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建造师机电专业,这是一份关于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的思维导图,希望能够顺利有效的帮助大家通过建造师考试。
编辑于2021-06-11 22:13:41建筑管道工程施工技术
建筑管道工程的划分与施工程序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元件检验→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加工预制→给水设备安装→管道及配件安装→系统水压试验→防腐绝热→系统清洗、消毒
室内排水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预留、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元件检验→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系统灌水试验→防腐→系统通球试验
室内供暖工程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预留 、预埋→管道测绘放线→管道元件检验→管道支吊架制作安装→管道预制→管道及配件安装→系统水压试验→防腐绝热→系统冲洗→试运行和调试
建筑管道常用的连接方法
螺纹连接
管径 ≤80mm的镀锌钢管,钢塑复合,适用于明装管道
法兰连接
直径较大的管道(>100mm),一般用在主干道连接阀门、水表、水泵处,以及需要经常拆卸、检修的管道
焊接
适用于非镀锌钢管,暗装管道及直径较大的管道,铜管
铜管管径<22mm时,采用承插或套管焊接;铜管管径≥22mm,采用对口焊接
沟槽连接
用于消防水、空调冷热水、给水、雨水等直径≥100mm的镀锌钢管或钢塑复合管
卡套式连接
铝塑复合管,铜管
卡压连接
不锈钢,保护水质卫生,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
热熔连接
PPR管道
承插连接
用于给水及排水铸铁管
柔性连接:采用橡胶圈密封
刚性连接:采用石棉水泥或膨胀性填料密封,重要场合采用铅密封
室内给水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元件检验
阀门安装前,做强度试验和严密性试验,抽查10%且不少于1个, 安装在主干管上起切断作用的闭路阀门,应逐个做强度和严密性试验
阀门的强度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5倍,严密性试验压力为公称压力的1.1倍
阀门试验持续时间(s)
管道支吊架安装
滑动支架,滑托与滑槽两侧应留有3-5mm的间隙
采用金属制作的管道支架,应在管道与支架间加衬非金属垫或套管
无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 有热伸长管道的吊架、吊杆应向热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
楼层高度小于等于5m,每层必须安装1个
楼层高度大于5m,每层不得少于2个
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 1.5~1.8m
2 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管道预制
管道的弯曲半径:冷弯>热弯>焊接弯头>冲压弯头
管道及配件安装
先主管后支管,先上部后下部,先里后外,先钢管后塑料管,先排水管后给水管
热水管在冷水管道上方(平行安装);热水管在冷水管道左侧(垂直安装), 上热下冷,左热右冷
①给水引入管与排水排出管的水平净距不得小于1m。 ②室内排水与给水管道平行敷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15m, ③给水管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在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径的3倍
给水水平管道应有2‰-5‰的坡度坡向泄水装置
水表应安装在便于检修、不受曝晒、污染和冻结的地方。安装螺翼式水表,表前与阀门应有不小于8倍水表接口直径的直线管段
保护套管
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2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
安装在墙壁内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
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应用阻燃密实材料和防水油膏填实
管道的接口不得设置在套管内
系统水压试验
室内给水管道,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6MPa
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
塑料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 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得超过 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防腐绝热
防腐方法主要有涂漆,多遍涂刷时,必须在上一遍涂膜干燥后才可涂刷第二遍
管道绝热按其用途可分为保温、保冷、加热保护三种类型
系统清洗、消毒
系统试验合格后,应进行管道系统清洗
先冲洗热水管道底部干管,后冲洗各环路支管
室内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支吊架安装
金属排水管道上的吊钩或卡箍应固定在承重结构上
固定件间距:横管不大于2m ; 立管不大于3m
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4m, 立管可安装1个固定件
立管底部的弯管处应设支墩或采取固定措施
管道及配件安装
室内生活污水管道应按铸铁管、塑料管等不同材质及管径设置排水坡度,铸铁管的坡度应高于塑料管的坡度
排水塑料管应装设伸缩节,伸缩节间距不得大于4m。高层建筑中明设排水塑料管应设置阻火圈或防火套管
排水通气管
排水通气管不得与风道或烟道连接
通气管应高出屋面300mm
在通气管出口4m内有门、窗时,通气管应高出门、窗顶600mm或引向无门窗一侧
在经常有人停留的屋顶上,通气管高出屋顶2m,并根据要求设置防雷装置
屋顶有隔热层的从隔热层板算起
安装未经消毒处理的医院含菌污水管道,不得与其他排水管道直接连接
饮食业工艺设备引出的排水管及饮用水水箱的溢流管,不得与污水管道直接连接,应 留出不小于100mm的隔断空间
