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属液态成形总结 增改版
材料成型技术,第二章金属液态成形。将液态金属浇注到与零件形状、尺寸相适应的铸型型腔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毛坯或零件的生产方法,通常称为金属液态成形或铸造。
编辑于2021-05-29 22:44:03材料成形
第二章
充型(液态金属填充铸型的过程)
合金流动性
熔融金属本身的额流动性,金属自身性质
子主题
影响因素
化学成分:纯金属、共晶成分合金好(凝固层平滑 、阻力小、熔点低、过热度大);非共晶成分金属:初生树枝状晶阻碍金属液
测定方法:螺旋形试样法(测螺旋形试件的长度)
影响:防止冷隔、浇不足、气孔、夹杂、缩孔等缺陷
浇注条件
浇注温度:温度越高,充型能力越高;过高产生缩孔、疏松、黏砂、气孔等缺陷
充型压力:压力+,充型能力+
铸型条件
铸型的导热能力:导热+,金属降温快,充型-
铸型温度:t+,充型+(如金属型铸造预热)
铸型中的气体:排气+充型+
铸件结构条件
铸件的折算厚度:铸件体积/表面积。折算厚度+,散热-,充型+(所以壁厚必须大于最小壁厚)
铸件的复杂程度:结构越复杂,流动阻力越大,填充越困难
凝固
逐层凝固(恒温结晶)
纯金属、共晶合金及结晶温度范围小或凝固区很窄(没有凝固区)
优:充型能力和补缩条件好
糊状凝固(体积凝固)
合金结晶间隔很宽、铸件温度梯度小,表面到心部都是固液混存
充型能力和补缩条件差
中间凝固
绝大多数合金的凝固方式
采用何种凝固方式取决于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和铸件断面的温度场
影响温度梯度/温度场的分布的因素
温度梯度小或平坦,凝固区越宽;温度梯度大或陡,凝固区越窄
如:铸件内外温差大, 冷却快,凝固区窄
结晶温度范围
范围-,凝固区-,趋于逐层凝固
(砂型铸造:低碳钢、铸铁)
(砂型铸造:高碳钢)
合金收缩:体积和尺寸减少的现象,是铸件缺陷产生的基本原因
液态收缩;缩孔的基本原因
凝固收缩;缩孔、缩松的原因
固态收缩:产生铸造内应力、变形、裂纹基本原因
体积收缩
外部表现均为体积减小,一般表现为液面降低,形成是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因
液态收缩(金属处于液体状态时)
凝固收缩(金属处于凝固过程时)
尺寸收缩
固态收缩(金属处于固态时)会引起铸件外部尺寸变化,对铸件形状和尺寸精度影响很大,铸造应力、变形、裂纹的基本原因
影响收缩原因
化学成分,不同合金,不同化学成分,收缩率不同
eg:铸钢、碳钢:Wc增加,收缩率增大 灰铸铁,c和Wsi+,石墨+,收缩率下降
灰铸铁缩小是石墨析出体积膨胀,抵消了部分收缩
浇铸温度:温度升高,过热度(浇注温度与液相线温度之差)大,液态收缩量增加
铸件结构和铸型条件
在铸型中受阻收缩,阻力来自铸型和型芯:铸件壁厚不同,各处冷却速度不同,铸件各部分相互产生阻力
缩孔----由收缩引起的大而集中的孔洞(倒锥形)缩松----由收缩引起的小而分散的孔洞(分布在轴线区、厚大部分、浇口附近)
解决方法:1、顺序凝固、冒口(储存补缩用金属液的水库)补缩,合理设置浇口、冒口、冷铁。用于大收缩,壁厚差别大
2、同时凝固(整个铸件同时凝固):厚比放冷铁,薄壁开浇口。优:无冒口,节约金属、-热应力,不易变形、有裂纹。缺:芯部缩松难以避免。用于小收缩薄壁
铸造应力(凝固后继续冷却,固态收缩受阻,产生内应力)及变形
热应力(残余应力)
铸件壁厚不均匀,造成冷速不一致,引起相互阻碍。厚壁和中心受拉,薄壁和表面受压
厚壁、心部受拉,薄壁表层受压缩(厚拉薄压)
机械应力(收缩应力)
铸型、型芯、浇冒口、箱挡等阻碍铸件产生的应力
临时,清砂后消失
缩孔、缩松、应力和变形、热裂、冷裂的防止方法
防止缩孔、缩松的基本原则
针对合金的收缩、凝固特点制定正确的铸造工艺
使缩松转化为缩孔
(根本)选择凝固区域窄的合金,趋向于逐层凝固
增大凝固温度梯度,尽可能趋于逐层凝固
防止缩孔的方法
建立良好的补缩条件,控制凝固方向,使之符合定向凝固原则
原则
按照远离冒口的地方先凝固,朝有冒口的方向凝固,冒口最后凝固
优点
