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关于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全书导图。拥有经济学思维方式,思考各种经济学问题,需求和需求量,正负外部性,觅价,货币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编辑于2021-07-11 20:36:4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第1章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社会协作源于个体互动
期望收益和成本进行选择
产权作为游戏规则
市场交换经济的基础是私有产权
第2章 效率、交换与比较优势
商品交换是产权的交换
好品坏品稀缺品
机会成本决定比较优势。人们从事专业化活动是为了交换,进而增加财富。他们专门从事自认为有比较优势的活动
财富就是人们认为有价值的任何东西
专业化:追求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有能力以较低的成本生产某种东西
市场检验
任何选择都有代价,即机会成本
关于效率的争论,实际上是关于价值观和产权的争论
技术效率
经济效率
产权稳定为前提
交易成本:在买卖双方之间安排交易的成本 合同、契约、地理、信息…
信息本身是稀缺品,导致了交易成本的增加
中间人信息生产专家,比较优势能降低交易成本
第3章 无处不在的替代:需求的概念
经济分析本质上就是边际分析
考虑当前环境因素
需求
任何物品都有替代品
需求价格弹性=需求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弹性系数大于1,有弹性;系数小于1,缺乏弹性;
弹性受三个因素影响:
时间
替代品
预算比例
需求量总是与价格变动方向相反
需求是一条曲线 需求量是某个特定价格下的特定数量
需求法则: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和需求数量之间呈反向关系
需求曲线移动
①消费者数量
②消费者口味和偏好发生变化
③收入变化
④替代品的价格变化
发现替代品需要时间
⑤互补品的价格变化
⑥消费者预期商品价格变化
需求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无需干涉,市场经济
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平均货币价格的上涨
第4章 成本和选择:供给的概念
关于成本的咒语:只有行为才有成本;所有成本都是某人的成本;所有成本都是将来的事。
机会成本必然是边际成本:它们是一项行为或决策带来的额外成本。
沉没成本
供给
供给曲线向上向右倾斜
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化百分比÷价格变化百分比
成本的正当性
成本永远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倾销,囤积居奇
第5章 供给与需求:协调的过程
市场是买卖双方计划协调(plan coordination)的过程
过剩:需求量<供给量(卖方失望)
短缺: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失望)
市场出清:需求量=供给量(买方和卖方的计划完全协调)。
不要把稀缺性(scarcity)和稀少性(rarity)搞混
稀缺性是购买意愿和供应水平之间的关系,也是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中央计划的经济导致了巨大的交易成本
产权明晰下,市场自动调节
货币和利息
货币能降低交易成本
利息代表现在和未来之间物品价值的差额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第6章 无意的后果:供求规律的更多应用
价格管制
没有价格信号导致额外成本增加
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的设置都是要把财富从市场上的一部分人手中转移到另一部分人手中。
价格上限是人为立法确立的最高价格。当在汽油或者房屋租赁等完全不同的市场上实行价格上限时,都会造成短缺
价格下限,比如农产品的保护价格或非技术类劳动力市场上的最低工资,属于立法确立的最低价格。如果其有效发挥作用,将会无意间导致过剩
禁令没有摧毁供给与需求
和对其他真正有害的东西的禁令一样,其无意的结果往往是催生了更猛烈、利润更高的东西,以取代不太猛烈、利润不太高的东西
价格由供给需求共同决定。
在一个商业化社会中,价格反映着相对稀缺性变化,并协调着人们的行为。
第7章 利润与亏损
收入:利润、工资、租金与利息
劳动合同、租赁合同和借贷合同减少了工人、房东和放款人的不确定性
利润一般被定义为“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利润源于不确定性。信息不对称
会计利润:总收益-全部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益-全部显性和隐性成本
企业家是剩余索取者。
拥有剩余索取权的意愿带来了决策权。
企业家行为分为三种模式:套利、创新和模仿
一个由私有产权、市场交换与货币构成的制度,使得使用货币的计量成为可能
期货市场使人们有分配风险的机会
中间商协调不同地区的市场;投机商协调不同时期的市场。
第8章 觅价
净收益的定义: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要想最大化净收入,应该这样定价: 使你正好能卖出所有产品,并期望在此价格下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差别定价(价格歧视)
(1)区分具有不同需求弹性的购买者;
(2)阻止低价购买者将商品转卖给高价购买者;
(3)控制不满情绪。
觅价者如何觅价
①估算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
②确定产出水平,以便能刚好卖掉使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那么多的产品;
③制定价格或一组价格(差别定价时),以便能刚好卖完产出
第9章 竞争与政府政策
完全竞争
有数量众多的买方和卖方,所以没有人拥有(可以影响竞争结构的)“市场力量”(market power)
·卖方提供的是同质性的商品
· 资源的流动与配置没有黏性(costless mobility )
· 参与经济行为的人都是价格接受者
完全竞争≠竞争
完全竞争”的假设忽视了企业家才能的作用。
“完全竞争”忽略了真实市场行为的特征,即各方计划相互调整的过程
政府对于定价和其他商业行为的管制通常都阻碍了竞争的发展
价格管制
倾销反倾销垄断
限制竞争者的法律会限制竞争
反托拉斯
谢尔曼法案
第10章 外部性与冲突的权利
