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考省考数量关系
2022最新国考省考考试,名师系列带备注理解,视频直接不看或者辅助看,节约时间,内容详细,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6-28 16:30:48数字推理
基础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质数型数列
周期数列
直接递推数列
五大题型
I. 多重数列(难度低,特征(长≥8个,两括号)明显)

含括号是奇数项分不了组,只有含括号是偶数项才能分组(两两一组)
如果有两个括号更可能是交叉
有很多多重数列即可以交叉又可以分组,含括号偶数项的情况
交叉后是二级做差数列,那么一级的另外一组交叉一般直接是一个等差数列做信号
类型
1. 交叉数列
2. 分组数列
步骤
比较长的先暂定为交叉或分组
看奇数项还是偶数项
奇数项交叉
做差或者商验证
偶数项交叉或分组
先交叉做一级差或者商,不行直接看分组
II. 做商多级数列12%(比作差简单)特征是数字间有明显倍数关系
有0肯定不做商
III. 分式数列(特征最明显)

1. 分组规律型

2. 交叉影响型

3. 广义通分型

4. ※反向约分型(最难)占80%
共同点

数列中
做题步骤
先试试分子和分母都试一下能不能通分,能通分后有没有规律(如果出现两个1之类的大概率不是通分型)
如果没有规律或明显不是通分,那么就扩大其中比较明显的一个分子再尝试(即反向约分)
例题

14*3太大,大概在14-45之间乘以2最妙
5. 小数、根数

IV. 幂次数列(有明显特征,难度中等偏简单)
必背


主要形式
1. 基础幂次数列(不考了)
2. 幂次修正数列
1. 恒定指数(最简单)

2. 恒定底数

3. 变化指数

4. 常数修正

5. 等差修正

6. 正负修正(用多级做差也无法转化)

六种题型不用分辨是哪种,在知道是幂次数列的前提下,转化后自然就知道了
两个重点
I. 
II. 
V. ※多级数列(无明显特征)
1. 做差多级数列80%(无任何特征)
二级56%
1. 二级等差数列(最简单)
2. 二级等比数列
3. 二级其他数列
三级24%
1. 三级等差数列
2. 三级等比数列
3. 三级其他数列
2. 做商多级数列12%(比作差简单)特征是数字间有明显倍数关系
有0肯定不做商
3. 做和多级数列7%(无特征,但是加出前两个一般就能看到特征)
4. 做积多级数列(几乎不考)
VI. ※递推数列(无特征,但可以看整体趋势)
特点:
题型
I. 基础型
II. ※修正型(占80%)
两种方法联合使用
整体趋势法(招式)
操作简单,只能解决95%题型
核心
六个字:看趋势→作试探

和方积倍按理说一试就试出来了不要做过多停留
倍数实验时取最接近的试
如果只有一项是符号肯定不是乘除,判断是加还是减可以看趋势
例

出现符号的时候9小于15了,所以应该是后减去前
子主题(内功)
算的快,可解决全部题型,要求对数字敏感
圈三数法
圈两数法

VII. 小数数列
可能是做差,也可能是像分数数列一样分组点的左和右
VIII. 表格类
行相加或者列相加均相等
例


要领:特征→做差→递推

数列的极限是三个数有规律,才能推出第四个数
数量关系
计算题
数字推理题
做题经验
1. 男女分组的意义
看到分组想到倍数
n个人一组,这个倍数就是n
看到倍数想到倍数法,带入选项
例

2. 复杂分式化为简单分式

3. 55/6=9又1/6
5/9余数是5
24*25=600
4. 求百分比(设百分比为X)比如浓度等,可以不加百分号,比较好算
5. 甲的工作效率是乙的N倍=甲:乙工作效率=N:1
甲的工作天数是乙的N倍=甲:乙工作效率=1:N
6. 素数就是质数
7. 翻日历

七天没翻,所以今天是第八天了
8. 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约数
先求其中两个再与第三个求
9. 约数个数



分别是:1,2,4,23,46,92

数的性质
1. 有些数一定是正整数的性质可以利用,把选项带入方程可排除错误答案
2. 看一个数能不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把除数质解,看被除数是不是符合是这些质数的倍数关系
3. 看倍数关系经常是列出方程后,利用答案倒减某个数的结果来看是否符合(特别是3、7、9、11、13出现小数也不会抹去)
4. 几个连续奇数/偶数和是X,那么平均数就是这几个数的中位数,可推测出这几个连续数
5. 连续数字中所有某类特质的数的总和的平均数=这里面最小数与最大数求和的平均数(除以2)

