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固涩剂
有收敛固涩之功,用于治疗气、血、津、精耗散滑脱病症的方剂。凡自汗盗汗、久咳不止、泻痢不止、遗精滑精、小便不止、血崩带下等属正气虚者,皆可用之。
中医内科学个系疾病完整版,自己备考一轮的时候做的,尽量在脑海中形成框架,背熟歌诀(找现成歌诀加以改编或自己总结也可),到后期你会发现中内很好拿分。祝上岸,考研复习可参。
方剂学,涉及总论部分以及分论各个章节的重点方剂,(非全部方剂,为本科阶段涉及的重点方剂),从君臣佐使分析方剂,包含主治应用,复习可参。
中医内科学系列之肺系疾病:系统总结了感冒、咳嗽、哮、喘、肺痈、肺胀、肺痿、肺痨的定义、病因、病机、病位、治则、辨证分型、治法及方药。复习可参
中医内科学全章节完整版,可自行拆分成独立章节,合理运用思维导图,灵活使用分支的折叠与展开。中医内科学系列至此结束。复习可参。
中医内科学系列之肢体经络病证:系统总结了痹证、痉证、痿证、腰痛、颤证的定义,病因、病机、治则、辨证分型、治法及代表方。复习可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思维导图
固涩剂
固表止汗剂
牡蛎散 (4味)
方歌
牡蛎散内用黄芪 麻黄根与小麦齐 固表益气又敛阴 体虚自汗盗汗宜
功效
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
自汗盗汗证
自汗,夜卧更甚
卫气虚,卫外不固, 津液外泄; 心阴不足,心阳不潜 虚热内生
心悸易惊,烦倦短气
汗出日久,心阴耗伤 心神失养
法当 益气固表 敛阴止汗
牡蛎,3.麻黄根
敛阴潜阳,固涩止汗
黄芪
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小麦
养心阴,益心气,清心除烦
涩补并用,以涩为主 气阴兼顾,以气为主
辨证要点
汗出,心悸,短气,舌淡,脉细弱
涩肠固脱剂
真人养脏汤 (10味)
真人养脏木香诃 当归肉蔻与粟壳 术芍参桂甘草共 脱肛久痢服之和
涩肠固脱,温补脾肾
久泻久痢, 脾肾虚寒证
久泻久痢,滑脱不禁 脱肛不收
久泻损伤脾肾, 中气下陷关门不固
腹痛喜温喜按
脾肾阳虚,虚寒内生, 寒邪凝滞
食少神疲
脾虚运化不及
法当 主以涩肠固脱 配以温补脾肾
罂粟壳 2.诃子,肉豆蔻
涩肠固脱止泻
肉桂
温肾暖脾
人参,白术 4.甘草
益气健脾
当归,白芍
养血和营
木香
醒脾导滞,行气止痛
涩温相伍,涩中寓补, 以涩为主; 补中有行,重在补脾
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温喜按, 食少神疲,舌淡苔白,脉迟细
四神丸 (6味)
四神骨脂与吴萸 肉蔻五味四般齐 大枣生姜同煎合 五更肾泻治相宜
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脾肾阳虚之五更泻
五更泄泻
五更阳气当至不至,阴寒内盛 脾阳不升而水谷下陷
不思饮食,疲倦乏力
肾阳虚衰,不温脾阳 脾失健运
腹痛腰酸
脾肾虚寒
法当 温肾暖脾 固肠止泻
补骨脂 吴茱萸
温脾肾,散阴寒
肉豆蔻 五味子
温暖脾胃,涩肠止泻
生姜 大枣
温胃补脾
温涩并用,以温为主 脾肾并补,重在治肾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 舌淡苔白,脉沉迟无力
涩精止遗剂
桑螵蛸散 (8味)
桑螵蛸散龙龟甲 参归茯神菖远加 调补心肾又涩精 心肾两虚尿频佳
调补心肾,固精止遗
心肾两虚之尿频、 遗尿、遗精证
小便频数或遗尿 尿如米泔色
肾阳虚则固摄无权 膀胱失约
滑精
肾封藏失职,精关不固
心神恍惚、健忘
心气虚,神失所养
法当 调补心肾 固精止遗
桑螵蛸 龙骨,龟甲
补肾固精止遗
茯神 远志,菖蒲
宁心安神定志
人参,当归
补气血,调心神
补涩并用 心肾兼顾 气血并调
以尿频或遗尿,心神恍惚,舌淡苔白,脉细弱
固崩止带剂
固冲汤 (10味)
固冲芪术山药萸 龙牡倍榈茜海蛸 益气健脾固摄血 脾肾亏虚崩漏疗
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脾肾虚弱 冲脉不固证
月经量多,甚至崩漏
脾虚不统血,肾虚失封藏, 冲脉不固
经色淡而质稀, 心悸气短,四肢乏力
脾虚气血生化不足, 出血至气血两虚
法当 益气健脾固冲 固涩止血
黄芪,白术
补气健脾
山萸肉,白芍
补益肝肾,养血敛阴
龙骨,牡蛎 棕榈炭,五倍子
收敛固涩
海螵蛸,茜草
血止不留瘀
化瘀止血
补涩相合,以涩为主 脾肾同调,主补脾气 寄行于收,止不留瘀
出血量多,色淡质稀,腰膝酸软,舌淡,脉微弱
固经丸 (6味)
固精龟板芍药芩 黄柏香附和椿根 阴虚血热经量多 滋阴清热能固精
滋阴清热,固经止血
阴虚血热之崩漏
月经过期不止或 下血量多
肝肾阴虚,相火炽盛, 损伤冲任,迫血妄行
手足心热
阴虚火旺
腰膝酸软
肝肾阴虚
法当 滋阴清热 固经止血
龟板,白芍
滋补肝肾,潜阳制火
黄芩,黄柏
清热泻火
椿根皮
固经止血
香附
行气活血调经
甘寒辅以苦寒,意在壮水泻火; 酸收佐以辛行,意在涩而不滞
血色深红甚或紫黑稠黏,舌红,脉弦数
易黄汤 (5味)
易黄山药与芡实 白果黄柏车前子 固精清热又祛湿 肾虚湿热带下医
补益脾肾,清热祛湿,收涩止带
脾肾虚弱 湿热带下
带下色黄、粘稠量多、气腥秽
肾虚有热,损及任脉,气不化津, 津液反化为湿,循经下注于前阴
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蕴而生热,流注于下
法当 补益脾肾 清热祛湿 收涩止带
炒山药,炒芡实
补脾益肾,固涩止带
白果
收涩止带
黄柏,车前子
清热燥湿,利湿
补中有涩,涩中寓清 涩补为主,清利为辅
带下色黄,其气腥秽,舌苔黄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