报·学灯》的《繁星》
朱湘诗集《夏天》
洪深《赵阎王》
1922.4
追风《她要往何处去》,台湾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小说
《湖畔》诗合集出版
1922.5
汪静之个人诗集《蕙的风》出版
1923
弥洒社成立
新月社成立于北京
《甲寅》,章士钊写《评新文化运动》《评新文学运动》
台湾,黄呈聪《论普及白话文的新使命》、黄朝琴《汉文改革论》发表于《台湾》杂志
“乡土文学”勃兴
郁达夫小说创作题材进入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
湖畔诗社《春的歌集》出版
冰心《春水》诗集
宗白华《流云》(小诗)
闻一多诗集《红烛》出版
郭沫若发表《卓文君》《王昭君》
丁西林独幕剧《一只马蜂》
1923.4.15
《台湾民报》在东京创刊
1923.8
新潮出版社出版鲁迅的《呐喊》(1918-1922)14篇小说
1924
沉钟社成立
1924.4
张我军在《台湾民报》上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糟糕的台湾文学界》《为台湾的文学界一哭》
洪深为戏剧协社导编的《少奶奶的扇子》演出
1924.11
《语丝》周刊创办
1925
叶绍钧小说题材进入时代革命的领域:《夜》《某城纪事》
象征诗派,李金发诗集《微雨》
蒋光赤《新梦》政治抒情诗
闻一多诗集《死水》出版
徐志摩诗集《志摩的诗》
郭沫若散文代表作《小品六章》
郭沫若创作《聂莹》
1926
《朝花夕拾》10篇,最初刊载《莽原》,总题为《旧事重提》,1927改名
台湾新文学一些奠基性作品开始出现:赖和《斗热闹》《一杆“称仔”》、杨云萍《光临》、张我军《买彩票》
叶邵钧《抗争》
郭沫若《卓文君》《王昭君》《聂莹》结集为《三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丁西林《压迫》
1926.4.1
新月诗派作为诗歌流派开始《晨报副刊·诗镌》(徐志摩、闻一多、朱湘)
1926.8
北新书局出版鲁迅《彷徨》(1924-1925)11篇小说
1927
鲁迅杂文以此为界
徐志摩诗歌创作以此为界
朱湘诗集《草莽集》
蒋光赤《哀中国》政治抒情诗
徐志摩诗集《翡冷翠的一夜》
田汉《名优之死》冬天写成并演出,1929年底在南京演出时,补加了中间一幕,三幕话剧
1927.4
以后,田汉戏剧创作《火之跳舞》《第五病室》《垃圾桶》《一致》现实主义和阶级意识的明显强化
1928
叶邵钧出版长篇小说《倪焕之》
1929
冯至诗集《北游及其它》出版
20世纪30年代
鲁迅创作《非攻》《理水》《采薇》《出关》《起死》(1934-1935)
郁达夫小说由“性”的苦闷转移到“生”的苦闷与思考:《她是一个弱女子》、《迟桂花(1932)
林语堂创办《论语》
田汉创作抗日救亡主题的戏剧《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乱钟》《扫射》《战友》 《回春之曲》(三幕剧)
1931
徐志摩诗集《猛虎集》
1932
徐志摩诗集《云游集》
田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创作了《梅雨》《一九三二年的月光曲》 《洪水》
1934
朱湘诗集《石门集》
1936
朱湘诗集《永言集》
1947
田汉《丽人行》
1958
田汉《关汉卿》
诗歌
散文
戏剧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