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国考省考名师申论-李mengyuan
2022最新国考省考申论,最强名师系列带备注理解,视频直接不看或者辅助看,节约时间,内容详细,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06-28 16:35:49申论
申论晨读资料
新华网、人民日报的新闻热点
针对作文(可以举例子,攒素材)
划分逻辑
做前五年真题
每天看热点保持文字敏感度
申论刷题步骤
先做单一题型
再做套题
最后多参加模考
字数
关键得分词
一般五个字左右
字数对应

申论基础
要素
问题、影响(危害\意义)、对策
因果关系

做题顺序
先说含义(是什么)
为什么
坏的:原因-危害
好的:意义
因为好的东西它存在的原因就是它的意义
提出对策(怎么办)
题型
单一题(提问单一明确要素)

判定
提问要素指向明确、种类少
总结
拿下80%分数
问题,与问题的原因其实是一体的,因为问题的原因就是问题
例:因为XX产生的XX问题
例题

综合题(要素模糊要加逻辑)

判定
提问的要素指向模糊、要素种类多
特点
难度高、材料短、字数不多所以花费时间少
逻辑要点
回答要素多
是什么/定义?
为什么?
好的:意义
坏的:原因/危害
怎么办?/对策
好的:达成方案的方法
坏的:解决问题的对策
总结
拿下60%分数
例题

公文题(模糊,比综合题多了格式和语言)

判定
量词+文种
总结

拿下70%分数
例题

是什么(年轻目前的状况是什么)→为什么原因/意义(充实..明确..有什么意义)→怎么办/对策

文章写作题
判定
写一篇议论文
总结

要点
200字来源于材料观点,800字来源于自己补充的事例
易错点
表并列的,比如顿号后面的内容不能忽略,都要放在答案里
字数格子不够
要点写太多
跑偏了,答了非答案部分
表述过于啰嗦
一个要点不能超过五个字
对策和意义分不清
两个部分都写一遍
抄材料
抄词不抄句
优先用原词,原词太啰嗦才用同义替换
分领域积累
申论答题步骤
先审题
1. 先审作答范围
标志


例

2. 再审作答主题与结构(预判)
关键点
预判答案内容。(预判是为了思考,预判错了也无关)
做法
辩题型、辩内容
例


非常规问法
艺术追求更针对具体作品,宗旨更像是所有作品的目标
3. 最后审答题要求
关键点

内容具体:举点例子
例

算好字数

再阅读资料
摘抄
可能对象




以上四点指读的时候要稍微停顿一下
示例

归纳概括
核心做题方法
关键词表述多样化
可能对象

1. 先看有没有结论句
2. 若没有则根据:人→事→道理(总结出)
示例
第一种
第二种
提升技巧
掌握思维路径

日常积累(多做题)
分析推导
核心做题方法
要找言外之意
注意
只有在得不到想要的时采用这招,不可过度揣摩
例

推导一定是主体对象不能变
例

只有在做单一题的时候才需要把反的正过来进行回答,做综合题就给什么答什么
示例

总结

最后组织答案
答案组织技巧

逻辑清晰
单一题

综合题

前置总结

示例

没有必要通读全文
单一题(抠词)
做题技巧
先花30秒到1分钟看资料结构
6个自然段,很可能一段一类
10个自然段,可能两段一类
单一题都是并列逻辑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分-分-分-分
以条为单位,放前置词
题型
问问题
常见命题方式

答题技巧

例题
例题1
问影响(即结果)
好的:意义
材料中,一般跟在对策后面
坏的:危害
材料中,一般跟在问题后面
常见问法

正面影响
意义、效果、成果、积极作用等
负面影响
危害、后果等
常见表结果的词

子主题
例题2
问对策(考的最多)
常见问法

对策和意义的区别

答题技巧
直接摘抄

问题反推

反推要看这个问题是具体还是比较空
例
问题具体
问题比较空
只说提高认同感不够深层具体
反推对策的优先级

经验借鉴

普适性避免过度拔高的方法

例

部门一般用“相关部门”代替
只答对策,还是,回答问题加对策
看问法

例


梳理总结


政府一般常见对策

小总结

例题3
例题4
问特殊要素
常见问法
答题技巧

最常考类型
变化


例题5
单一题例题
问问题
例题1
I. 问题

全面准确,分条归纳
150字,20词,6行
预测
一共6段

II. 段落分析
1-2

3

4-5


6

III. 材料梳理

IV. 参考答案


V. 小总结

问影响
例题2
I. 问题

全面准确,分条概况
150字,20个词,6行
预判
一共9段

II. 段落分析
1-3


4-6



7-8


9


III. 资料梳理


IV. 参考答案


问对策
例题3
I. 问题

全面准确有条理
200字,25个词,8行
预判
一共7段

II. 段落分析
1-2

3


4


5


6



7


III. 资料梳理

IV. 参考答案


例题4
I. 问题



预判
一共6段

II. 段落分析
1-3

4


5


6



III. 资料梳理

IV. 参考答案


问变化
例题5
I. 问题

准确全面、条例清晰
200字,25词
预判
一共8段

II. 段落分析
1-2

3


4


5


6


7


8


重复了,前面已经写过
III. 材料梳理

IV. 参考答案


V. 小总结
特殊要素不要怕,联系实际来转化
综合题
总体技巧
如果要放前置词,则要以段为单位
不会再总分总了,文章结构正序、倒序或者乱序。
综合题没必要分段
展开部分是重点
典型例子(出现频率高的,在资料中比较单一的)要带一嘴,如果资料中有太多例子就不用带了
答题步骤
看问题:判断感情色彩,以及侧重答什么
当以材料中的感情色彩为准