等差数列平均数也可以用(最小数加最大数)/2得到
例题


可以分别求个十百千万位数是的平均数*对应的位数=总的平均数
6. 等差数列求和及平均数思维
例题

先求出日期数字之和(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再求出每个人日期之和(均等)
推算出每个人的值夜班具体日期
7. 如果有n个奇数项,(n-1)个偶数项,一共就有2n-1项(一定是奇数个总数)
考点:且奇数项平均数=偶数项平均数
如果有n个奇数项,n个偶数项,一共就有2n项(一定是偶数个总数)
如果有n个奇数项,不可能有n+1个偶数项,因为第一项是奇数项
8. 余数的性质:余数一定小于除数(分母是除数)

先单独看余数最大是52
再单独看商最大是999/53=18几则最大是18
求余数最大52时商是多少
基于
例:如果5/4余1,那么商是多少(5-余数)/4
先看被除数最大时,如果余数是52,商是多少
(999-52)/53(这个不变)=17.几
所以如果满足都是整数的情况,余数是52,商应该是17
这个数就应该是(x-52)/53=17,这个数是953(仅为验证用,其实前面那一步得到17就可以了)
商最大18时余数45<余数最大52时商17
9. 巧用余数做循环题(循环是指固定一组,其他的都是这一组的复制)
知道了一个循环的起点(为第一个),和一个循环的总数n,那么第X个位置就是1、先求X/n的余数2、从起点(第一个)数到第余数个,数到的位置是啥就是啥

第136个,136/7余3,即第三个是小说

注意2050年相对于2011年是第40年,所以40/12,余4是马年

这种题的数列的余数也是循环的,得到循环正常做即可
其他周期循环题


每3一周期,每周期前两个是不能被3整除,第100个就是第50个周期的第2个数
年份月份日期天数
基本规律
1357810腊31天永不差
4、6、9、11,30天
润2月29天,平2月28天
4的倍数是闰年;整百年份,400倍数是闰年
一个月最少有4个星期日,最少有四个完整星期
一个整星期是7天,所以4个整星期是28天
例题

I. 8月份比四个整星期多了3天
II. 22个工作日说明休息了9天
III. 多的三天里面有一天是休息日
IV. 结论:第一天是周日或者第三天是周六
每周的星期几与下一个星期几都是差7天(第7天(不包括上个星期几)是本身)
例题

I. 因为是一个月内,一定是1、3、5个周日是偶数
II. 第一个周日与第五个周日相差28天
III. 因为日期都是偶数,且在一个月内,还差了28天那就是月初和月底,月底日期一定大于28号,只能是30号,30-28=2号,2号是周日,9号是周日10号就是周一
IV. 方法二
一个月最少有四个周日,最多有五个周日,这里是三个周日是偶数说明肯定是有5个周日,那么按最长31天算,第一个周日31-28就是在前三天中,是偶数所以肯定是2号
每周播电视剧问题
算出一周一共播放几集电视剧,那么如果周三开始播,到下周三之前播了一周的总集数量
一周播八集,播了35集,周三开始播,那么用余数法也可以,35/8余3,周三周四周五,得到第35集是在周五播出
今天是周四、再过六天是周四、不算今天第七天是周四,算今天第八天是周四

每隔n天,那每个循环就是n+1天去一次
做题技巧
1. 问:几月几号后第X天是几月几号
2. 先根据X数估算过了几个月(按30天/月估算)
3. 再减去实际每个月份少或多于30天的天数
得到的数字就是过了这些天实际是几月几号
基于:因为4月1号过30天是5月1号
过当月的总天数就是下月的当日
4. 再减成实际问题中问的天数,减得数字往前推就是答案
5. 过6个月,则计算月份天数时只看起始月份到第五个月份的天数
例题

按3个月/90天算,过2+3+4月的总天数(28+31+30)或(90-2+1)就是5月的当日
过89天是5月15日,过80天就是15-9=6
第89天是(第)15号,则第80天是(第)6号

最小公倍数30,说明30天一个循环,不包括周三
时差问题


时间变化(钟表时间的变化)=飞行时间+两地时差(正或者负)
都是过一个循环是当日,第循环日(不包括上个循环)是本身
如果是2号,就是2+7=9号就是下个循环的当日
第96减去第35=61,可以当成第1-第61,第1就是第36
典型错题
极限思维

考点
参赛人数与参赛名次之和是等差数列求和关系
平均数思维
整数思维
极端构造思维
容斥原理

上午活跃+下午活跃-上下午都活跃=N-上下午都不活跃
上下午都活跃=N-上下午都不活跃-上下午有出现不活跃
上下午都不活跃=0
其实上下午中有出现不活跃的情况就是只满足上午活跃、只满足下午活跃的集合


