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活与哲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人教版必修四的知识大纲,包含了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思想办法与创新意识,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编辑于2021-07-03 06:32:59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美好生活的向导
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哲学 真正的哲学 科学的哲学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
具体知识分类
关系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有无同一性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时代精神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反映
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正确理解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多角度理解哲学的作用
对人们生活,哲学的任务 对具体科学,对社会变革
哲学的功能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探究世界的本质 (唯物论)
世界是物质的
正确理解物质的概念
区分哲学上的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物质是运动的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
认识、利用规律
把握思维的奥妙 (唯物论)
意识的本质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
特点与表现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求索真理的历程 (认识论)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特点: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四个方面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 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真理
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应
客观性
条件性
具体性
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二者有着严格的界限,并在一定的 条件下相互转化
真理与认识过程
反复性
无限性
上升性
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 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 和发展真理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特点:普遍性 客观性 多样性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哲学依据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部分与整体关系
系统优化法
整体性 有序性 内部优化趋向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着眼整体,遵循内部有序、注重优化趋向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实质
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是旧事物的灭亡以及新事物的产生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是普遍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
途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趋势、道路)
状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重视量的积累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抓住时机实现飞跃
坚持适度原则
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矛盾的概念
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基本属性
同一性
斗争性
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方法论: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矛盾的特征
矛盾的普遍性:要承认矛盾,解决矛盾; 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特殊性与普遍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可在一定场合可相互转化。要坚持共性的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辩证否定观
实质:扬弃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方法论:密切关注变化着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树立创新意识的哲学依据(辩证法)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上升和前进,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紧密 相连,要求突破成规陈说,关注新的实际和变化的实际
社会的创新的意义(作用)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发展的规律 总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 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实现人生的价值
价值与价值观
人的价值
包括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与对自我的满足
价值观
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社会历史性与主体差异性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
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根本途径:劳动、实践
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主观因素:精神状态、个人素质、理想信念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忽视联系,人可以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分析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树立全局观念,重视部分、局部发展,推动整体发展。着眼整体、遵循内部有序、注重优化趋向、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