锁定划线句子附近段落
如果有友军或者总结,说明答案就在这里
如果没有先跳过,按顺序分段落逐个分析,最后自己总结
展开部分
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先下定义(是什么)
再展开(要像材料)(为什么/怎么办)
展开部分可能的要素有原因/危害、意义、对策均有可能
具体要看材料是怎么表述的,材料描述的是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根据问题的问法进行大概预判。
但是不能把思维框死,除了上述几种要素外,也可能有其他要素。
例

最后在给个总的对策总结(怎么办)
题型
词句理解题

问题的原因还是
例
坏的,说原因或者危害

好的,说意义

有好有坏,两个都说

对策
就算没有,我们也要简单的补一句,保证由浅入深。
例题1
例题2
例题3
态度观点题同公文题评论类
综合题例题
例题1
I. 看问题

要求:观点明确(要加个态度)
200字,25词
预判
一共10段
定义
什么是遮蔽
展开
感情色彩负面,被什么遮蔽,原因、危害
对策
如何打破遮蔽
II. 找定义,先通过划线句子锁定目标段落
10
只能知道遮蔽是“文艺创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但不知道是什么问题
推测:问题是创作不出有时代精神、思想深度、生活温度的作品

还存疑,读完资料补充为一个确定的定义
III. 段落分析
1
总、背景
2-3


4-5


6-7

没给出具体对策,要推测

8-9


10

根据前9段,总结含义,同时还藏了一条对策

IV. 材料梳理

V. 组织答案


例题2
I. 看问题


150字,20词
预判
资料一共5段
定义
什么是教育和成长中的无用(重点),什么是大用(应该是意义)
展开
感情色彩,可能是正面,无用的意义
简要对策
II. 找定义,先通过划线句子锁定目标段落
2
没找到无用的含义
但是看到可能有倾向写实用主义的危害的可能
4

III. 段落分析
1

引子
2


3


4


5


IV. 材料梳理


V. 梳理答案


例题3
I. 看问题

要求:观点明确(表个态)
300字,35词
预判
一共6段
含义
人的慧是什么,物的智是什么(预判两个应融合在一起)
先大概概况这句话
展开
“借、打造”都是动词,所以可能是做法,对策
再对两个词进行分析
那就可能是把二者结合在一起的对策
II. 找定义,先通过划线句子锁定目标段落
5

III. 段落分析
1-2

3-4

5


6

IV. 材料梳理

V. 参考答案


公文题(量词+文种)
写作要点
公文题容易跟单一题中的提出对策提搞混
例

辨别标志就是量词加文种
公文考的是贯彻执行能力
所以内容由写作目的决定,而不是文种
四种意图
上级领导希望你提出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案
方案类
上级领导希望你忽悠老百姓干一件事
宣传类
上级领导希望你把你所看到的做一个总结
总结类
上级领导希望你对一个事件做出一个看法/评论
评论类
公文题一定要标序号,且优先使用一加、
大公文要不要序号
根据文种来看
如果是讲话稿/文章,不需要序号
如果是指导意见,也要序号

写作框架


阅卷要求

格式
格式(先把格式格子占住)

具体格式
标题

称谓

1. 如果是部门,别写成尊敬的部门
2. 称谓不能写:大家好!
3. 广大市民朋友们/各位市民,各位后面就不能加“们”
落款

例

公文格式对应表

语言

是否有语言要求,与文种无关而是跟写作目的(四类)相关

方案类


内容

例


例题1
宣传类(忽悠你做什么事)


内容

宣传类公文写作框架

宣传类公文写作难点


例



例题2
总结类公文(最常考)
特点:有啥说啥




例

例3
评论类+大公文




例

例题4
公文题例题
方案类
例题1
I. 看问题

要求:500字 55词
格式分
没有说称呼,不写称呼,题目,落款、时间,占三行3*25=75个字
45个词

语言分
无
内容预判
一共四段

写作目的
方案类

对策

II. 段落分析
1


2


3


4


III. 资料梳理

IV. 答案整理


宣传类
例题2
I. 看问题

要求: 500字
格式分
标题
自拟
称呼
各旅游企业
落款
N市旅游协会,时间
四格100字,只剩400字45个词
语言分
有号召力
预判内容
一共5段
写作目的
宣传类