冒口补缩作用好,防止缩孔、缩松,铸件致密
针对于凝固收缩大,结晶温度范围小的合金
缺点
因为温差,凝固时容易产生热裂,凝固后易产生应力和变形
减小应力和变形(厚壁散热慢内凹,薄壁散热快外凸)的方法
同时凝固原则:创造凝固条件,使铸件结构和温度一致
1、适用于Si含量高的灰铸铁2、壁厚均匀铸件3、球墨铸铁通过球墨化膨胀实现自身补缩时
优点
省冒口、省工、省料
缺点
中心区域会有缩松,不致密
时效处理:自然时效或去应力退火
反变形法:模型制成与变形相反的形状(长件、易变形件)
壁厚尽量均匀、形状对称
改善铸型、型芯退让性
热裂(凝固末期退让性不好,高温产生的裂纹,裂纹短、缝隙宽、形状曲折、缝内氧化色)多在拐角、厚度变化缩孔缩松:
方法:选凝固温度范围小,控制S含量,壁厚均匀,+型芯退让性
冷裂(低温下出现的裂纹细小、连续直线型、缝内无氧化色)多在收拉部位,应力集中处
原因(办法):塑性差,P太高,壁厚均匀
砂型(铸型由砂型和砂芯组成的造型方法)铸造工艺分析
浇注位置与分型面的确定
浇注位置选定原则
①重要的加工面、主要的工作面应朝下或侧立(回转加工面应侧立)【质量:下 > 侧 > 上】②大平面朝下或倾斜,防止气孔、砂眼等③大面积的薄壁部分应放在铸型下部或垂直、倾斜放置④厚大部分放在铸型上部或分型面附近便于加冒口⑤减少型芯数量,有利于型芯的固定和排气
分型面(两半铸型相互接触的表面)选定原则
1、分型面在铸件最大截面处(保证模样能从型腔中取出)2、铸件应该有最少的分型面3、型芯和活块的数量尽量少4、考虑内浇口的引入位置,合箱位置与浇注位置一致5、加工基准面与大部分加工面在同一砂箱里6、是型腔及主要型芯位于下型,便于造型、下芯、合型和检验7、尽量使用平直分型面,简化模具制造8、尽量降低铸型总高度
工艺参数
1铸件加工余量:预先留出的,加工时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2拔模斜度(3度~10度)
垂直于分型面的加工表面留有的斜度为拔模斜度(便于起模或从芯盒中取出型芯,外壁小于内壁),便于起模,垂直于分型面的不加工表面留有的斜度为结构斜度
3铸件收缩率
K=(L模-L件)/L模*100%
4铸件圆角:拐角和连接处用圆弧过渡。
5型芯头:用于形成铸件的内腔和孔。分为垂直和水平芯头
6最小铸出孔(不铸孔)和槽
单件小批:直径或边长< 30不铸; 大批:直径或边长< 15不铸;H/D>4的深孔均不铸
铸造工艺图的确定
分型面、分模面
浇注位置,浇冒口位置、形状、尺寸、数量
工艺参数
型芯的形状、位置、数目,型芯头的定位方法和安装方法
冷铁的形状、位置、尺寸和数量
1、浇注系统2、分型面3、分模面4、加工余量5、型芯6、起模斜度7、不铸出孔
砂型铸造
1、气动微震压实造型2、高压造型 多触头高压造型,垂直分型无箱造型3、消失模造型
特种铸造
1、离心铸造 铸造回转体铸件,可镶嵌金属,大批管类铸件2、压力铸造 铸造薄壁大批生产铸件,可镶嵌金属3、低压铸造(通气充型、加压凝固、放气开模)铸造致密性好的铸件 发动机缸体、活塞等4、熔模铸造 精密铸造 刀具、叶片、高熔点金属的零件5、陶瓷型铸造 精密铸造 模具为主6、壳型铸造 常用于制芯
金属型铸造:特点及应用:1、生产率高便于自动化2、铸件组织细密,力学性能好3、加工余量小,节省材料4、节省场地,改善生产条件缺点:1、金属型不透气,无退让性,易浇不足2、冷却过快,不能形状复杂大型薄壁件3、金属型造价贵,工艺成本高(有色合金铸件,大批量如:活塞、气缸盖、壳体、轴瓦、轴套)
熔模铸造(精密铸造)特点及应用:1、铸件尺寸精度高(铸件无分型面)2、可铸造形状复杂薄壁零件(浇注时温度高600-700)3、耐火度高(可铸造高熔点合金)4、生产批量不限制,可大可小缺点: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用于形状复杂小零件如:刀具、叶片、高熔点金属的零件)
防止浇不足和冷隔的措施
存在没有完全融合的缝隙或凹坑,机械性能下降
金属液未完整充满型腔
1、适当提高铸件温度和压力
2、改善浇铸系统和铸型条件
3.尽可能采用共晶合金或结晶间隔小的合金
4、改变铸件结构(如加大壁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