能教英语日语是包含三种都能教的情况的

考点:极端思维+容斥原理
不要与极端容斥混淆

知道了A+B+C(即x+2y+3z),求A∪B∪C(即x+y+z),可以不求x直接用前面减1y和2z
概率

无绿有黑或白=无绿-无绿无黑无白
比赛获胜概率问题
注意点:前两局能奠定胜局的话,第三局是否获胜的概率可以无视了


解题思路,把所有情况穷举出来相加即可
浓度

一定浓度的溶液,加一定溶质和溶剂,他变浓还是变淡的判断方法

最大公约数

两段打孔,除以最大公约数后还要加个1
最小公倍数
都是解重合
小数的最小公倍数
0.8和1
看成8和10,最小公倍数40,再缩回,则为4
解循环

一个10一个12要想循环回当前的组合就要用最小公倍数,即再过60年(第61年),直接1921+60即可
解植树

如果要少挖洞则要看每几米重合一次(重合一个洞),则算0.8与1的最小公倍数
每4米少挖一个洞,则原来的洞能用的有10个
如果是每2米少挖一个洞,则原来的洞能用20个
再看新的距离下需要几个洞:40/0.8=50个洞
新挖洞为:50-10=40
如果是每2米少挖一个洞,则新洞是50-20=30个
环形跑道套圈

每追到一次就比另个一人多跑了一圈的距离,所以碰到三次多跑了1200米。实际跑了1600米
然后根据多跑了多少米返推碰到了几次
循环比赛

考点
循环比赛总分算法
比赛中的极端构造法
路程问题

优先考虑列方程,不用动脑
B
插空法

技巧
用少的元素插多的元素
道路两侧,相同元素,平均分配,无论松树还是柏树都只有一种情况
然后不同两测分别用插空法,所以二步相乘:
几何面积

三角形ABO与三角形CDO是相似三角形,各条边以及高都是1:2
0点如果是AO:OC=1:2,则也同比例分段了BD与高
面积扩大(直接设数法大胆设1即可)

9

1.21

20

8天
代入法
直接代入法

使用情形
正面不会算就看选项代入
技巧
1. 能被X整除可推出是X的倍数,X是除数是分母
2. 看乘积结果有几个0看乘数质解后合计有几个2几个5,数少者(一般是5)
3. 不能被X整除,那么所有乘数质解后不能全覆盖X质解的那部分
例题

像这种一做就蒙的,一定记得试试能不能用代入法
直接倍数法

使用情形
使用选项代入法时,可以根据分析出的倍数关系,排除或锁定答案
技巧

看末位

看末两位(00也可以)

看末三位(000也可以)

看所有位之和




能被7、11、13整除
主要针对三位数
看末三位与之前的差
尾数有几个0,那么他的倍数至少尾数也会有几个0
例:23425一定不是460的倍数
3、7、9、11、13出现小数也不会抹去
因子倍数法

技巧
1.涉及小数倍数,其结果就带有小数带3、7、9、11、13因子的倍数
2.方程式中提取公因式

也就是说3、7、9、11、13这几个数的倍数不管怎么扩大,这几个数是一定摆脱不掉的

比例倍数法
a:b=m:n,则a:m=b:n
适用情形

启示:丙占总数的1/5,乙占总数的1/2
技巧
1. 知道甲占总份数的量(比例),乙占总份数的量(比例)后用最小公倍数假设总量,最后得到甲乙丙的量(份数)
2. 有多少份,结果就是多少的倍数
3. 工效:单位时间工作量
4. 有些题只需要求出二者的比例,然后代入选项哪个符合占比份额的倍数关系哪个就是答案
5. 分阶段式方程:
通过合买价格推出合买单价是144
通过合买单价144推出合买数量113
通过x+y=113代入选项,反过来推合理范围,能排除两个人都是同一阶段的情况的选项
锁定两个人分开的时候各自所在的区间,就可以联合解方程了
假设法
划归为一法

