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溢水杯未装满会导致什么结果?(先要补齐液面,导致本该去往烧杯的水,停在了溢水杯中,不知道产品调性是否喜欢这种诗意而逻辑顺畅的表达,还是只追求准确严谨即可)
2.溢水杯还有水在滴的过程中,匆忙移走烧杯会导致什么结果?(本该算在G排中的水,还停在了半途中,那么测出的G排就少了,一种特殊的水挂壁)
3.烧杯往小桶中倒水 未倒干净会有什么结果?(本该算在G排中的水,滞留在了小桶中,导致测出的G排小了,以上三个“本该” 都是对G排的影响)
4.能否不用烧杯?这种情况下空桶放在哪里?(涉及到一种过程的优化思维,有一种目的倒推方法的逆思维在里面)
5.物块触底,对实验有怎样的影响?(杯子底部给物块的支持力“冒充”了浮力,让浮力的测量值变大了
6.物块未完全浸没 能否完成此探究?(对主流浸没做法的反思,从而窥探探究的本质,只需要测出进入时对应的F浮和G排即可,甚至,可以做成连续过程,测出多组F浮和G排的值)
7.物块换成密度小的木块 泡沫邓能否完成此探究?(本质与6相同,因材料引起的不能自发的浸没)
其中第5、6、7点在目前的参考大纲中未见到,是否在别的视频切片中有了?不需要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