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这是一篇关于微观经济学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的思维导图,西方经济学是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二章 消费者选择
定义
消费者在做出选择时以获得最大效用满足为目标——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分析 效用分析
效用理论(基数效用论)
效用: 消费者拥有消费 商品或服务对于欲望的满足程度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效用的度量方法
基数效用论
序数效用论
总效用(TU)
倒U型 边际效用等于零的时候,总效用达到了最大值
边际效用(MU)
边际效用是总效用的斜率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时逐渐递减的
货币的边际效用
钱带来的效用大还是货币带来的效用大
基数效用论假定货币的边际效用是不变的
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效用最大化模型——两种商品
两种商品效用最大化的条件——公式(第一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比他的价格 等于第二种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每一块钱带来的购买第一种商品的效用和我买第二种商品和持有都是一样的)
限制条件——收入条件——公式
购买多种商品时的均衡条件
消费者使自己花费在各种商品购买上的最后一元钱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 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需求曲线的推导
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随着数量的增加我愿意给商品支付的货币越来越少
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为了得到一定数量的商品愿意支付的数额和实际必须支付数额(市场的均衡价格)之间的差
无差异曲线(序数效用论)
偏好与选择
序数效用论——商品的效用无法具体衡量——顺序和等级来表示——消费者偏好
假设对于两种商品AB总能做出排序
大于 小于
对A和B的偏好相同——AB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等效用线)
既定偏好条件下,由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商品 的不同数量组合 描绘的曲线
无数条不相交
离原点越远 效用越高
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效用相同
假设两种商品可以替代
边际替代率(MRS)
含义
效用满足程度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可以代替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公式
规律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斜率就等于边际替代率
预算约束线
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 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能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分为三个区域
横坐标是A商品的消费数量 纵坐标是B商品的消费数量
斜率
消费者均衡
条件
均衡点位于预算约束线上
预算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均衡点处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斜率相等
公式表达
1.边际替代率=预算约束线的斜率
2.收入的约束条件
收入变动对于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收入-消费扩展线(商品价格不变 消费者均衡点随着收入水平变动的轨迹)
通过收入的提高可以判断出劣等品 正常品
正常品
随着收入提高 需求数量越来越高
劣等品
收入提高 需求量减少(收入消费扩展线往左上方弯曲)
价格变动对于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价格-消费扩展线(消费者收入与其他商品价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 消费者均衡点随着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斜率变动)的轨迹)
一个商品需求数量增加的时候 均衡点也增加了
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的总效应:
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对消费者需求量产生影响
总效应=收入效应+替代效应
替代效应
边际替代率是在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实现的
找一个辅助的预算约束线(也与无差异曲线相切) 与原来的均衡点相比 商品组合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替代
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价格下降后A商品对于B商品的替代能力增强
收入效应
商品的价格降低之后意味着收入相对提高了
预算约束线的向上平移
收入变动与消费需求变动关系不确定
低档品
普通低档品
收入效应减少 但是总效应仍然增加
吉芬品
收入效应减少过大 总效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