使用情形
两个以上人或物的a/b=c,其中只知道这两个人的一个部分的确定量例如时间(相当于也知道了另外两个量的比例),两个人或物的其他部分全是倍数关系,没有具体数值
原理
设其中一个量A,由于比例关系那么对应的B可以用A的倍数来表示且这两个一定是互相对应的进行变化(自己老是忘这一点!!!)
因为最后发现这个A是可以约掉的,这样求真正的x就变成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不管A设为多少都能算出x了
技巧
1. 设数字的时候一定要看清对应关系是相除的还是相乘的,再设数/未知数
例如题目已知
那么第一反应是设速度粗的是1,细的是2
但是!:这样也意味着你同时假设了蜡烛的长度是2,这个千万不能忘!!!
2. 甲是乙的A/B倍=甲比乙为A:B
例
A是B的1/5,A:B=1:5
A是B的2倍,A:B=2:1
3. 
数量先x、数量后y有比例关系,总售价w、总成本z有比例关系,求总售价/数量后与总成本与数量先的比例
w/y比上z/x的关系就是确定的,但是xy/wz不能确定
也就是说只有在两个数的比例关系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设数
这里要注意后亏损的1/5并没有说是在先亏损得1/4的基础上
最后问的是两个数的比例关系,说明这两个数可以随意假设,没有绝对量
4. 比之前怎么多了多少少了多少之类的题,之前的具体数没告诉说明不影响差异数,假设一个数然后强列式子
例题

巧设数字

设总电量是210,而不是设1
比例假设法

适用情形
给出比例的同时还给了两个条件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多了多少
技巧
1. 一个占总量1/5,一个占总量1/3那么总量就可设为15
2. 有了比例,有了差值绝对值,就可以知道所有的数值了
3. 如果(甲+乙)/甲=m/n,mn互质,则乙占m-n份
浮动主题
方程
基本方程

技巧
1. 出现比例关系的时候可以设甲3x,乙5x这样,方便理解
a:b=3:2,设为3x,2x
a:b:c=4:3:2,设为4x,3x,2x
2. 哪个未知数能覆盖全部就设哪个为未知数
例


正确的设法,直接设总数为X
3. 没有头绪的时候就先直接设
4. 数学里的和差同性是指任意两个数的和如果是奇数,那么差也是奇数;如果和是偶数,那么差也是偶数。奇偶同性可用公式表述为: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两数和差是奇数,那么二者一定一奇一偶
比例方程

技巧
1. 分子或分母相减能抵掉未知数时使用,可简便计算
2. 
3. 

出现这种式子用代入法
不定方程
不定型(没有限定条件)

使用情形
不定式方程有好几组解,题目只要求出一组就能答题
技巧
1. 没有条件,指定特值,比如设其中一个未知数是0
2. 工程问题只知道天数,先按照天数的最小公倍数设工程量
3. 如果一个题中一个数字条件都没给,那就全设成1
例

确定型(有限定条件)

使用情形
不定式方程,但未知数有限定范围比如正整数等
技巧
1. 倍数性。利用倍数关系,验证选项。
(29=7x+4y)这种提不出未知数没头的情况没法用(提不出公因式)
(32=7x+4y,7x=4(8-y))这种就把没头y找出来了8-y一定是7的倍数,同时x一定是4的倍数,所以y=1,x=4的倍数(能提出公因式)
2. 奇偶性。(29=7x+4y),29是奇数,4y是偶数,7x一定是奇数才行
3. 有限定范围的不定方程确定型,一定不能随意指定特指
4. 平均数思维2,(1)有大小排序的数字,他们的总和已知情况下同时可知平均数,然后最大的数一定大于平均数,最小的数一定小于平均数。(2)两个未知数x>y,那么28=4x+3y,x大于4,y小于4
不定性方程确定型,可以直接用选项代入法锁定答案
浮动主题
应用问题
工程问题

只知其一用假设
技巧
1. 数比较大不知道假设哪个,假设单位效率为1
2. 数比较多就先别急着算数,先把式子列出来,最后化简
3. 题目隐含的条件不明确或者未告知的统一用最简方法假设
例

新增
例题

1. 总的工作量一定,所以前后相等
2. 在计划时间内,乙的工作量一定,所以这时间内乙工作的部分前后相等
3. 所以计划外5天乙的工作量=甲工作了3天的工作量
4. 则工作效率甲比乙=5:3
5. 同时工作效率之比还是(计划时间+5):计划时间
6. 所以(5+x)/x=5/3
统筹工效

适用范围
1工程问题是两个人生产相同东西各自效率的情况2.统筹功效是两个人都能生产零件A或零件B或者完成项目A或项目B,且各自有各自的单位效率,两个人合作,单位时间最多能生产多少完整套(1A1B算一套)
技巧
abcac法,A(B+C)/(A+C)
1. 先画表格,列必须代表部件,行是生产部件的东西,内容一定是单位效率(量)
2. 交叉相乘,大中大是A,大中小是B,A旁边是C
3. 这类问题关键是套数的定义,所以1A1B,加起来还是1,需要设工程量的情况下都设1,最后倒求时间也用1除
十字交叉(A/B)

