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近代教育史
外国近代教育史梳理,包括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等等。
编辑于2022-11-23 17:42:39近代教育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期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
新教教育
天主教教育
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夸美纽斯的教育实践与著作及其世界观
《母育学校》是西方教育史上的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语言学入门》、《大教学论》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创立了教育学的基本体系《世界图解》是欧洲第一部儿童看图识字课本。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使得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观念,强调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和基础。
论教育目的、作用和普及教育
认为人生的最终目的是为达到“永生”;他把教育看作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以及教育对个人的作用,认为一切男女青年受教育的目的和程度应是不同的
论教育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教导的确切的规则只能从自然借取”这是夸美纽斯适应自然原则的基本含义
主要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
激发学生求和欲望原则
巩固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
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原则
论道德教育与健康教育
把世俗道德的培养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培养德行是学校的主要责任
基本德行
谨慎
节制
刚毅
正义
论教育与教学原理
国家对教育的管理
国家既对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有管理教育的最高权利
国家学校体系的构建
建立全国统一学制的主张
采用班级授课制、学年制
编写统一的百科全书式的教材
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
优势
1、班级授课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措施
2、可以相互鼓励,相互帮助
3、便于组织和教学
不足
不利于因材施教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
17-18世纪的英国教育
教育概况
发展是十分缓慢的,教会起主导作用
教育自由理念
初等学校的教学条件差
中等教育具有贵族、精英性质
学制呈双轨制
培根论教育
现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开辟近代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一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所罗门之宫”是一所规模极大的科学教育机构
洛克的教育思想
白板论
功利主义
绅士教育
17-18世纪的法国教育
教育概况
学校那多还是掌握在天主教派手中。1684年建立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了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
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的教育思想
爱尔维修表达了仁人智力,天生平等的观点,倡导人类智力平等说
提出教育万能的口号否定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人是教育的产物
狄德罗的教育思想
法国唯物主义者,启蒙运动和百科全书派的领袖人物
教育作用:我认了爱尔维修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发展人的优良的自然素质,抑制不良的自然素质
主张剥夺教会的教育管理权,把教育交由新的国家政府管理
拉夏罗泰的教育思想
教育权应属于国家
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
教育最终要达到使人民心智完善,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的目标
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改革
三个教育改革方案
第一,主张建立国家教育制度
第二,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与权利,国家应当保护并实行普及教育
第三,在教育内容和教师问题上实现世俗化,科学化,也是大革命中各种教育方案的共同要求
第四,实施普及免费的教育
17-18世纪的德国教育
教育概况
整个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康德论教育
康德是第一个将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堂的人
观点
第一,人性中既有善也有恶,重视教育对理性的塑造
第二,自然人与有道德、有理性的文明人做对比
第三,把全部教育分为体育、管束、训育和道德陶冶四个部分
17-18世纪的俄国教育
16-17世纪的文教复兴和18世纪初的教育改革
18世纪中期和后期的教育进展
17-18世纪的美国教育
殖民时代的教育概况
建国初期的教育和教育理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
对空想社会主义者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
对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批判
关于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
关于教育生产劳动相结合
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或社会关系决定教育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变化,教育也必然在发展变化,所以教育具有历史性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对社会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继承性
马克思又指出,一方面,为了建立正确的教育制度,需要改变社会条件,另一方面,为了改变社会条件,又需要相应的教育制度
论教育与社会生产
教育是劳动生产和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教育是科学知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还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场所
论人的本质和个性形成
马克思、恩格斯明确地将实践的观点纳入关于人的形成发展理论
论人的全面发展
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世纪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
19世纪的德国教育
教育发展概况
1840年,福禄贝尔成为影响世界的学前教育家
19世纪之后初等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得以扩展和丰富
1810年,普鲁士规定教师的考核工作由教育代表团承担
费希特论国民教育
国民教育的作用在于提高国民的精神素养,培养国民的爱国精神,理性意识和独立人格
国民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合格的公民
第斯多惠论教育
教育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的在于培养激发“为真善美服务的”主动性
19世纪的法国教育
教育发展概况
法国中央集权式教育管理体制确立于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
七月王朝时期扩大初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第三,共和国初期确立了国民教育义务、免费、世俗化三大原则