系统灌水试验
隐蔽或埋地的排水管道在隐蔽前必须做灌水试验,
灌水高度应不低于底层卫生器具的上边缘或底层地面高度。
满水15min水面下降后,再灌满观察5min,液面不降,管道及接口无渗漏无合格
室内雨水管道,做灌水试验,灌水高度到雨水斗,持续时间1h
系统通球试验
排水主立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应做通球试验,
通球球径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径的2/3.通球率必须达到100%
室内供暖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及配件安装
管道安装坡度
汽、水同向流动的热水管道、蒸汽管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不得小于2‰
汽、水逆向流动的热水管道、蒸汽管道 ,坡度不应小于5‰
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
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其臂长方向垂直安装则必须设排气及泄水装置
上供下回式系统的热水干管变径应顶平偏心连接,蒸汽干管变径应底平偏心连接
辅助设备及散热器安装
安装之前做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5倍,且不得小于0.6MPa,试验时间2-3min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供暖系统安装
盘管隐蔽前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1.5倍,不得小于0.6MPa,稳压1h压降不大于0.05MPa
系统水压试验
蒸汽、热水供暖系统,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1MPa做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3MPa
高温热水供暖系统,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4MPa做水压试验,
塑料管及复合管的热水供暖系统,以系统顶点工作压力加0.2MPa做水压试验,同时在系统顶点的试验压力不小于0.4MPa
室外给水管网施工技术要求
管网必须进行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管材为钢管、铸铁管时,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应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管材为塑料管时,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大于0.05MPa, 然后降至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压力应保持不变,不渗不漏
室外排水管网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埋设前必须做灌水试验和通水试验,排水应畅通,无堵塞,管接口无渗漏
按排水检查井分段试验,试验水头应以试验段上游管顶加1m, 时间不少于30min,逐段观察。
室外供热管网施工技术要求
供热管道的水压试验压力应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在试验压力下10min内压力降不大于0.05MPa,然后降至工作压力下检查,不渗不漏
供热管道做水压试验时,试验管道上的阀门应开启,并应与非试验管道隔断
架空敷设的供热管道安装高度 ,如设计无规定时
人行地区,不小于2.5m
通行车辆地区,不小于4.5m
跨越铁路,距轨顶不小于6m
建筑饮用水供应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管道元件检验
管道直饮水系统应用薄壁不锈钢管道、铜管、优质给水塑料管和优质钢塑复合管
系统水压试验
试验压力均为管道工作压力的1.5倍,且不得低于0.6MPa
暗装管道必须在隐蔽前进行试压。热熔连接管道,水压试验时间应在连接完成24h后进行
建筑中水及雨水利用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中水给水管道管材及配件应采用耐腐蚀的给水管管材及附件
中水髙位水箱应与生活高位水箱分设在不同的房间内,如条件不允许只能设在同一房间时,与生活高位水箱的净距离应大于 2m。
中水给水管道不得装设取水水嘴。绿化、浇洒、汽车冲洗宜采用壁式或地下式的给水栓
中水供水管道严禁与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连接
中水管道不宜暗装于墙体和楼板内
中水管道与生活饮用水管道、排水管道平行埋设时,水平净距离不得小于0.5m。 交叉埋设时,中水管道应位于生活饮用水管道下面、排水管道上面,其净距离不应小于0.15m
高层建筑管道安装的技术措施
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设计,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对给水系统和热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并加设减压设备
泵类设备在采购和安装时应认真核定设备型号、水泵的流量、扬程、水泵配用电机功率
按规定进行严格验收,防止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
应采取可靠措施,设置安全可靠的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及室外补水系统,
管道保温及管道井、穿墙套管的封堵应使用阻燃材料
必须考虑管道的防振、降噪措施(减震隔离,柔性连接)
安装给水排水及室内雨水落管道时应在结构封顶并经初沉淀后进行施工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规定的管材
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可用镀锌焊接钢管
超高层建筑的雨水系统应采用镀锌无缝钢管
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重力流雨水管道系统可采用球墨铸铁管
建筑管道先进适用技术
超髙层建筑管道工程模块化安装
工厂化和装配化
计算机三维技术,分段模块预制
管道防结露措施
无负压给水设备的选用
建筑中水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