适用范围
满足A*x%+B*y%=(A+B)r%的情况
1. 浓度调和,溶质含量恒定,混合浓度r%,AB是溶液总质量,ab是各自浓度
2. 各自平均分之和=总数平均分,r,AB是人数之比,ab是各自平均分
技巧
1. 
极限思维要列公式再思考
考试分数可以是小数点后1位
平面路径
种类




技巧
1. 通过连线把奇点变偶点,消得只剩2个奇点
2. 连线的时候连最短距离的线
3. 踩过的线不能回踩,想走最长的路就是不碰死角
爬楼问题
n-1层
从第一层到第四层是爬了3层
乘船过河
a总人数里面要减去一名划船人员
b一艘船每次能载的人数也要减去固定的划船人员
a/b得到需要几趟,每趟都是一去一回的路程
过河最后一趟是不用返程的
排队问题
把两个按反方向顺序排序的人变成同一方向的排序
用总数-其中一个第多少=剩余人数+1=另一个方向数的第多少人
两个相同方向上的第多少人之间的差额-1=中间的人数(不包括两者)
例

方阵问题
公式:(X/4+1)平方


植树问题
固定长度L等距离n种树
如果是直线
有(L/n)+1(头上的)棵树,如果去除除两个端点的树则中间有(L/n)-1棵树
如果只是不算头上的那棵树那即是(L/n)棵树
例

60

397


如果是圆形
有(L/n)棵树
例

如果要少挖洞则要看每几米重合一次(重合一个洞),则算0.8与1的最小公倍数
砝码称物
均等称物
核心
如果是三等分,那么从称出可以合成1/3的份数起,再加一步就可以完成三等分目标
例题

不均等称物
核心
1. 快速凑份(目标要求份数)
2. 如果分物,看均分之后与目标份数的差额份数
3. 然后用法码快速凑出差额份数
4. 凑出差额份数,当场就能完成(所以凑出差额份数即为最后一步)
例题

先称码还是先平均分物
如果码相加离目标份数差距大,先分物
如果称码可以两步之内得到目标份数(均分成几份就是每份的份数),先称码
如果没有头绪就进一步均分凑份
浮动主题
应用问题
溶液问题

公式
浓度=溶质/(溶质+溶剂)或者叫溶液
技巧
1. 溶液和溶质质量恒定,不管怎么倒总和一定,利用这个把溶质或者溶液的量减出来
2. 溶液取出来一部分,浓度不变
3. 饱和溶液的浓度就是上限浓度
4. 溶液增加一部分是会变浓还是稀释的快速比较:可以原来的溶质/溶剂(溶液)列分式,再把新加部分的溶质/溶剂(溶液)列分式,二者通分分子或者分母则可以较,增加的部分比原来浓,则更浓,增加部分比原来稀则更稀
5. 来回倒腾的题,把每一步的溶质、溶液列出来最清晰
牛吃草问题
子主题

问法
1. 问n天吃完的需要的牛数
2. 问n头牛吃完,要用多长时间
适用于
1. 抽干水(水可以匀速长或者不涨,速度未知)
2. 开采河沙(河沙匀速沉积,速度未知)
3. 匀速研磨或者消耗来生产东西
4. 匀速漏气的氧气罐吸氧
特殊情形
如果要保证不被吃完/开采完需要多少牛/人
即表格中时间是无穷大,第二列趋近于0,人数/牛数即直接为第三步除出来的数
约数倍数-小数分数型

技巧
1. 分子先化成最简
2. 不管求约还是倍,先求分子再求分母
3. 整体求约还是倍,分子永远随整体同时分母反着来
适用于
等距打孔用最大公约数
多个等距交叉,起点终点能重合,周长就是最小公倍数
时间统筹
不能同时进行只能按顺序(谈话)
让短的先干可最大化节约时间


部分能同时进行
有先后顺序不能同时进行的部分
先干短的
洗水壶→烧水
其他能同时进行的部分
取最长即可
其他
例

距离统筹
完成任务时(最后一次需要返回)


方法
先求出要运多少次
20/3
7次
重点:则最短的那一次放在最后,因为都要返回
直接把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当成等差数列,进行求和
运到最后一个时(最后一次不用返回)



方法
1. 先求出要运多少次
2. 重点:则最长的那一次放在最后,因为不用返回
3. 同时把最长的那一次按最大运送量顺带把他前面的几个给运送了
4. 然后试算
支点法

应用问题
循环比赛
单循环(每个队伍都要跟其他队伍打一场)

