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习动机知识导图
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一定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别。下图梳理了教育心理学一章节中学习动机相关知识,收藏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学习动机
概述
概念
:
动机是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并促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
功能
激活功能:
东西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
强化功能:
个体的某种活动产生后,动机维持着这种活动,针对一定目标调节活动的强度和持续的时间。
指向功能:
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构成
学习需要
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内驱力。
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理解事物,掌握知识,阐述解决问题。
自我提高内驱力好胜心进取心
附属内驱力赞许,认可虚荣心。
学习期待:
含义: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诱因:
只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积极
消极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同一性:
反映这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
矛盾性:
一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
理论
强化动机理论:
起源于桑代克提出的效果,斯金纳通过系统的实验操作证实了行为之后给予的正常对后继行为具有增强作用,认为强化是形成和巩固学习的重要条件。
需要层次理论
基本需要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各种需要,不仅有层次高低之分,而且有前后顺序,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以激发其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
概念:
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力。
代表人物:麦克利兰,阿特金森
教学中的应用:
虽然成就动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但也不能片面只讲个人成就与个人的自我提高,教师需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社会价值,两者结合,十个人成就,服从于社会进步所需。
成败归因理论
个体对自己或他人行动,结果原因的直觉或判断。
韦德分类
内在性
稳定性
可控性
自我效能感应论
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形成因素
直接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
言语劝说
情绪唤醒
班杜拉发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变化受四种信息源的影响
激发与培养
学习动机的培养
通过学习目的的教育,引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在于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形成正确认识,将学习与伟大的理想联系形成正确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热情与自觉性。
利用学习动机,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东西。
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直接发生途径,因原有学习需要不断满足而直接产生新的更稳定,更分化的学习需要。
间接转化途径,学习需要由原来满足某种需要的手段或工具转化而来
学习动机的激发
创设问题情景引起学生认知矛盾,激发求知欲。
问要小而具体题
问题要新颖有趣
要有适当难度
要富有启发性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较容易时,应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尽量紧张学习较困难,复杂时应使学生课堂轻松自由,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老师应心平气和,耐心引导,避免学生紧张。
正确评价,适当表扬与批评,考虑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学习较差,鼓励表扬,树立自信。
学生成绩较好,比较自傲,提出更高要求,指出不足。
正确认识并妥善组织竞赛
竞赛标准上体现,鼓励进步与团结互助作用及其小组竞赛,鼓励学生自我竞赛,有利于先进变更先进后进变先进,防止学生出现自傲,自卑,心理与个人主义等不良影响。
充分利用学习的反馈信息,维护学生动机。
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看到自己进步是学习态度与手段,加强激发学习更好的愿望,看到自己的缺点,树立克服缺点的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
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断某行为原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