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学接受思维导图
为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整理的文学理论(第二版)第四章复习资料,对第四章进行了整体整理,非常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可以直接下载打印复习背诵,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国家中文基地班学生,该教材为湖南师范大学使用教材,可供考研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文学接受
构成
读者与作品的互动
体现为作品对阅读的规范与召唤
文学作品需要通过阅读获得现实性,从客观的物的存在转变为审美的具体存在
具有不确定性、含蓄性、留有空白等待读者去解释、填补
读者与作者的交流
读者与作者通过文学语言作为中介,两者存在相互联系
读者与作者有区别
两者所面对的对象不同
两者的审美方式不同
作用
读者的阅读、理解和鉴赏活动,彰显文学作品的现实价值,同时富裕文学作品以新的创造和发现。董仲舒:诗无达诂
读者的阅读欣赏是对作品价值的检测与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作者的文学创作与生产
是读者进行文学心伤、理解、满足自身需求的过程,对读者的审美情趣培养、人格塑造、人生引导起着重要作用
过程
阅读准备
读者的素养
接收动机
审美(根本动机)
娱乐(初始动机)
求知
受教
借鉴
批评
审美感受
审美感受与体验
审美感受的独特性:由于媒介使得文学的感受和体验呈现出更大的创造性和自由性
审美评价
特点
相较第二阶段理性多一点
在审美感受基础之上,凭借一定尺度和标准,对作品做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和评价,无法脱离第二阶段
一般读者的审美评价
随机、感想、零碎,最直观、真切
能帮助作者调整、改进、丰富、提高作品
批评家的审美评价
比普通人理解更独到提炼更准确概括更集中,对普通读者有更强的指导作用
相互交织,难分先后
接受的创造性与经典
二度创造
内涵:读者在乐队作品过程中在心理层面展开的再创造活动,是对文学作品的再认识以及在作品基础上的新发现
内容
重构文学形象
开掘深层的意蕴世界
形式
个体感悟
人际交流
生活追求
学习借鉴
展开了作品生命,一次具体的文学活动就告一段落
开放与持续的文学接受活动
历史继承与发展
子主题
差异性
文学接受中不同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的时间和心境下对同一作品的阅读都会产生不同的阅读效果
作品的含蓄不确定性带来了文学接受的差异性
共通性
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的接受往往存在着稳定的、超越时代、地狱、民族、差异的一致性
对文学语言的把握具有一致性(语言符号具有普遍抽象性和约定俗成的特征,具有普遍认可的语法规则,稳定性、集体性和时间的继承性)
对文学形象的把握具有共通性
意蕴诠释和价值评价具有共通性
对立统一的关系
文学经典
内涵:文学史上具有独创性、蕴含社会与历史意义,凝聚很高的审美价值,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典范作品,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传世之作
优胜劣汰,靠普通读者、专业批评家的阅读与文学史家的遴选,后两者作用最直接
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的选择相互影响
对以后的文学接受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实践性的阅读活动,是文学作品的审美具体化过程,是由读者、作品、作者等主要因素构成的复杂的结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