负外部性不可能被完全消除
positive externality 正外部性 交易之外的第三方享有的意外收益。
negative externality 负外部性 施加在交易之外第三方身上的成本,也被称为“溢出成本”。
减少负外部性(社会称许)
协商带来交易的双赢
明确的产权是协商的基础
裁定明确产权
裁定是在环境发生变化的条件下,维持预期延续性的一种努力
相互冲突的权利主张,通常可以通过考察已有的原则和判例得以解决
立法通过创造产权使产权得以明确
征税
第11章 市场与政府
政府拥有对成年人采取强制(coercion)的专有权利
这是对政府及其强制权传统的辩护理由:如果我们都接受对大家自由的一定限制和选择的一定减少,我们就都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
税收
国防,基建,教育
收入再分配
政府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类别是为穷人或残疾人提供特殊援助——货币资助、食品券、医疗、住房补贴和各种社会服务
强制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从而确保这种产品的供应
人们的行为受到期望的成本收益的指引
搭便车问题
慈善捐助存在搭便车问题
政府管制的辩护中有两个缺陷
第一,要降低交易成本,通常并不一定需要政府管制。私人部门可以很好地提供信息和认证
第二,它无法说明经销商对政府管制支持的热情。经销商渴望限制竞争,以保护消费者的名义施行政府管制,是消除竞争切实有效的办法
政府政策往往会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支配
民主政府内制定政策的倾向是集中收益,分散成本
政治过程从来都是这样:少数能获得巨大利益的人会投入庞大的资源,试图影响政治进程;剩下的大部分人,虽然他们整体上可能可以获得更多,但落到个人就只能获得少许利益,于是就几乎什么也不投资
第12章 收入分配
收入分配是生产性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决定的
生产性资源的生产即为投资,或资本创造。资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形式是人力资本,即通过投资产生并体现在人类身上的生产性能力
对生产性服务产出产品的需求决定了对服务本身的需求,因而也就决定了生产性服务的价格
生产性服务的供给者不会与服务需求者竞争
无论什么生产性服务都能找到相应的替代品。
收入不平等
经济增长让贫困率得以大幅降低
产权是先决条件
贫富阶级改变,富人更富
第13章 衡量经济系统的整体绩效
国内生产总值=所有生产者的附加价值=所有生产者的总收入=新生产的最终商品的所有购买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某国境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GDP关注的是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
我们同样可以把GDP看作对国内经济中国民收入(nationa-lincome)的衡量
(名义GDP/实际GDP)×100=GDP平减指数
GNP是指一个国家的永久性公民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总价值
GDP:国内经济的绩效;GNP:国家公民的绩效。
国民收入核算者的原则:忽略一切非法的交易
失业率=未就业人口/劳动力人口,即未就业人口/(就业人口+未就业人口
①属于非专门机构人口;
②在调查的那个星期内没有被雇用;
③在之前四个星期中的某些时候,为找工作付出过切实的努力;
③在之前四个星期中的某些时候,为找工作付出过切实的努力;③目前有能力工作。(有些人被临时解雇,但被告知6个月内将被召回,或者30天内将开始从事新工作,他们也被算作失业人口,尽管其不符合第三条标准,该条标准要求他们要积极地寻求就业。
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收缩这三者都会造成市场价格信号的严重歪曲
通货膨胀是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下降,或者说产品货币价格的持续上升,二者是一个意思
通货膨胀是产品货币价格(money price)的上涨
通货膨胀并不增加生活成本
通货膨胀的确会带来不确定性
通货膨胀扭曲了市场价格带来的信号
通货紧缩是货币购买力的持续上升,或者说产品货币价格的下降
通货收缩是通货膨胀率的(趋缓)下降。
经济滞胀:经济衰退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
第14章 货币
狭义的货币存量(M1)是银行系统之外的通货总额加上金融机构的支票存款。若把储蓄账户存款和其他资产也计算在内,则会得到更为广泛的衡量工具:M2货币供给量
美联储的工具
存款准备金率:银行必须在金库或在联邦储备银行储蓄中持有的准备金的比例
存款扩张乘数=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贴现率:美联储向银行短期贷款收取的利率。
贴现率下降(上升)会提高(或降低)国家货币供给量。
公开市场操作
美联储试图通过大量买入或出售美国债券直接影响其他利率(尤其是联邦资金利率)。
美联储售出债券后,银行获得债券,美联储获得资金。M1下降、利率上升。
金本位
货币只有在被接受作为交易媒介时才具有价值。有限的供给和供给会持续有限的信念,是保证任何有效的交易媒介持续被人们接受的必要条件
第15章 经济绩效和真实世界
经济大萧条
经济的严重下滑,即衰退,是预期落空的标志
经济衰退是错误累积的结果,是整个经济系统参与者所犯错误的集群造成的
罪魁祸首便是通过扩大货币供给人为地降低利率
货币/财政政策
凯恩斯主义
联邦预算
个人决策(利益)导致赤字持续增加
第16章 国家的财富:全球化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实际GDP的长期增长。
先决条件:法治(规则);交通与交流的低成本系统。
资本积累还可以成倍地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为经济增长做出显著的重要贡献
人力资本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创新实际上或许是推动经济增长最强大的力量
先行者在探索中付出了高昂的成本,而后发国家只要借鉴其成功经验,就可以取得比富裕国家当初自己发展时快得多的发展速率
实际收入的增加只来自于实际生产力的提高,而实际生产力的提高有三个来源:
①劳动技能的进步;
②技术知识的增加;
③经济组织的改进
投资/援助
对于贫穷国家来说,私人投资可能比外国政府或国际机构的援助更好,本章对此给出了两条理由:
技术援助通常是随着私人投资一起来的;
私人投资者更坚定地要看到他们投入的资金获利,因此不大可能资助那些对推动经济增长无益的项目。