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影视艺术基础
这是一篇关于影视艺术基础的思维导图,详细的归纳电影分类中的基本分类、美学分类等相关知识内容,对于影视艺术感兴趣的你记得收藏哦!
编辑于2021-07-04 17:35:32
影视的分类与比较
电影分类
基本分类
按照传统的宏观分类
“三片”:艺术影片、纪录影片、科普片 “四片”:故事片、美术(动画片)、纪录影片、科普影片
故事片:以讲述一个虚构故事为主干内容
卢米埃尔兄弟1895《水浇园丁》 梅里爱1902《月球旅行记》开山之作
美术(动画片)影片:
纪录影片:基本属性是对客观生活的真实记录,它排斥艺术虚构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人为安排
由格里尔逊在1926年评论弗哈拉迪纪录片《摩阿那》命名
科普影片也叫科教影片
2001《宇宙与人》
按照技术特征分类
有声片与无声片
黑白片、彩色片和黑白彩色双色片
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标准银幕电影、宽银幕电影、遮幅宽银幕电影和环幕银幕电影
立体电影、非立体电影和动感电影
立体声电影和非立体声电影
连续电影
苏联《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及《茜茜公主》 系列电影中国《火烧红莲寺》《黄飞鸿系列》 日本《寅次郎的夏天》 《007》系列
胶片电影、电视电影、DV电影、数字电影和3D电影—《阿凡达》
按照传播形态和文化功能分类
影院电影、电视电影和网络电影、iphone电影
影院电影:为了要在电影院里放映而拍摄;投资大、制作精良,声响效果富有震撼力画面景像很有冲击力。
电视电影:为了在电视台进行播放而拍摄的“小电影”。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看他们怎么跑》标志着电视电影的诞生
网络电影:广义地说指所有通过网络来播放的电影;狭义地说是指一种没有胶片而有原创性和网络即时互动新特征的电影。——《175度色盲》\《天使的翅膀》第一部真正互动式的网络电影。
iphone电影:世界上第一部真正的iphone诞生于韩国《波澜万丈》
艺术影片和商业影片
划分必要性:没有明确的标准但有很有必要
具体划分: 宽泛的说,所有被称为电影艺术作品的影片,都是艺术电影,它包括绝大部分被人们称为商业电影的那些影片。《生死时速》、《秋菊打官司》。 狭义地说,艺术电影就是及时获得广泛好评,主要也只是在所谓艺术院线才能很好放映或在相对专业的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的那种影片《花样年华》、《那人那山那狗》、《太阳照常升起》。 狭义的商业电影是指完全按照市场规律来进行经济运作《英雄》、《疯狂的石头》。
电影(影视艺术)的艺术性与商业性:影视艺术的大众化自然不能排斥商业性也不能排斥艺术性,因此它绝不能等同于商业化。
美学分类
按照影片类型分类
社会历史正剧(悲剧)片
“文以载道”一直为中国文化所十分关注和强调。 《一江春水向东流》吴天明《人生》《老井》张艺谋《活着》《秋季打官司》《我的父亲母亲》《一个都不能少》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拯救大兵瑞恩》
喜剧片(贺岁片)、闹剧片
以故事情节得误会巧合、演员表演的幽默风趣来体现。
以卓别林得作品为典型。他的喜剧在叙事上有三点最为重要:情节设计、人物表演、系列组合。他的很多喜剧片其实都是悲喜杂糅的。
科幻片、魔幻片、恐怖片
几乎更多的是魔幻片而缺少真正的科幻片。《哈利波特》魔幻片、科幻片更多的是依靠趣味性而来的娱乐性。
恐怖片在故事素材、人物形象、画面情景、叙事节奏和怪异音响等别具特色
悬疑片、推理片、谍战片
悬念的含义直接含义,就是将人对某个事物关切的意念悬挂起来,使人放心不下或忐忑不安。这是强化影视作品对观众感受心理效果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叙述方式。 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三十九级台阶》《蝴蝶梦》《美人计》《爱德华大夫》《后窗》
推理片:与悬疑片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影视作品中直接出现推理的情节及过程 《尼罗河上的惨案》
谍战片:影片所设计的有关生活内容有特定性 《暗算》《风声》
动作片、武侠片(功夫片)
美国的西部片是很具有独特性的一个类型,西部片着力塑造的人物——拓边英雄