双循环

核心
问法
1. 算出总分后问各名次是多少分(用直接构造法)
2. 知道了前几个选手各都比赛了几场,问剩下的选手应该比赛了几场(画图连线法)
技巧
1. 构造时用极限构造法,第一名设为满分,后面的后延,一般能对上答案
2. 画图连线法,先连场数最多的,次连场数最少的,之后剩下的连一下答案就有了
3. 每个人各自单独比赛的场次相加一定是偶数(因为一定是总场次的两倍)
淘汰比赛

1. 经典型
打擂台,输的下场车轮战
捉对,两两PK
2. 新型

比赛总场次一定是总人数-1(因为冠军只有一个剩下都淘汰)
3. 反复淘汰型
原理

问法
题目告知每个人胜负情况,问他们至少打了几局
技巧
1. 两个人间各自输的次数相加=两个人各自赢得次数相加=两个人的比赛总场次
因为两个人之间甲输=乙赢,甲赢=乙输,甲输+甲赢就是总场数了
两个人之间比赛,不是甲输就是乙输/不是甲赢就是乙赢
2. 甲乙丙三个人反复淘汰的情况下,总场次数=甲输的场次+甲赢得场次+乙丙之间打的场次(因为除了甲输、甲赢剩下的都是乙丙之间打)
3. 甲胜那么乙或丙一定负,所以甲胜X场乙和丙加起来负Y场次,那么Y-X就是乙和丙之间比赛输的总场次
4. 乙丙之间比赛的次数N就是甲被淘汰的次数N,除非甲在第一轮没参加则场次是N-1
九宫推理

核心
九宫格所有横竖斜的和都一样
重点
1. a、f、h是等差数列,a在中间,f、h不一定(最容易考,顶点和远处两腰的关系)
2. 等差思维贯穿全局
3. e=A/3平均数思维
经济利润

问法
利润率给出,盈利价卖了多少、亏钱价卖了多少,至少原价要卖出多少
技巧
1. 要想盈利的价格卖得量最少,那么亏钱的价格卖得量越少越好(亏得越少要求的盈利就越少)
2. 用了极限思维的情况下,也别忘了考虑不等式思维
例

极端思维
极端构造设定法
技巧
1. 看到几个数的平均数,一定马上想到总和,平均数*个数
2. 总数一定,让最大的数最大,最小的数要尽可能小,其他数字也尽可能小,此时,只有最大的数是x
3. 总数一定,让最小的数最大,最大的数要尽可能小,其他数要在比最小数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小,最小的数是x,那就有x+1、x+2等都未知(如果求得x是小数取整则取小)
反之,最大的数最小,其他数要尽可能大
4. 总数一定,让最小的数最小,其他数尽可能大
5. 平均数思维1:等差数列的和等于这一行数中间的数*个数,利用这个速算极限思维下的求和(因为极限思维经常会构造出相邻的数字1234这样)
6. 整数思维,利用一些数字的性质一定是整数(例如名次)通过平均数可猜整数和个数
7.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n(a1+an)/2,
适用于
参赛人数n所有参赛者名次之和就等于n(1+n)/2(如果求n用最笨的速算法反而最好)
极端容斥
题型一:二多相加取一半

注意:
满足两个条件最多有多少,满足两个条件指的是只满足其中两个条件
情形
1. 先判断
不构成三角形(较小两数和不能大于第三边)
较小两数和
A+B+C>2M(M是总数)
3M-(A+B+C)
2. 普通
(A+B+C)/2
题型二:三少相加减二和

问法:
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最少有多少
做法:
(A+B+C)-2M
延伸:N少相加减(N-1)和

调和平均数法

方法
a,x,b的倒数是等差数列,x=2ab/(a+b)
适用题型
1. 等距离平均速度
前一半路程和后一半路程距离相等速度不等,求总路程平均速度,是x(时间是等差数列,时间的倒数速度也是等差数列)
2. 等价钱平均价格
用相同的钱数买了两种单价不同的糖,合起来算价格多少,是x(单价)
3. 定盐加减水
盐不变浓度a%增加水浓度变为x%,在增加相同水浓度是b%,中间是x
计算时可去掉百分号
4. 等间隔时间发车前后过车问题
一条路前后两头等间隔时间发车,匀速行驶的人每a分钟被后面追上,每b分钟前面迎头开来,发车间隔时间是x
5. 前后更换轮胎问题
轮胎套前轮上能走a米,套后轮上能走b米,前后两个都套上走多远x米
行程问题
基础行程问题

