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思维导图
内容包含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三国与西晋
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刘备定都成都,史称蜀,孙权定都建业,国号吴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西晋灭亡
十六国割据转为南北朝对峙
东晋与南朝
317,司马睿定都建康,史称东晋
北方人民南下,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江南开发
十六国与北朝
北魏孝文帝改革,民族交融
迁都洛阳
改贵族籍贯
穿汉服,说汉语,改汉姓
鼓励通婚
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打下基础。
隋朝取代北周统一全国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隋朝兴亡
581年,隋文帝定都长安
建设
建粮仓
兴建洛阳城
开通大运河
贯通南北,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重要作用。
民不聊生(罪在当时,功用千秋)引发大规模起义
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出现了开明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唐玄宗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对外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贞观初年击败东突厥可汗
744年平定后突厥汗国
与吐蕃联姻,文成公主入藏
封靺鞨族栗末部首领为渤海郡王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唐玄宗统治末期,出现外重内轻局面
安禄山安史之乱
唐军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边防空虚,吐蕃占领疆域
形成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统治力量
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加剧,黄巢起义爆发
907年朱温称帝国号梁,唐朝灭亡
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选官制度(人才保障)
九品中正制
看重家世,维护士族特权
隋朝废九品中正制。形成科举制度
使中下层读书人相对公平参与政权,扩大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三省六部制(组织保障)
三省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中书省
草诏
门下省
审核
尚书省
执行
六部
吏,户,礼,兵,刑,工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赋税制度(财税保障)
魏晋时期租调制
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
780年实行两税法
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儒学、道家与佛教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
确立儒学正统地位
佛教本土化
道教在民间流传
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进程有了新的发展
隋唐时期
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中期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文学艺术
文学
魏晋南北朝
建安文学
东晋田园诗
唐朝
李白杜甫
绘画
东晋顾恺之
唐朝吴道子
科技
南朝祖冲之圆周率
《禹贡地域图》
《齐民要术》
隋唐
赵州桥
雕版印刷术
火药
天文学
中外文化交流
玄奘西行取经,成为佛学大师
鉴真东渡日本
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