中国武侠片有着它做基本的叙事与动作模式及其相应的文化意义。——哪里有以强欺弱、欺压无辜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哪里有路见不平拨刀相助除暴安良的侠士显露身手。一句话,有恩必报,有义利必究,有恶报必除,这些都是中国武侠影片叙事与动作的一般模式。首先强调“武者不霸”其次强调“武者止戈”。拍摄好中国武侠影片,首先是文化问题,其次才是技术问题。
音乐片、歌舞片、戏曲片
具有故事片属性
音乐片:充分借助音乐、歌舞和戏曲本身所有的叙述功能来构建影视片的叙述结构。;歌舞片:影视片中较多歌舞内容的作品——《红菱艳》、《出水芙蓉》;戏曲片:越剧《红楼梦》黄梅戏《天仙配》
按照叙事方式分类
顺序式
既强调故事情节线索因素和故事展开时间因素,也强调创作者所遵循的一种叙述方式。《小城之春》、《拯救大兵瑞恩》
时空交叉式
它正在进行的一条叙事线索经常因另一条叙事线索的切入而被打断;出在现在时生活内容和处在过去时生活的内容经常进行交替切换,甚至是不同故事时空之间的交叉组合。
意识流式
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是对剧中人意识活动情境的一种直接再现,或者说是根据人的某种独特的意识活动规律来进行结构
人物访谈式
通过对某些人的采访进行拍摄与结构——贾樟柯《二十四城记》、《公民凯恩》;访谈式纪录片,等多的采用这种叙事结构《夏日纪事》、《北京的风很大》、贾樟柯《海上传奇》、《百年中国》
人称交叉式
用第三人称来进行叙述,但在不少重要叙事场合却以第一人称来进行——《小城之春》、《我的父亲母亲》
按照情节结构分类
单线贯穿型:
故事情节线索单一,主要人物及其故事一贯到底——张艺谋《山楂树之恋》
多线交织型
叙述主要人物众多、重要情节线索交织 改编的原著所提供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多线交织的结构,并且不适合进行较大的改动——《三国演义》、《红楼梦》;要显现的生活内容本身具有这样的特点——《开国大典》、《大决战》;完全出于艺术家对文化意义的表达需要——《撞车》、《巴比塔》
片断组合型
这种影片通常由几个不同的小故事或具有相对完整故事性的片断所组成,其中每个小故事或者故事片断和主要人物都有相对独立性,相互之间又有内在联系,因此能表达出很强的完整性——《新包青天》;人物情节相对集中——《公民凯恩》、《罗生门》、《城南旧事》;人物情节相对分散——《中华儿女》、《三峡好人》
虚实结合型
意识流叙事作品中所展现的剧中人意识活动的内容,大部分是对以往某些真实生活的再现——《末代皇帝》、《广岛之恋》 在虚实结合型情节,会有相当部分情节内容明显没有以真实生活内容为事实基础,甚至很多没有与之对应的现实生活基础——费里尼《八部半》、伯格曼《野草莓》 不少完全出于艺术家直接进行象征性处理的,甚至与剧中人的梦境或想象也无关——《诗人之死》、《一条安达鲁狗》
按照人物造型分类
一枝独秀式
传记或具有传记类特征,最为主要的角色只有一个——《周恩来》、《林则徐》、《秋菊打官司》、《巴顿将军》
群星灿烂式
题材十分宏大、生活内容广阔——《三大战役》、《开国大典》、电视剧《长征、》《解放》、纪录片《海上传奇》
善恶明辨式
对人物的叙述采用使之德性善恶十分彰显的二元对立手法,具有爱憎分明的特点,也有惩恶扬善的作用如:警匪片、讽刺剧、儿童片
色差模糊式
个性鲜明而德性无异——在道德层面上几乎没有等差可言 电影《让子弹飞》、电视剧《乡村爱情》
按照美学样式分类
戏剧式、内敛式
经营故事情节的戏剧结构,集中强化故事外部冲突的方面(常多见于警匪片、动作片、悬念片),也集中强化剧中人物的内部冲突和十分复杂的相互关系方面——电影《小城之春》、《雷雨》、《克莱默夫妇》和电视剧《过把瘾》
小说式、史诗式
小说式:生活内容的丰富性和叙事结构的独立性——电视剧《红楼梦》、《努尔哈赤》、《汉武大帝》
史诗式:主题场景宏大,与情节结构中多线交叉型有关——《大决战》、《战争与和平》
散文式、纪实式
不追求严格的戏剧结构,不讲究故事情节的整体闭合和线性结构,与戏剧式和内敛式相对 从美学上看属于散文式的影视作品未必都具有纪实性如故事片《城南旧事》;具有纪实属性的影视作品,一般都会有散文化的叙述特征如纪录片《老头》 这种美学结构且同时具备散文式与纪实式的影视片,说到底主要是纪录片和科普片《德兴坊》、《宇宙与人》
诗歌式、抒情式
相对可以统一:都首先注重构图精美,同时根据影视作品需要与可能在叙事过程中注意情感抒发或配以华彩的音乐——故事片《黄土地》《花样年华》《我的父亲母亲》、纪录片《雨》《美丽中国》、电视文艺片《祝你平安》
心理式、隐喻式
心理式:与叙事结构中的意识流式和情节结构中的虚实混合型作品有很直接的某些对应关系
隐喻式:主要就整体叙述结构而不是局部内容而言
形式象征性:影视作品所采用的结构本身具有很强的艺术象征性
内容象征性:作品的情节内容能产生很强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