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的思维导图,从历史进程、政治、文化、三个方面来介绍。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
历史进程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
魏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定都洛阳,东汉灭亡
蜀
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
吴
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西晋
280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东晋(南方)
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
十六国(北方)
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城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隋唐盛世至五代十国
隋朝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割的局面。文帝死后杨广继位,是为隋炀帝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原因
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三次大征高丽,使生态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隋朝贵族乘机在太原起兵
唐朝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是为唐高祖 随后,唐军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唐太宗李世民继位,其统治期间称为“贞观之治”
轻徭薄赋,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从而使国家出现了少有的开明政治局面
唐高宗继位
其在位时,皇后武则天参与朝政,高总死后不久,她废唐称帝,改国号为“周”
武周政权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上承贞观,下启开元”
唐玄宗继位
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安史之乱”
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
1、因为边疆形势随着版图的扩张而日益紧张,唐玄宗在边境重地增设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节度使兵力随之增大
2、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再加上他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廷逐渐腐败
影响
1、在平叛过程中,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中央集权被削弱
2、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
3、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持续在唐朝后期的100多年种,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4、唐朝由盛转衰
“黄巢起义”
875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横扫了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长安,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背景
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结果
黄巢起义军的将领朱温降唐,被封为节度使。他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黄巢起义,逐渐控制政权。
唐朝灭亡
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五代十国”
此后50多年间,黄河流域先后经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短命王朝,称为“五代”
同时,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吴越、南唐等九个割据政权,连同五代末期在山西建立的北汉,称为“十国”
政治
选官制度
曹魏
九品中正制
选官标准
初期
看重家室,道德和才能
后期
主要看重家室
最终结果
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进行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完善内容
隋炀帝
开始建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唐太宗
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
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了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
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
意义
科举制度是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基础的统治,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政治构架
魏晋南北朝
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审核门下省形成三婶,他们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隋文帝
中央正式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
具体内容
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
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
三审省长官共议国事,指宰相之职
三省的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
个例
唐太宗时期给品位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
宰相议事的地方叫政事堂,后改称中书门下
政事堂的设立提高了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和完备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赋税制度
魏晋
租调制
粗调制
两税法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文化
各民族之间的交融
南北朝
多数的内迁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在长期的混乱中,原有民族布局被打乱,各族之间接触频繁,差异慢慢缩小,但是民族隔阂依然存在。
具体举例
北魏孝文帝大力推动民族交融
将都城从平城内迁到洛阳
改汉姓,说汉话,穿汉服,定汉制,胡汉通婚
这些改革措施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和交流的历史趋势,大大缓解了民族矛盾,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虏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融
唐高宗
联合回纥灭西突厥
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因东北的靺鞨族粟末族强大起来,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中外文化交流
从东汉到北朝
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东晋
法显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至天竺,手机了大批梵文经典
玄奘西天取经
鉴真东渡到日本传授佛法
新罗,日本两国文化受影响,并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释道三教合归儒
文学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
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这种各样的文学形式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
顾恺之
诗歌创作到了黄金时代。李白和杜甫的诗作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分别被誉为诗仙和诗圣
颜体和柳体
吴道子
科技
南朝祖冲之算出圆周率
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隋朝李春设计赵州桥
唐朝雕版印刷
唐末,火药用于战争
孙思邈完成《千金方》
十六国至北朝
北朝
北魏分裂成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 被北齐,北周取代,从而这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造成危局
随着朝代的更替,南朝的疆域不断变小,在南北对峙中处于明显劣势,覆亡大局已定
东晋,南朝,六朝
士族专权
来源
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方面的特权, 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造成局面
执掌朝政,称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南朝
东晋的灭亡
420年,出生低级士族的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为宋
此后170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六朝
因为南朝的都城都在建康,再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西晋至东晋
少数民族内迁
匈奴、羯、氐、羌、鲜卑等
内战爆发
宗室诸王展开对中央集权的争夺,内迁少数民族 卷入其中,并且成为了主导局势
西晋灭亡
被内迁匈奴贵族所灭
产生东晋十六国的割据,最终演化成为南北朝对峙
三国至西晋
263年,曹魏权臣司马昭发兵灭蜀。
266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