技巧
1. 只知其一用假设
2. 小时分钟最后再换算
3. 路程相等可以求两个的平均速度(调和平均),时间相等时不可以
4. 先列方程,看未知数不好解再考虑用比例假设法
5. 几点钟到已知,那么到之前的时间是往前推的,分钟要算好
6. 直线多次迎面相遇(两端出发)第n次相遇共走了2n-1次路程
7. 时间相同——则二者路程之比=速度之比
跑火车问题
火车
通过一段路程

火车自身长度要包含在通过长度中(车头到车头是路程长度+车尾出去(即车头到车尾)
两辆火车之间互相跑

速度快的是A,慢的是B
车尾平齐到车头平齐
A车头到B车头=两辆车长度之差
车头平齐到车尾平齐
A车尾到B车尾=两辆车长度之差
车尾平齐到完全超越
AB车尾到B车头=B车的长度
车头平齐到完全超越
AB车头到A车头=自身的长度
相对速度-相遇追及

技巧
1. 如果有三个人的速度都没告知的情况下,三者速度又有逻辑关联,那只能设一个数,其他数则用x,y
相对速度-环形运动

技巧
1. 环形跑道反向运动相遇1次是全程是1圈,相遇N次全程是N圈
2. 同向运动相遇,相遇1次多跑了一圈,第n次相遇多跑了N圈
相对速度-流水行船

技巧
1. 消t法
容斥原理
两集合标准型

算法
满足1+满足2-都满足=总数-都不满足
两集合图示标数型

适用情形
只满足,因此条件无法直接代入的情况
算法
画图标数法,把图画出来再标数
标准型转图示型(只满足A、B条件出现)的转化公式

三集合标准型

算法

注意(适用于本章节全部情况)
1. 如果题目说满足两个条件的
描述是满足A、B是多少,满足B、C是多少,满足A、C是多少那么就是这部分各自分开给的
描述是直接说满足两个条件的是多少,那就不包含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而且是直接给的总和,那就不适用本情形了
2. 只满足A和B,那就是也不包含三个条件都满足的情况,就不是
3. 只满足A,那就是相交部分不算进去,就不是
三集合图示标数型

适用情形
只满足,因此条件无法直接代入的情况
算法
画图标数法,把图画出来再标数(标数由中间向外围标记)
注意
1. “满足某条件”和“仅满足某条件”的区别
例
“语文不及格”和“只有语文不及格”
2. 注意通过文字描述,分析是否有“三者都不满足”的情形
3. 这三个部分都确定的情况下,要想仅满足两个条件的部分足够大,他们的交叉部分就要足够小,即最小
三集合整体重复型

适用情形
满足一个条件的数目、满足两个条件的数目,那么就是直接给了总数,而且不包含条件数以上的满足情况(相交部分)
算法
1. 只满足一个条件的(只参加一次)集合是x,满足两个条件的(只参加两次)集合是y,满足三个条件的(三次全参加)集合是z
2. 人数:W=A∪B∪C=x+y+z,即至少满足一个条件的数目

3. 总人次:A+B+C=x+2y+3z
4. 人次:满足A的是x1+y1+y2+z(所有跟A沾边的总计人次),满足B的是x2+y1+y3+z,满足C的是x3+y2+y3+z
注意
如果题目描述的是“满足一个条件的是多少”,“满足两个条件的是多少”那么就是直接给了总数,且不含相交部分并不是的情况或者相加的情况
如果题目描述的是“满足A的情况”则是,“满足A和B的情况”则是
如果题目描述的是“仅满足A的情况”则不是,“仅满足A和B的情况”则不是
技巧
知道了A+B+C和y、z的数,用x+2y+3z-y-2z=W,这样可以快速算W省去算x的步骤
A∪B∪C=A+B+C-y-2z
注意人数和人次(参加了几次)在容斥里面的对应关系
排列组合
排列组合
1. 特殊元素优先安排
I. 
数字问题先考虑尾数,再考虑首数,最后考虑中间
II. 
2. 元素定序问题(空位法)
这里的定序是指几个元素的相对顺序固定


3. 捆绑法(要求相邻)


例题

4. 插空法(要求不相邻时)



组合+概率

一共12人,3个人不相邻相当于3插剩余9个人(10个空)
因为不需要一个个选出来所以不用排序
用插空法时一定要用少的去插多的
5. 分组除序问题



领悟
1. 只要是说了不同组都要考虑排序问题
2. 但是排序是在最后一次性排序
3. 在一次性排序之前必须先把部分分组数相同的进行除序(有几个分组数相同就除以A几几)
4. 例题


