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一章 审计概述
按照2021年斯尔教育打好基础精心整理,第一章 审计概述的内容,思路清晰,完美涵盖所有要点!看过来。
编辑于2021-07-02 16:24:35第一章 审计概述
1.审计的概念年与保证程度
1.注册会计师的业务类型
1.鉴证业务 (保证)
三审
1.审计 (合理保证)
财报审计、内控审计
2.审阅 (有限保证)
3.预测性财务信息审核 (合理保证、有限保证)
2.相关服务 (无保证)
代编、商定、税务、管理
2.审计的含义和保证程度
1.审计
1.产生:两权分离
2.含义:财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获取合理保证,以积极方式提出意见,增强除管理层之外的预期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5.程度
合理保证
审计证据大多是说服性而非结论性的
4.目的
1.提高报表可信度,增强预期使用者的信赖程度 2.不涉及为如何利用信息提供建议
6.基础
1.独立性 2.专业性
7.产品
审计报告
审计报告及后附的财务报表
3.用户:财务报表预期使用者
2.保证程度
1.审计
合理保证、高水平
证据多、风险低、可信度高
2.审阅
有限保证、低于审计业务
证据少、风险高、可信度低
3.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
4.职业责任、期望差距和信息差距
1.职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财务报表使用者的期望
2.期望差距:关注舞弊风险,缩小期望差距
3.信息差距:关键审计事项部分,缩小信息差距
2.审计要素
1.三方关系人 (都有谁)
1.注册会计师 (审报表)
遵守职业道德,按照审计准则发表审计意见
2.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编报表)
1.编制之责:按照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报,实现公允反映
2.内控之责: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
3.条件之责:接触与财报相关的所有信息、提供审计所需的其他信息、接触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剖析
1.管理层承担完全责任,财报审计不减轻管理层的责任
2.如果财务存在重大错报,审计没有发现,并不能减轻管理层对财报的责任
3.预期使用者 (用报表)
主要利益相关者
1.注会
无法识别所有人,应当尽可能明确所有人
2.管理层
1.审计的意见主要是向除管理层之外的其他预期使用者提供的
2.管理层可能是预期使用者,但不能是唯一预期使用者
3.管理层和预期使用者有可能来自同一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两者是同一方
2.财务报表 (审什么)
1.审计对象: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
2.对象的载体:财务报表,包括相关附注
3.财务报表编制基础 (标准是什么)
1.注册会计师基于自身的预期、判断和个人经验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不构成适当的标准
2.注会无需对标准的适当性进行评价,只需评价该标准对具体业务的适用性
4.审计证据 (靠什么发表意见)
实施审计程序获取
内部的、外部的、以前的、接受与保持
5.审计报告 (产品)
3.审计目标
1.总体目标
1.发表意见 2.出具报告
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值得关注的缺陷提供合理保证、发表审计意见,不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对被审计单位的持续经营能力提供合理保证,不是财务报表审计的总体目标
2.认定和具体审计目标
利润表
发生
真实发生,没虚构
没高估
完整性
没有隐瞒、没有遗漏
没低估
准确性
计算无误
没高估、没低估
截止
没跨期,没提前、没推迟
没高估、没低估
分类
没串户
没高估、没低估
列报
表述清楚,可以理解
资产负债表
存在
真实的
没高估
权利和义务
归属、义务
完整性
没有隐瞒、没有遗漏
没低估
准确性、计价和分摊
减值、折旧
分类
没串户
没高估、没低估
写存在、完整性
列报
表述清楚,可以理解
4.审计基本要求
1.遵守审计准则
2.遵守职业道德
3.保持职业怀疑 (贯穿始终)
1.含义
采取质疑的思维方式
对可能表明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错报的情况保持警觉
对审计证据进行审慎评价
2.内涵
本质:秉持质疑的理念
职业怀疑与客观公正、独立性密切相关
对引起疑虑的情形保持警觉
相互矛盾的
产生怀疑的
存在舞弊的
其他的
审慎评价审计证据
质疑相互矛盾的
在审计成本与信息可靠性之间权衡
审计中的困难、时间或成本等事项本身,不能作为省略不可替代的审计程序或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的理由
不涉及鉴定文件记录的真伪
客观评价管理层和治理层
不应依赖以往对管理层和治理层形成的判断,也不能嘉定管理层和治理层不诚信
3.作用
保持职业怀疑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关键要素,有助于注会恰当运用职业判断,提高审计程序设计及执行有效性,降低检查风险,对发现舞弊、防止审计失败至关重要
4.促进或削弱
削弱
审计的时间安排和工作负荷
促进/削弱
事务所的业绩评价、薪酬和晋升机制
保持职业怀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胜任能力
4.合理运用职业判断
1.含义
职业判断是注会行业的精髓,职业判断能力是胜任能力的核心
职业判断不能作为注会不恰当决策的理由
2.运用环节和情形
贯穿始终,各类决策
与具体会计处理相关
与审计程序相关
与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相关
情形
3.提高职业判断质量的方式
专业技能
独立、客观和公正
职业怀疑
4.衡量职业判断质量的标准
1.准确性
职业判断结论与特定标准或客观事实的相符程度
2.意见一致性
不同主体对同一问题的认同程度
3.决策一贯性
同一注会对同一项目的不同判断,符合逻辑
4.稳定性
同一注会对相同问题在不同时点的判断相似
5.可辩护性
能够证明自己的工作
提高可辩护性的方式:做出书面记录
5.审计风险
1.重大错报风险
1.含义
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重大错报风险独立于财报审计,属于客观存在的风险
2.类别
1.财务报表层次
含义
与财报整体存在广泛联系的重大错报风险
理解要点
与控制环境相关
增加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考虑舞弊引起的特别风险
影响多项不同的认定
2.认定层次
1.固有风险
含义:在考虑相关内部控制前,某一认定发生错报的可能性
理解要点:固有风险独立于内部控制
2.控制风险
含义:某一认定发生错报,没有被内部控制及时防止或发现并纠正的可能性(内控失效)
理解要点
控制风险取决于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
由于控制的固有局限性,控制风险始终存在
关系: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可以单独评估也可以合并评估
注意
识别、评估、应对重大错报风险
升高、降低、调节、控制、消除重大错报风险
2.检查风险
1.含义
存在某一错报,注会为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低水平而实施程序后没有发现这种错报的风险(我去检查了,没发现错报)
2.理解要点
检查风险取决于审计程序设计的合理性和执行的有效性
不可能将检查风险降低为零
3.降低检查风险的途径
计划审计工作
职责分配
职业怀疑
监督、指导和复核
3.关系:审计风险模型
1.定义
指当财报存在重大错报时,注会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不涉及注会被起诉后发生赔款或名誉损失的风险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特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一定两反”原则
前提:审计风险是既定的
两者关系: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呈反向关系;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
4.审计固有限制
1.财务报告的性质
2.审计程序的性质
管理层不提供信息
精心策划的舞弊
审计不是对涉嫌违法行为的官方调查
3.财务报告的及时性和成本效益的权衡
不能受限于胜任能力不足、审计成本过高、审计收费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