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协调第七讲
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协调第七讲思维导图。该导图介绍了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等。
国际间接投资亦称“国际证券投资”。国际商务方式之一。在国际证券市场上通过购买外国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外国企业或政府发行的债券等有价证券,来获取利息或红利的投资行为。本图总结了相关知识。
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及内容知识总结,包括技术的含义和特点、技术的种类、知识产权和计算机软件等内容。
国际商务谈判思维导图,典型的未来激励,强调自己将给对方带来长期利益,可以向对方说明其他大公司有地位、有实力、有条件的人也接受了相同的条件。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费用结算流程
租赁费仓储费结算
E其它费用
F1开票注意事项
F2结算费用特别注意事项
洛嘉基地文件存档管理类目
CFA一级Ethics-standard思维导图
货币政策对黄金价格的传导机制
云报税(个税)
收入
第七讲:经济危机、经济周期与国际经济协调
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
一、有关经济周期理论
经济周期:经济社会中有规律的总体波动,表现为国民经济扩张与收缩的不断交替运动。
马克思主义周期理论
四阶段: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
长波理论
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存在着一个50-60年的长周期。 每个周期当中又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时期,各持续20-30年。 一般上升期繁荣年份比较多,而下降期则以萧条年份为主。
长波形成的原因: 技术创新的因素。 “火车头”因素。 后进国家的经济突变。
总共经历了5个长波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概况
(一)1948—1952年的经济危机 (二)1957-1958年的经济危机 (三)1969-1971年的经济危机 (四)1973-1975年的经济危机 (五)1979-1982年的经济危机 (六)1990-1993年的经济危机 (七)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
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的特点
1、经济周期的阶段性不明显
原因: 1)政府加强对经济周期的干预和调节 2)经济和技术实力 3)战争对于延长再生产周期也有一定的影响。
2、生产下降幅度较小,打击程度相对较轻
原因: 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调节作用的加强 2)国外转嫁危机 3)科技进步新兴产业,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
3、生产过剩危机和财政金融危机交织发生
4、周期性危机与结构性危机交织发生
结构性危机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国民经济结构和部门结构的急剧变动而引起的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长期、严重的比例失调。
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高失业率呈现出长期化趋势; 固定资本投资长期呆滞
5、“滞胀”一度成为普遍现象
产生“滞胀”现象的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西方国家政府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结果
6、经济周期与科技产业息息相关
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一、西方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一)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二)货币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三)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二、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一)宏观经济目标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二)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
1. 财政政策 2. 货币信用政策 3. 收入政策 4. 产业政策 5.实施指导性计划 6. 重视经济立法,以法规规范经济行为 7. 国家对国际经济关系的调节
三、西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整
1. 减少政府干预,强调市场机制 2. 实行税制改革 3.紧缩财政政策 4.调整产业政策
四、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影响
(一)国家推行反周期政策,减轻危机的严重程度。 (二)国家扩大采购和社会福利开支,有助于缓和各种社会矛盾。 (三)国家计划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四)灵活的货币政策使通货膨胀压力减小。 (五)国家对科技、教育大量投资,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 (六)国家宏观调控的局限性
国际经济协调
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定义
国际经济协调是指世界各国政府为了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并促进其发展,对国际经济活动进行联合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行为
国际经济协调的主要形式 国际经济组织的协调 区域经济联盟的协调 政府首脑会晤的协调
二、国际经济协调的发展
1、战后初期-70年代初期国际经济协调建立与起动时期 2、70年代初-80年代初国际经济协调频繁的时期 3、80年代中期-至今以西方大国为主的多层次全方位多边国际经济政策协调时期 4、90年代中期-至今
多边协调与区域协调并举
三、国际经济协调的动因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国际经济协调; 世界经济中出现的危机和冲突; 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国际竞争加剧。
四、国际经济协调的经济效应
积极作用
减轻各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 缓和各国经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抑制了通货膨胀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
局限性
缺乏约束力和彻底性; 缺乏公正与平等性; 目标与效果非趋同性;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首脑会议政治色彩多于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