涂尔干论教育
教育功能
教育在于使年轻一代实现系统的社会化
教育还可以将个体适应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能力进行代际的传递
19世纪的英国教育
教育发展概况
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初等教育的发展
中等教育改革
高等教育的发展
思宾塞论教育
论教育目的与课程
教学原则与方法
教学应符合儿童心智发展的自然顺序,具体表现为,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
儿童所接受的教育必须在方式和安排上与历史上的人类教育相一致,思宾塞认为,儿童倾向于按照人类掌握知识的同一序获得知识教育,应在小范围内重复人类文化
教学的每个部分都应该从十堰到推理教学,应从纯粹实验入门,应该在积累了充分观察后才开始推理
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和推论
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视实物教学
赫胥黎论教育
对传统教育的批判
强调科学教育与自由教育
19世纪的美国教育
1751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首创文实中学
在办学形式上,以私立为主,公私并重
19世纪的俄国教育
教育发展概况
1804年实施《大学附属学校章程》
19世纪70年代的教育复辟
乌申斯基论教育
缔造了俄国女子师范教育
教育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人
19世纪的日本教育
教育发展概况
教育管理体制的演进
中等教育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发展
改东京大学为帝国大学,帝国大学由大学院级分科大学组成
师范教育
1886年颁布的《师范学校令》
福泽谕吉的教育思想
福禄贝尔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福禄贝尔是19世纪著名的教育家,幼儿园的创立者,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奠基人,被称为“幼儿园教育之父”
论教育的基本原理
统一的原则
一切事物的本质都是联系的
帮助人类逐步认识自然人性和上帝的统一,这就是教育的任务
顺应自然的原则
教育、教学和训练的最初的基本标志必然是容忍的、顺应的
发展的原则
人的成长也必须服从两条互相补充的原则:对立与调和。对立调和法则是一切运动的原因,亦是人的发展的原因
创造的原则
人也应像上帝一样进行创造
幼儿园教育理论
幼儿园工作的意义与任务
幼儿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补充而非代替
幼儿园教育方法
幼儿园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是自我活动或自动性
幼儿园课程
游戏与歌谣
福禄贝尔恩物
作业
论学校教育
强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密切联系
呼吁重视艺术教育
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手工训练作为学校的正式科目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具有双重理论基础及伦理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教育性教学原则
教育是以道德的养成为最高目的
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道德教育
六种基本的措施或方法
维持的训育
起决定作用的训育
调节的训育
抑制的训育
道德的训育
提醒的训育
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经验、兴趣与课程
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课程的内容必须与儿童的日常经验保持密切的联系
统觉与课程
儿童发展与课程
儿童发展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婴儿期
幼儿期
童年期
青年期
赫尔巴特的教学理论
“教学进程”理论
单纯提示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
分析教学
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兴趣活动四阶段
注意
期待
要求
行动
教学活动四阶段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传播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生平与教育活动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享有世界盛誉的瑞士著名教育家
教育实践活动
1768年建立示范农场
1774年建立孤儿院,收容6至18岁的穷孩子50余人
1798年,裴斯泰洛奇在斯坦茨城组建一所孤儿院,收容了80多个5至15岁的儿童,并力求将孤儿院办成一个充满亲子之爱的大家庭式的教育机构
1799年到1825年,裴斯泰洛奇来到布格多夫一所小学任教
1805年建立了伊佛东学校,设立小学,中学和师范部
论教育目的
裴斯泰洛齐认为
教育的首要功能应是促进人的发展,尤其是人的能力的发展
“心、脑、手”三种天赋的基本能力
子主题
“人只有通过艺术,才能成其为人”。这里所说的艺术,也就是教学或教育艺术
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
教育与社会需要结合
论教育心理学化
教育目的心理学化
教学内容心理学化
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
让儿童成为他自己的教育者
论要素教育
德育
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
把爱逐步扩大到爱,所有人,爱全人类,这是德行的最高要求
智育
教学应从教学的基本要素开始
改进初等学校的教学科目和教学内容
体育
目的:通过对身体的操练发展和谐,增进儿童的一切身体能力
各种关节的活动应试体育最简单的要素
论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
语言教学
一是发音教学,首先应让他们练习听音
二是单词教学
三是语言教学
算数教学
整数教学
分数教学
重视心算
测量教学
测量
绘画
书法
初步几何知识:直线、角、正方形、曲线、圆形
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裴斯泰洛齐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卢梭的教育思想
生平、活动与主要著作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自然神论
天赋人权
社会契约论
最高目标
自由平等博爱
《爱弥尔》
论人的天性
自然是善的,人性是善的,只是社会把人变坏了
人天生具有爱心和怜悯心
顺从自然的秩序,良心人人皆备
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
自然教育的基本含义和培养目标
自然教育是关注人性中的原始倾向和天生的能力的教育
自然教育的最终培养目标是“自然人”
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把孩子看做孩子
要贯彻遵循自然的消极教育
教师在教育中的中心位置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不再是被动受教,教师也不再是主宰一切
自然主义教育的实施
教育的四个阶段
婴儿期的教育(0到2岁)
应以身体的养育和锻炼为主
反对娇生惯养
儿童期的教育(2到12岁)
锻炼的是感官并继续发展身体
反对在这一时期让儿童读书
青年期的教育(12到15岁)
培养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
不要让孩子学习,他不可能理解的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
青年期的孩子应当学会劳动
青春期的教育”(15至20岁)
接受道德教育及宗教教育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应从发展人的自爱自立开始
宗教教育提倡自然神论要青年,凭着良心和理性信奉上帝
女子教育和爱情教育
积极主动和身强力壮的是男子
消极被动和身体柔弱的是女子
小家碧玉,贤妻良母,是其教育的目标
论理想国家的公民教育
公民教育理论培养热爱祖国的道德,公民政治家
强调体育的重要性
自然人与公民的关系
自然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自然人,在社会契约基础上结成政治共同体,所以自然人自己通过契约公意构成的新社会的好公民
公民教育是以民族的形式塑造一个具有民族的心灵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