加深领悟
不同元素进行分组/分配
分组(没有组名/不考虑排序)






分配(有组名的分组/考虑排序)
情况1:不同元素,不同组名,平均分组
例题:将六本不同的书,平均分给甲乙丙三个人,共多少种分法

情况2:不同元素,不同组名,不平均分组
例题:将六本不同的书,分给甲乙丙三个人,每个人的数量是3,2,1,共多少种分法

情况3:不同元素,不同组名,部分平均分组
有要求每组至少有1个元素


情况4:不同元素,不同组名,任意分组(可以有某组是0个元素)
相当于店客法

店是底数(不可重复),客是指数(可重复)
相同元素进行分组/分配
分组(没有组名/不考虑排序)
相同元素,不分组名只能用穷举法
情况1:有要求每组至少有1个元素


情况2:没有要求每组至少有几个元素


情况3:平均分
只能有一种情况
分配(有组名的分组/考虑排序)
相同元素,不同组名,平均分配,那么同样只有一种情况
直接用隔板法(隔板法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不同组的排序情况,直接选板就行)
隔板法公式

情况1:有要求每组至少有1个元素,则总板数=元素数-1

C5,2
情况2:没有要求每组至少有几个元素,则总板数=元素数+2

C8,2
情况3:直接要求每组元素个数是具体的不少于多少

所以把2号盒放1个球,3号盒放2个球
相当于把问题转化为情况1,每组至少一个元素的情况
得到总板数=(元素数-3)-1
C16,2
选板数都是分组数-1
概率

算法
1. 公式

2. 概率可直接用概率算
3. 概率也有用排列组合算的情况
技巧
1. 用排列组合计算概率时,分母是所有排列组合的情况
2. 分子是我们需要的情况,但是在考虑顺序的情形下,一定不要忘记分子还有特定情形达成以后,其他元素的排序要乘上
3. 抓阄问题不受顺序影响,先抓后抓概率都一样,每个人概率也一样
例

4. 需要求至少有一个什么,就用逆向计算求没有这个的情况,看到有什么就想到总-没有这个
例
有黑或白且无绿=无绿且有黑或白=所有无绿情况-无绿且没有黑白的情况
5. 如果计算概率要满足的几个条件之间还有包含关系,那么被包含的那个条件可以不用算了,满足范围大的一个即可全部满足
6. 概率要有排序,没说排序的话两种第一次都要加起来

条件概率

其中一颗是奶糖了,另一颗也是奶糖的概率
先求出两颗奶糖的概率(即正常情况下得到题目结果的概率)
再求出至少有一颗奶糖的概率(即至少满足确定条件及它以上的情况做分母)
1/2即条件概率

公式



技巧
1. 分情况是分类,最后相加;分步骤是分步,最后相乘
2. 几种选法是组合不考虑顺序,几种安排是排列要考虑顺序
3. 题目出现“第几次”,说明有排序
4. 分情况时发现情况种类太多不如用逆向法
5. 不同元素才考虑分组除序问题,相同元素考虑隔板法(不同组名时)
浮动主题
浮动主题
几何图形
几何长度
公式

技巧
1. 图形翻滚的路线长,就是求弧长
2. 分针和秒针(如果弧度(角)相同的情况下,弧长比就是针长比
3. 同一时间内,分针走过的弧度永远是秒针的1/60度
所以分针走的弧长/秒针走的弧长=分针长度/秒针长度*1/60弧度
三角形


几何面积
类型
平面表面积

立体图形表面积

技巧
1. 三角形任意一条边的中点与顶点连线,一定能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2. 两条边长度比很多时候能转化为,两条边各自形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比
几何体积
公式

技巧
1. 比之前怎么怎么样的题,之前的具体数没告诉说明不影响差异数,假设一个数然后强列式子
2. 多步骤比如杯中取东西放入另一杯中,直接列表格
常用于浓度问题和体积问题
3. 放入杯中的石块的体积=水位增长高度*水杯底面积
4. 正四面体的体积=√2/12*a的三次方,但是一般用切割法计算
例

立体切割
对角面切割

问法
把一个立方体切割成两个后,两个物体表面积最大是多少?/即切面面积最大是多少。按最大的切然后求表面积即可解答
技巧
1. 切面面积大小排序=切线长度排序=切面周长排序
2. 对半切割,能切得最大面积是过长边切法,最小面积是垂直竖切最长边

外爬线切割

问法
立方体对角点之间,通过在表面爬,最短和最长的距离是多少?
技巧
切最长边,距离(切线)最短;切最短边,距离(切线)最长
切完展开是三角形,所以切线长度用勾股定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