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邓三科思维导图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内容提示:: 1. 一大建党 2. 二大定纲领 3. 三大搞合作 4. 四大提领导权 5. 六大明性质。
毛概前四章毛泽东思想思维导图2018版,本学习资料使用于基础不好的同学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同时也能帮助掌握程度高的同学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邓三科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形成
形成条件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时代背景)
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历史根据)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现实根据)
形成过程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提法,确定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二大
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
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
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三大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992年党的十四大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1997年党的十五大
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主要内容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必须正视而不能超越初级阶段
党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是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改革开放理论
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包括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发展中国家的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
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一国两制”
坚持一个中国(核心/基础)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高度自治,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不同于中国其他省、市、自治区的高度自治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保护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市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
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历史地位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首次对“三个代表”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要回答的和解决的正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
2001年7月1日,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及对党的现阶段以至今后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的基本纲领、基本任务的新概括
2002年5月31日,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提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坚持执政为民
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
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执政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3月,胡锦涛对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以党的十七大为标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
科学内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文化水平
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