II. 段落分析
1


2-3


4



5

这是政府,得分率不高了,随便加一点点即可,但是结尾可以借用

III. 资料梳理

IV. 答案整理


总结类
例3
I. 看问题


II. 段落分析
1-2

3-5


6-7


8-10


11-12


13-14


15-16


17-18


III. 资料梳理

IV. 答案整理


评论类
例题4
I. 看问题


II. 段落分析
资料1
1-2


3-4


5-6


7


资料2
1-2


3-4


资料3

III. 资料梳理


IV. 答案整理

例题5
看问题

段落分析
1-2


3-4


5


6


7


8


9


资料梳理

组织答案



文章写作题
文章的主题与观点

找观点
不管侧重点是哪个,我们全答上是最保险的
举例子

通过材料看侧重点
第一步:通过看问题,做出预判(最重要,一脚定江山)
第1种题型:侧重点极其明显
例




第2种题型:句子非常直白且句子信息极多的题
例



第3种题型:关系类/AB类
特点:两个都是重点

对立统一关系举例


例


第4种题型:(处处是重点)最难
只能全面翻译
例




第二步:梳理资料挖掘观点+丰富观点表达
优先阅读
指定资料→小题未涉及资料→权威资料(较少,指习大大等领导讲话稿)
其次关照全篇中可能有关的
通过小题题干或答案分析那些资料是否与作文相关

出题规律
根据小题与作文关联度高低分类


例题1
例题2
文章的论据
可以有材料之内的(一定要改写,精简)
一定要有材料之外的,社会热点多用、名人典故多用,一定要有代表性。
结构
标题→开头→分析→对策→结尾(一步都不能少)


写作思路

过渡段(脱离模板)

详细剖析

如何写好标题
常规型

比喻式

警醒式(慎用)

对称式(试用AB类题型)

主副式(基本不用)

如何写好开头(150字)(6-7行)
阐释式(可以用于解释某个名词的作文题时使用)

评论式(可以用于解释某个观点的作文题时使用)

总结式(万能式)(常用语解释某个动作/行为词时使用)因为解释某个动作一般是阐述他这么做的重要性

以上几种可任意排列组合,无招胜有招

背景积累


论证的结构与方法(猪肚)(每段4-5句话,一共4-5段)(每段6-8行)
论据的机构与方法

例


充实论据

见素材库
如何结尾(150字)(6-7行)
总结式

展望式

呼吁号召式

语言
不需要有文采,流畅自然,多用小短句(***四言八句)
例题1、2
大作文评判标准
得分步骤
1. 观点要跟材料一致(类似词句理解题)20分到手
2. 想再提分需要自己有素材,论据充实不局限于材料
3. 想更好,思路要清晰,语言要流畅(不需要有文采)
4. 字数要满足要求
阅卷标准(30s即可给出分数)



稍微给点关照分(判分老手都不需要这个时间)
总结(所有地方的阅卷规则都一样)

例
1. 
2. 
广东省考特点

高分技巧总结

准确
指观点要从材料中提取(抄出来的)
全面
分论点个数要多≥3个
深刻
例:以水为师我们要学习水的简单(二类文)
例:以水为师,我们要学习水的简单、纯粹、质朴、不忘初心、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一类文)
明显
把观点放在最明显的位置
标题突出重点
开头

其余各段的首句(像词句分析题一样)
价值观正确
不吹不黑
写作文要点
写作文常见误区

写作文都是不标序号的,除非是大公文且公文文种非常正式(针对机关)
与材料重复的要控制在20%以内,大概200字的原话来自材料

没有对策时用这招
润色大法

子主题
浮动主题
润色只是术,分析才是道
写作题例题
例1
I. 看问题

II. 看小题题干


III. 看段落
资料3










材料梳理


再看看资料1






资料5观点已经有了不用看了
IV. 文章结构

V. 答案整理

例题2
I. 看问题


II. 看小题题干

III. 看段落
资料5






资料梳理

资料3




已经是柔的意义了,不是水的意义了
IV. 文章结构
I. 

V. 答案整理

例题3
I. 看标题

II. 看小题题干
省略
III. 看段落










IV. 看文章结构


V. 答案整理







素材库(以好记万能为主)
名人名言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文化领域

社会领域


生态领域

表达方式
说走就走的旅行(随心所欲)
热爱生活,积极乐观
企业变多
产业多元化
网购
提升消费购买力
瓜果蔬菜真空包装
生产方式改变,利用技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道路通畅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乐意接单
销售渠道变广
电商平台
销售模式转变
建立产业园
产业园区化、规模化
有钱
收入增加
不再局限于有形市场,很多资源分布在网络上
促进新经济发展
大作文万能总结
1. 开头
一段
1背景/重复问题名词:例如古人云
2根据文章内容进行简单解释(是什么)
3观点:换言之/所以/在我看来-找点材料中的总结句
两段
第二段加问题的现状或者危害
2. 中间三段

解释是对例子进行解释,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抄材料中的
总结是指对策,自己+材料
3. 结尾
简单总结
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或者自编名言
2我们只有-重复分论点变对策
3才能-找点材料中的总结句
展望

呼吁
让我们一起-(名词不变变动词)
事例
经济

政治(一般不考,比较敏感)

文化

社会

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