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概论 第六章
文学概论是文学理论的初步。 随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运动,文学思潮的发展而发展。 本图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介绍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六、文学的风格、流派与思潮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主要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呈现出来的作家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一、文学风格的特征
独创性
文学风格的独创性是衡量作家创作个性及其文学价值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稳定性
文学风格的稳定性是指作家的风格从形成时起,会在一定时间里保持基本稳定和延续
风格的稳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一个作家的风格也可以是变化的
多样性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主要是指由不同作家的不同风格形成的,总体上的风格差异性和丰富性
文学风格的多样性,往往是一个时代文学发展与繁荣的重要标志
二、文学风格的形成
要素
主体要素
风格的主体要素是指作家在生活和创作实践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气质,审美趣味艺术才华写作习惯等
客体要素
风格的客体要素是指文学作品的体裁,情节,结构,表达方式,修辞技巧等形式要素及题材,主题等内容要素
过程
构成风格的主体要素和客体要素是通过动态创作过程统一在一起的
首先,风格的生成,始于作家感知世界方式的独特性
其次,风格的确立,关键在于作家自觉地去寻找一种与其创作个性相匹配的言语基调
最后,风格的成熟源于作家的认识力度
三、文学风格的分类
二分法
八分法
九分法
正确认识文学的风格,有助于增进对于文学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既提高文学品位,又推动文学的创新和发展 功能:一是风格的创造功能,二是风格的历史功能
文学流派
一、文学流派的形成
原因
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
相近的文学观念和主张
相近的题材
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
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
大众传媒和现代教育
时代与民族
二、文学流派的多样性
文学流派影响一个时代文学的发展与走势
不同文学流派的相互竞争,推动文学的发展
文学思潮
文学思潮的形成
文学思潮与时代风云和社会思潮的激荡攸切相关
文学思潮是时代思潮的一部分
在中外文学史上,文学思潮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具体内涵不尽相同。在西方不少时代的社会变化都受重大思潮影响,文化变迁与文学思潮在社会变革中往往起到先导作用
二、文学思潮的特征
弥漫性
一种新的思潮,一经产生就会在更广大的时空内扩散,并产生深刻的影响
随着社会现代化,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弥漫性不断被加强
在世界文学的现代化进程中,文学思潮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不发达地区流动的现象又特别明显
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也深受西来思潮的影响
兼容性
越到当代诸多思潮,越发呈现出多样化,同时又交叉互渗的趋向
三、文学思潮的多样性
西方现代文学思潮
浪漫主义
基本特征: 第一,崇尚想象。 第二,主张回到自然。 第三,常用象征与神话。
现实主义
基本特征: 第一,客观性。 第二,典型性。 第三,批判性。
现代主义
特征
常常追求形式和文体上的创新,探索无人问津或隐晦不明的主题,或以支离破碎的话语,追求暗示的效果
着力刻画个体心理现实
致力于揭示个体生存的荒诞性
以其抽象化、不连贯性和剧烈震荡等新型写作模式而显现出较强的先锋性,曲折的传达出对西方社会危机的拯救意图
后现代主义
基本特征: 第一,平面化。 第二,断裂感。 第三,零散态。
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小说革命潮
1902年,由梁启超首倡而兴起的,将小说提升为文学的最高体裁,并赋予社会启蒙重任的文学思潮
以开启民智为目的,积极倡导白话文写作,广泛采纳代表现代文明的声光化电等新事物与新名词
五四文学潮
1917年前后兴起的崇尚民主与科学启蒙,倡导进化论历史观,推崇白话文写作的文学思潮
代表作家有陈独秀,胡适,鲁迅,郭沫若等
左翼文学潮
这一文学潮以自觉的无产阶级革命意识做指导,努力描绘中国社会走向革命的必然性,对人民群众的命运和未来生活理想有着积极的关怀和丰富的刻画
新时期文学潮
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陆续出现的文学复苏,勃兴和大发展的若干文学潮流的统称
主要包括在70年代末和整个80年代先后出现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乃至先锋文学等诸多潮流
这其中的作品大都以奔涌的激情,青春的气息,浪漫的想象或冷峻的现实关怀,力图理解历史变迁,面对现实问题,挖掘民族活力,抒发个人情致民族忧思和时代关怀
四、文学流派与文学思潮的关系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在于两者都是通过作品和作家而产生影响力,并从文学界延伸到社会和历史之中,两者常出现重叠交叉,只称都有混同的现象
文学思潮体现出特定历史时空中的整体性趋向,透露一定的理念,支配性传达出某种和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东西思潮,概念本身的比喻朝也强调了文学活动的某种整体性和系统性取向,而文学流派强调的是派往往只是追踪和李青创作领域中的特定作家群体,虽然其生成因素体现出在思想实践和成果方面的某种趋同性,但从总体上来说,流派概念强调的是作家的集合
文学思潮突出了某种合规律性和目的性的思想体系,而流派只涉及作家的派别,其形成的基础和聚合的标志,主要还是作家集合的流派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