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这是一篇关于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的思维导图。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中国的国际影响进一步扩大,在国际事务中处于更加主动的地位,有效地捍卫了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安全。
这是一篇关于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思维导图。内容包含: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政策
出口特区:深圳、珠海---1980年改为经济特区
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海南
分布在广东福建的原因:资源丰富、靠港澳华侨多、交通便利有利吸引外资,对着港澳台东南亚,有战略意义
意义:成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宝贵经验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984年14口开放: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扩大对外经济活动权限,给优惠引外资、技术
1985后开4区
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
到1992从南到北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意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本地区发展,带动内地开发。
经济技术开发区
划区域,引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意义:汇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是学习先进经验和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1990浦东的开发,弓箭战略
目的: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三角及长江流域新飞跃
浦东优势: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依靠上海长期经济文化基础,人才产业优势
意义: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经20多年改革,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沿边、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标志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